武汉大学刘耀林人品怎么样 刘学在武汉大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汉大学刘耀林人品怎么样,以及刘学在武汉大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方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武汉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5:24:4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汉大学刘耀林人品怎么样,以及刘学在武汉大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方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的资料谁有? 3、关于测量的书籍有哪些?? 4、武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数几? 5、新手准备11月全国一级GIS应用水平考试,现在看哪本书比较好? 6、何建华的人物简介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方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刘耀林 刘洋 焦利民 邓念超

(武汉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通过分析现阶段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湖北省城镇基准地价平衡工作实例,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提出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区片统一还原利率和容积率的方法,然后对现有的分段线性插值的平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以分段线性插值方法为主导,分段回归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为验证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城镇基准地价平衡;还原利率

1 引言

1.1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的目的和意义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是为了协调区域地价,充分发挥地价在调控土地市场中的作用使其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城镇间真实的经济差异和地价水平,促进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由于各城镇所处区位不同,政府培育土地市场的力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不同等,必然造成部分城镇地价水平或基准地价评估结果与其土地质量相背离,不匹配,因此对城镇间地价水平的平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区域间地价协调,培育、发展城镇土地市场,使其地价水平能客观地反映当地实际水平。

1.2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的技术流程

城镇土地分等是基准地价平衡的前导工作,因此首先应进行城镇土地分等,然后界定基准地价平衡的统一内涵,对参与基准地价平衡的城镇基准地价进行开发程度、期日、还原利率、最高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修正,对前次评估基准日之后地价发生较大变化的城镇还要进行基准地价更新,以保证不同城镇之间基准地价的可比性,对各城镇修正后基准地价进行标准化,接着开展基准地价平衡和成果验证工作,最后广泛征求专家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确定城镇基准地价。

1.3 国内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方法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自从开展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工作以来,多偏重于本城镇内部土地的基准地价评估,而对于城镇所在区域缺乏宏观调控土地价格的基准地价平衡研究,因此城镇基准地价平衡工作在全国范围来说才刚刚起步。2002年山东省作为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研究,随后福建省和江苏省也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们提出了以序位比较法或分段线性插值法为主导,回归分析法、土地市场交易样点资料和专家论证为验证的技术路线。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操作性。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缺点:①统一基准地价内涵时,全省采用统一的容积率和还原利率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缺乏严密性;②现有的平衡方法和验证方法均是从城镇属性(分等总分值)和基准地价的关系入手,平衡和验证基准地价,没有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验证平衡后基准地价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2 分区片统一界定还原利率和容积率——以湖北省基准地价平衡为例

容积率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规划限制、房地产投资强度等因素有关,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土地还原利率本质上是城镇土地的投资收益率,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投资收益率紧密相关,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全省对这两个参数设定统一的值不太合适。因此考虑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在湖北省基准地价平衡工作中划分了5个均值区片,对每个区片确定统一的还原利率和容积率。

区片划分的原则是:根据各个城镇的等别及基准地价信息,把等别相近且地价水平相当的城镇划分为相同的区片。由于湖北省其他城镇与武汉市均没有可比性,因此武汉市可单独作为一个区片,仍然采用其原来的还原利率和容积率。对于湖北省的其他城镇,可以按照较发达城镇、中等发展水平城镇、欠发达城镇、不发达城镇划分4个区片。区片分布如图1。

图1 湖北省城镇土地区片图

划分区片之后,区片容积率可通过计算区片内所有城镇容积率的平均值来确定,而还原利率的确定则通过调查区片内各城镇的租售比来实现。湖北省基准地价内涵基本参数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湖北省基准地价内涵基本参数

3 分段线性插值方法为主导,分段回归和空间插值方法为验证的基准地价平衡方法——以湖北省基准地价平衡为例

3.1 对分段线性插值方法的改进

现阶段常用的基准地价平衡方法主要有序位比较法[1]和分段线性插值法[2],笔者认为前者在数学上缺乏一定的逻辑严密性,而后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并在福建省基准地价平衡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2]。

但该方法存在一个显著缺点:由于城镇土地分等时,把每个城镇作为一个点来考虑,其分等总分值反映的是城镇综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城镇的特性。例如在湖北省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中,黄石市城区的总分值为88,荆州市城区的总分值为82,它们均为2等。在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方面,等别及总分值能够较好地反映两者地水平关系。然而在工业地价方面则不理想,黄石是重工业城市,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地价水平较高(最高地价574元),而荆州以商业、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工业处于中等发达水平,工业地价中等偏低(最高地价262元),此时等别和总分值不能很好地反映两者工业地价的水平关系,这主要是城市的特点和性质引起的,即城镇的商业、工业、住宅的地价水平并非都是与分等总分值成正比。

