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交通大学是985吗,以及北京交通大学是否985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交通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2、北京交通大学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交通大学是985吗,以及北京交通大学是否985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交通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2、北京交通大学是985还是211? 3、北京交通大学是211吗还是985 北京交通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北京交通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先后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
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为中国电信工程的开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中华民国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
1917年,中华民国交通部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叶恭绰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恭绰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
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同年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同年9月,平、沪、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同年10月,学校改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
1929年2月,时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的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同年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先后沦陷,由于时局紧张,一向以培养工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在专任教师王芳荃带领下搭乘海轮南下到上海,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该校校舍复校。未几,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此时又有一部分学生沿京广铁路南下,齐聚汉口,组成校友会致电上海,敦请王芳荃前往主持复院开课事宜。国难当头,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王芳荃带着抵沪学生辗转奔波,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轮,溯江西上抵达汉口。 当王芳荃得知他在清华执教时的学生顾毓琇随同陈立夫任职教育部次长时,便亲自去找顾商议复校开学之事。师生见面,顾毓琇深为王芳荃坚守教职、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打动,后又得到学校1925年毕业校友张冲从中帮助,取到了复学开课的批文。自此,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得以复校。
1938年1月,交通大学平校并入同在湖南省湘潭县的唐山工程学院,成为“唐山工学院铁道管理系”;同年5月,学校迁至湖南省湘乡县。
由于日军进犯,1939年1月,学校被迫迁至贵州省平越县(今贵州省福泉市)。学校一路颠沛流离,图书所剩无几。在交大平院校友金士宣的倡议下,各地校友募捐,为学校购置图书千余册。
1941年7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但由于反对声较大名称未正式使用。
194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含平、唐两院)。
1944年,学校又迁至四川省璧山县丁家坳(今属重庆市),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1946年4月,原平、唐两院分离,原平院迁回北平,更名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同年7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下令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与唐山工学院组建为“中国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任命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校长,中国交通运输学科的奠基人、铁道运输专家金士宣为副校长。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另设唐山学校,增设铁道电信系。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
1951年,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原帖至今保存在北京交大校史馆内。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大学”四字都是从该校原帖取得,同年8月,学校由府右街旧址迁往西直门外上园村现址,并增设铁道商务系。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领导
1953年,铁道部决定哈尔滨铁道学院与北京铁道学院合并。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铁道学院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正常教学、招生工作。
1970年,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学校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同年,学校准备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但由于学校仪器、图书、 物资太多,实际上仍在北京办学。
1977年,文革结束,国务院批准学校由石家庄市转回北京,学校开始正常教学、招生工作;同年,学校成立电子工程系。
1994年,学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同年获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全校在职教职工3151人,其中专任教师204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0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5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詹天佑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威海国际学院等16个学院,并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开设有62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2022年3月3日,学校成立新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系统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省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固体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分析与集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传播学、机械工程、铁道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物流管理
学术科研
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余个,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1个,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首批首都高端智库1个,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新型智库1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万余项。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103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2749篇。申请专利3135项,获授权专利1624项。创立学术交流品牌“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交大大讲堂”“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66场。
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8项,其中主持完成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4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2014年主持完成的“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主持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和“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于2007年和2013年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7年1月,《高水压条件下隧道工程结构模拟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信息、管理和交通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特色学科,通过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专业服务,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CBTC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第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实现自主可控;FAO全自动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已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国际最高等级;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是轨道结构近百年来最突出的改进与创新;“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对建立现代交通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计研发、测试和运用提供了保障;“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攻克了大型屋盖及其围护体系抗风难题,提出的风荷载公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纳入国家标准。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各项任务,坚持“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合作交流
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布局日益完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与美、英、德、法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9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比利时鲁汶、美国休斯顿、巴西坎皮纳斯和波兰华沙等地共办有4所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学校加入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国际铁路合作组织(OSJD),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UIC高速铁路高校联盟并加入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提升了在国际铁路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办“一带一路”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对话暨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年会。学校牵头成立了中美、中俄、中英和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加强学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境外办学机构2个,开展本科层次学位教育,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内外成立地方校友会51个,吸纳董事单位88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交通大学是985还是211?
北京交通大学即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北京交通大学
外文名: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简 称:北京交大、BJTU
创办时间:1896年
属 性: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 ,211工程(1998年入选)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6年入选)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入选)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6年入选)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院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校 训:知行
校 歌:《北京交通大学校歌》
地 址:本部: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威海校区:山东省威海市南海新区现代路69号
院校代码:10004
主要奖项: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截至2017年)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截至2017年) ,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截至2017年) ,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截至2017年)
知名校友:丁关根、郑振铎、杨汝梅、金士宣、简水生、宁滨等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5年创办,2004年更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多次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截至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已被下列数据库或文摘类刊物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公路运输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Chemical Abstracts on Web);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荷兰 Scopus 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数据库。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以本校特色学科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793.85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89.62万余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257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约347.2万余册。
拥有CNKI、万方、SCI、SSCI、EI等中外文数据库185种,拥有网络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1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276.8万余册,中外文会议论文、法规标准全文7.7万余册。
图书馆收藏有比较丰富、珍贵的铁路交通运输文献,如:清末邮传部第一次路政统计表、第一期交通官报;1911年起交通部各铁路线职员录;铁路各线建设纪要;借款合同、铁道会计、铁道法规,以及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中国长春铁路移交文件等。
图书馆全面收藏了校博硕士论文,并自2003年起收藏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2004年起全面收藏本科生毕业论文。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入建设,图书馆已建成具备8万条数据、8千余篇全文的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211吗还是985北京交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021年北京交通大学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90分、录取位次为41977;北京交通大学在在天津低录取分数线为639分,录取位次为5958分。近几年在校友会的排名都在四十多,2022年是41,所以整体水平是中等向上。北京交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也被评为5星级的中国一流大学。可见综合实力不容小觑。而北京交通大学共有26个学科上榜中国最好学科,包括2个顶尖学科,顶尖学科数也位居全国第25位。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0.51%,硕士就业率为97.69%。在本科学校里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算是个很优秀了。而且北京交通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56.12%,位居全国前列。综合这些成绩排名来看,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极强,虽然分数线历年来都挺高的,但是高也意味着名气的强。北京交通大学在近几年也有一直努力,一直培养出很多人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