因此,将全省各城镇分别按照土地分等综合分值和某用途的基准地价高值进行排序,选择二者序位的吻合程度较高的约占总数15%的城镇作为控制点,然后生成分段线性插值折线来进行基准地价平衡的方法会造成个别城镇平衡后地价的失真。例如黄石市城区平衡后的工业地价高值为574 元,与实际水平符合较好,而荆州市城区平衡后的工业地价高值为462 元,则与实际水平相差甚远。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

(1)在城镇土地分等时,就商、住、工三种地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分等因素因子体系和权重,计算出三种地类的总分值,然后根据城镇性质设定其商业、住宅和工业的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出城镇综合总分值,以此进行分等。基准地价平衡时则根据各地类城镇总分值和标准化基准地价高值的序位关系来选择控制城镇。此方法有两个缺点:①分等因素因子的数目庞大,指标体系确定的任务繁重;②与城镇土地分等是将城镇作为点目标,从宏观上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的思想相违背。

(2)在基准地价平衡时根据城镇分等总分值和标准化后综合地价高值的序位关系来选择控制城镇。首先对综合地价平衡,然后根据城镇性质,设定商业、住宅和工业地价对综合地价的影响权重,最后对各地类地价进行平衡。此方法思路清晰,操作简单。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种思路对现有的分段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改进。

如果黄石市城区平衡后综合地价高值为X,假定平衡后商业地价高值为X1,住宅地价高值为X2,住宅地价高值为X3;根据商业、住宅、工业在城镇GDP中所占的比例,设定它们对综合地价的影响权重为W1,W2 和W3;而且根据刘伟等人的研究[3],各城镇合理的商、住、工地价水平应具备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可以在各用途土地市场交易样点资料和各用途各级别基准地价水平中得到反映,假定黄石市城区平衡后商、住、工地价高值的比例关系为P1∶P2∶P3,则有:

X=X1×W1 +X2×W2 +X3×W3

X1∶X2∶X3=P1∶P2∶P3

由上面两个式子可求得黄石市城区平衡后商、住、工地价的高值,然后由平衡前后地价的比例关系求得平衡后商、住、工地价的中高值、中值、中低值和低值。

3.2 分段回归分析方法对平衡结果的验证

以城镇分等总分值为X轴,标准化后的综合地价高值为Y轴,做出散点图,然后根据散点的分布趋势和聚集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或分段回归分析并获得回归方程,以此进行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然后将上述两种方法的平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结果符合程度较高的城镇和差异较大的城镇。

图2 回归分析界面

图3 两种结果的对比分析

3.3 空间插值方法对平衡结果的验证

3.3.1 核心思想

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基于属性(城镇总分值和基准地价的关系)方面的考虑来平衡基准地价,并没有结合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考察结果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从空间分布的角度验证平衡结果。由于影响基准地价的因素主要有繁华程度、交通条件、人口状况、基础公用设施状况、城市规划、环境状况以及产业聚集规模,从性质上看这些因素属于区位条件因素和城镇内部条件因素,而区位条件因素对地价的影响较大,同时区位条件因素在空间上也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因此笔者认为城镇的基准地价水平与其周边有影响力的高级中心城镇的基准地价是密切相关的,故可采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对平衡结果进行验证。

主要思路如下:根据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选择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级中心城镇为控制点,参考土地市场交易资料,上述两种平衡结果以及专家意见确定控制城镇平衡后基准地价;然后确定各控制城镇的影响范围;最后根据城镇引力模型和地价的衰减规律计算各城镇的平衡后基准地价。

3.3.2 中心城镇影响范围的确定

本文采用类似于确定商服中心作用半径的方法来计算各控制城镇的影响范围。假设控制城镇中一等中心地的个数为N1,二等中心地的个数为N2,三等中心地的个数为N3…,则各等别控制城镇的影响范围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R为某等别控制城镇地影响范围;S为区域总面积;N为高于或等于该等别地控制城镇数目。

因此有: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R1,R2,R3——一等,二等,三等控制城镇的影响范围。

3.3.3 各城镇平衡后基准地价的计算

首先选择影响地价的6个因素为指标,计算出各城镇的规模指数[4]。假设城镇D位于控制城镇A、B和C的影响范围内(如图所示),城镇D的规模指数为Md,控制城镇平衡后的综合地价高值为Pa、Pb、Pc,规模指数分别为Ma、Mb、Mc,城镇D到控制城镇的最短时间为Ta、Tb、Tc。则根据城镇引力模型[4]可计算出各控制城镇对城镇D的吸引力Fa、Fb、Fc: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k为引力常数;r为距离摩擦系数,按惯例一般取2。

根据吸引力的大小可确定各控制城镇对城镇D地价的影响权重W1∶W2∶W3=Fa∶Fb∶Fc,然后根据各控制城镇地价的衰减特性(线性衰减或指数衰减),计算出各控制城镇地价随着时间距离[5]衰减到城镇D时的地价水平P′a、P′b、P′c,最后加权求和得到城镇D平衡后综合地价的高值Pd。然后采用2.1中的方法计算出各地类平衡后基准地价。

Pd=P′a×W1 +P′b×W2 +P′、P′c×W3

获取上述三种平衡结果之后,还应参考土地市场交易调查资料和当地专家的意见,对3种结果进行调整,取其平均值或较优值作为最终的平衡结果。

通过提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区片统一界定还原利率和容积率的方法,对现有的分段线性插值的平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以分段线性插值方法为主导,分段回归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为验证的技术路线。其中改进后的分段线性插值方法和分段回归分析方法在湖北省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和可操作性。空间插值方法中关于控制城镇影响范围的确定,城镇吸引力的计算以及控制城镇地价衰减模型的确定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并得到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王庆改等.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 (1)

[2]徐慧等.基于区级城镇土地分等成果的宏观调控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5)

[3]刘伟等.区域城镇土地比价体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0,22 (1)

[4]李新运等.基于曲边Voronoi图的城市吸引范围挖掘方法[J]·测绘学院学报,2004,21 (1)

[5]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7~124

[6]王远飞等.GIS和引力多边形方法在公共设施服务域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5,25 (6)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的资料谁有?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的资料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

1、官网:学校的考研官网一定要经常关注,考纲、招生人数等信息都很重要。

2、贴吧、论坛:经常去学校的考研贴吧,考研论坛逛逛,能在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前辈分享的考研经验,里面还会有学长、学姐分享给你需要的资料。

3、考研论坛:天勤和王道这两个论坛,有很多考研计算机方面的文章。

4、考研群:考研党一定要记得加你想考学校的考研群,最好是专业群,会有很多前辈在群里分享经验,还可以和战友交流。

5、考研书籍:考研书籍是最最重要的,看一看学长、学姐推荐的书单,买来看一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以上方法外,这里还推荐一个比较不错的网站,学习口袋网。里面关于考研类的资料很全,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大家想知道的考研资料信息网站里面都有。在这里真的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报考学校的资料与专业课视频,这对大家考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分享下免费的在线考研资源:百度网盘链接:

?pwd=b3et 提取码: b3et

关于测量的书籍有哪些??

1 测绘学概论 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 OMGGQ[h

刘经南、张祖勋 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vV2o[\o^

2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原理与方法 许才军、申文斌、晁定波 武汉大学出版社 Zj5NWzj X

3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王家耀、孙 群、王光霞、 R7y-#?

江 南、吕晓华 科学出版社 m}sh I8S

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 孟令奎、史文中、张鹏林 科学出版社 -1dIZy

5 工程测量学 张正禄 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k ;[^

6 测量学 顾晓烈、鲍 峰、程效军 同济大学出版社 XP3QBq

1 大地测量学基础 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CMCu6

2 GPS测量技术 周 立 黄河水利出版社 F^Jg%ql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张东明 黄河水利出版社 t;bZc s

4 海道测量学概论 刘雁春、肖付民、暴景阳、 sf=%l10Fk#

徐卫明 测绘出版社 R|d^MK,

5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张新长、马林兵、张青年 科学出版社 y81#UD9[

6 地理信息系统 刘耀林 中国农业出版社 c98IW

7 地形测量 赵文亮 黄河水利出版社 w%!k?t,*]

8 高等测量平差 王新洲、陶本藻、邱卫宁、 "1=.5:yG

姚宜斌 测绘出版社 rVc zO+E

9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隋立芬、宋力杰 解放军出版社 Hj-{#,

10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潘正风、杨正尧、程效军、 oqQ?2k@

成 枢、王腾军 武汉大学出版社 1GyAQHx,

11 建筑测量学教程 严莘稼、李晓莉、邹积亭 测绘出版社 ?3KR(6D

12 工程测量 周建郑 黄河水利出版社 R-0_226

13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高井祥 等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C$]%1-Iv] 1 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胡石元 武汉大学出版社 !xx lX5

2 变形观测的理论与方法 朱建军 中南大学出版社 e*'|iuDrY

3 测量学实验与实习 李晓莉 测绘出版社 +Hm+ #o

4 地籍测量学 詹长根、唐祥云、刘 丽 武汉大学出版社 TG%hy"k

5 测绘程序设计 秦永乐 黄河水利出版社 +e3WwUx

6 现代海洋测绘(上、下册) 赵建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 {dr46$p br 7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张勤、李家权 等 科学出版社 i2%m}S;D9

8 测量学实用教程 郭宗河、董宇阳、郑进凤 中国电力出版社 #SLxNAH

9 土木工程测量 hhgz=7Y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手册 王根虎 黄河水利出版社 }+RF~~H/

10 数字测图技术 徐宇飞 黄河水利出版社 "6o}qeB l

11 遥感技术基础 张占睦、芮 杰 科学出版社 pN f9

12 空间信息导论 边馥苓 测绘出版社 m+8b2H:V

13 工程测量 党星海、郭宗河、郑加柱 人民交通出版社 V7K!g)b

14 测量平差 靳祥升 黄河水利出版社 R{Kd%Y:2Y

15 测量学 罗志清 云南大学出版社 w wRT$-!

16 控制测量技术 林玉祥 中国电力出版社 jl0Eg

17 控制测量学 杨国清 黄河水利出版社 4Z p5o`*g2

18 摄影测量 刘广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JO6vzoS3

A_*Lo6uII

武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数几?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数二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考数一

如果你喜欢搞开发的话,去重点实验室,那里开发技术和氛围都浓一些,不然的话就别去那里!毕业去公司的较多。

资环院与土地有关的项目多些!毕业去事业单位的较多。

导师的话看你是什么方向了

资环院导师有刘耀林,刘彦华,胡鹏,等等

实验室有:李德仁,朱庆,秦钱清,张良培,王密等等

新手准备11月全国一级GIS应用水平考试,现在看哪本书比较好?

刚考过一级,选择题主要刷真题,简答题就要看你平时的学习,考遥感、测量、GIS很多基本概念和理解。

何建华的人物简介

出生日期:1974 研究方向:复杂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决策、不确定空间关系推理 系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硕/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职称: 教授 职级:四级 2004年9月—2006年11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助教(提前选留博士生); 2005年9月—2006年6月,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破格晋升副教授; 2007年11月—2013年1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期间,于2011年1月— 2012年1月 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地理系访问学者。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He Jianhua, Liu Yaolin, Yu Yan, Tang Wenwu, Xiang Weining, Liu Dianfeng. A counterfactual scenario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policies on urban sprawl and food security in a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 of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2013,37:127-138

He Jianhua, Liu Yaolin, Tang Xinming. Advances in Sptial-temporal Analysis. Tayler Francis, 2008(Chapter 1).

Liu Yaolin, He Jianhua, Tang Xinming. Indeterminate direction relation model based on fuzzy description framework.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2008(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aolin, Liu Dianfeng, Liu Yanfang, He Jianhua, Jiao Limin, et al. Rural land use allocation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 in China: Using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del equipped wit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2011.

Ma Shifa, He Jianhua, et al. Land use spati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PSO algorithm.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1(Corresponding author).

He Jianhua, Yu Yan, Liu Yanfang. Research on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land-use spatial optimiz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Temporal Data Modeling, and Data Mining,2009.

Yu Yan, He Jianhua, et al.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land eco-economic sui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niche suitability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7492, 2009.

He Jianhua, Liu Yaolin, Yu Yan, Tang Xinming. Integrated model for uncertain topological and directional relation reason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Data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and Innovative Multispectr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07.

Yu Yan, He Jianhua.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land resource optimal allocation based on land use niche.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He Jianhua, Liu Yaolin, Yu Yan. Fuzzy description model for indeterminate direction relation.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Liu Yaolin, He Jianhua, Yu Yan.The topological relation model for indeterminate geographical objects based on fuzzy Close-degree.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6366, 2006,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VI.

刘耀林, 何建华. 土地信息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马世发, 何建华, 念沛豪, 张雄宇. 粒子群神经网络混合模型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马世发, 何建华, 俞艳.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城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10.刘耀林, 唐旭, 何建华. 基于数据场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艾廷华, 何建华. 应急服务空间数据集成研究进展 . 地理信息世界,2009.何建华, 刘耀林, 俞艳, 唐新明. 基于模糊贴近度分析的不确定拓扑关系表达模型 . 测绘学报,2008.何建华, 刘耀林, 俞艳, 唐新明. 不确定拓扑关系模糊推理 . 测绘科学,2008.何建华, 刘耀林, 俞艳 .不确定方向关系的模糊描述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俞艳, 何建华, 袁艳斌.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俞艳, 何建华.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温俊丽, 刘艳芳, 何建华, 王振宇. 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关键技术研究. 测绘科学,2007.俞艳, 何建华, 甘宇航, 杨淳惠. AO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研制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雷起宏, 刘耀林, 尹章才, 何建华. 基于加权图的地籍时空数据描述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俞艳, 郭庆胜, 何建华, 刘玉春. 基于Web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PSE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何建华, 刘耀林, 唐新明. 离散空间的拓扑关系模型 . 测绘学报,2005.俞艳, 郭庆胜, 何建华, 袁艳斌. 顾及地理网络特征的城市消防站布局渐进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何建华, 刘耀林. 基于模糊度的不确定地理目标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 .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