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台湾中央大学怎么样,以及国立中央大学台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谁能介绍一下台湾中央大学?
2、台湾有哪些大学呢?
3、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台湾中央大学怎么样,以及国立中央大学台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谁能介绍一下台湾中央大学? 2、台湾有哪些大学呢? 3、请问台湾中央大学是私立还是国立?排名究竟怎样?这个学校究竟怎样啊? 谁能介绍一下台湾中央大学?中央大学於民国四年创建於南京,大陆时期为东南的学术重镇,与北大、清华齐名,民国五十一年在台复校,先设址苗栗,后迁址中坜双连坡现址,是一所拥有优良传统、百年传承的优质学府。
占地广达六十二公顷的中央大学,位居大台北、新竹科学园区及亚太航空城的枢纽,为客家城镇所环绕,兼具国际视野和地方风貌,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纯正的学术风气,一直是中大最珍贵的资产。
目前拥有文、理、工、管理、资讯电机、地球科学、客家等七个学院,十九个学系和四十三个研究所,学生人数达万馀人,同时设有太空遥测、光电科学、软体、灾害防治、台湾经济发展研究、通讯系统研究、客家研究、学习科技、奈米科技等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通识教育、教育学程、艺文、语言中心等四个教学中心,是科学、人文荟萃的综合大学。
中央大学的教师九成以上具有博士学历,优良的师资一直是人才养成的关键,在教学与研究并重、知识与德行兼俱的办学理念下,师生表现亮丽,无论在教育部的综合大学评鉴,或是国科会的研究奖项中,表现均是名列前茅,目前为国内七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
此外,为整合学术资源,追求国际卓越,本校於九十一年与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阳明大学共组国内第一个大学联盟,名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四校资源相互整合,师生资源共享,朝世界级研究型大学迈进。
八十四年历史的中央大学,位居桃园县中坜市五权里38号,离台北市约一小时车程。就地理上而言,中大享有闹中取静的优势,最适宜学术发展及实务应用。
中大在渡海来台的两千校友的殷切复校呼吁声中,于1962年以新兴科学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招生而在台宣告复校,复校之初、诸事待举、幸赖戴运轨、李新民、余传韬、刘兆汉诸校长坚守岗位,克尽厥职,承袭中大诚朴雄伟的校风,于科学本行外,更进而人文与社会诸学科的拓展,以致行年三十的新中大英壮风发,卓然而立。
校园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十万株高耸的大树,碧绿的草坪,宏伟的大门,加上完善多元的体育设施,如此师生共聚的校园生活,不仅保有早期书院的美好特质,在人际疏离的现今社会特别容易发挥崇德乐群的教育功能。
中大目前学生人数7,813人(大学部5,112人、硕士生1,997人、博士生627人、在职专班77人),现有专任老师492人(教授220人、副教授145人、助理教授52人、讲师29人、助教46人)。
中大人才辈出:融资流通有李国鼎、谢森中校友;为民喉舌,谔谔建言的是余纪忠、楚崧秋、王作荣等前辈;育才兴学如张其昀、朱汇森等。
组织架构
之所以会有今日之中大,就如同一具产力精良的器械一般,是要倚靠着各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组织运转,发挥其缺一不可的贡献方能完成所需。
本校目前分为教研与行政两单位。教研单位分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资电学院、地球科学院六个学院,共十八个学系、二十八个研究所;有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光电科学研究中心、软件研究中心、环境研究中心、通讯系统研究中心、灾害防治研究中心、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八个研究中心,通识教育、教育学程二教学中心,体育室与军训室。行政单位分设教务、学生事务、总务、研究发展四处,图书馆、电算中心、人事室与会计室。
学术成果
拥有多项傲人的台湾第一的研究计划与设备,如电浆晶格、远距教学、微波晶体管组件、全球变迁、硅微条探测器、戏曲等研究以及太空遥测中心、土木工程大型力学实验馆、生物污水处理环境、61cm天文望远镜、国鼎经济资料馆、法语电影资料中心等设备。未来除有计划的成立研究中心以扩大研究计划的规模与提高研究品质外,并强调整合性研究群的建立。
中大学术研究发展之方向
科际整合为二十一世纪学术发展最重要之走向。中大在材料科技如化工、电机、机械、土木、光电、物理等方面,不仅有所专精研究,而且还积极推动其间的整合;至于在信息科技方面,则拥有全国最畅通之光纤局域网络及大型卫星接收站。前者与资管、电机、光电、软件系统及通讯等单位,正朝向整合途径迈步。
全球变迁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科学议题之一,中大的科学传统早奠基于『南高』时期,复校的再出发亦起步于战后新兴科学的地球物理,而复校所在的台湾,更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公认研究地球变迁的极佳实验室,中大人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可谓重责大任矣。
『整体大环境』之整合研究是中大致力的另一学术方向。所谓大环境,乃以地球为中心,由其内部到表面之陆地、河川、海洋,进而到大气层与太空,关于此,中大尤其基础坚实特别。现有之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天文、太空科学、环境工程等系所及太空遥测、环境两研究中心,多为全国独一无二。若善用此项优异条件,再加上管理及文学院中相关系所,朝着监测、了解、保护大环境及社会人文之影响等方面努力,而发展出跨领域的研究,则中大无疑将居此一范畴中之主流地位。
图书设备
总图书馆位于学校正门进口附近,介于行政大楼与旧的中正图书馆之间,为一白色方正的明亮大楼,地上有八层地下有一层,内部可使用面积有四千余坪,自八十二学年度下学期开始使用。总图书馆采中央空调并且全面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网络系统、播放系统、视讯监视系统、语音传输播放系统、安全系统、火警警报系统、防盗系统等等。视听资料室则设在旧馆(原中正图书馆)二楼。 图书馆藏方面,至八十二学年度为止,藏书有中、西文书籍三十万册,现期期刊超过二千种、中西文报纸三十种。另外,非书资料光盘资料三十三种,其中九种为网络版,微缩影资料西文有四十一种、中文有四种,视听资料已有典藏并在积极增购。
自1992年起开始实施自动化之借还书作业,作透过校园网络提供公众书目检索服务及光盘网络服务。八十二年建立整合性图书自动化系统,除图书馆作业全面自动化外,并可透过台湾学术网络与全国乃至全球网络数据库取得联机。
电算设备
电算中心拥有VAX9320大型主机,及VAX8650,4300等中型主机,负责并执行全校电算信息的分配与管理。中大自动化信息联机的计算机作业相当完美,内可经由校园光纤网络,使各楼馆直接互通;外则不但和国内网络联机,甚至可跨国与世界各地的学术网络进行对话,随时获取最新信息,故而膺选为桃园地区的网络中心,已协助该地区内其它学术研究单位,以期皆能与台湾学术网络相衔接。
个人计算机密布,开放给全校使用的光纤网络,各项精密仪器中心、光电实验室、天文台、雷达站影像处理实验室、风洞、水洞、无尘室等,以及功能各具的计算器、语言、视听教室……
台湾有哪些大学呢?
台湾大学:
1、台湾大学
2、台湾成功大学
3、台湾清华大学
4、台湾交通大学
5、台湾艺术大学
6、台湾政治大学
7、台湾长庚大学
8、台湾辅仁大学
9、台湾中央大学
10、台北艺术大学
11、台湾淡江大学
12、台湾东海大学
13、台湾东吴大学
14、台湾元智大学
15、台湾科技大学
16、台湾阳明大学
17、台湾中山大学
18、台湾中兴大学
19、台湾中正大学
20、高雄医学大学
21、台湾海洋大学
22、台湾师范大学
23、台湾逢甲大学
24、台湾东华大学
25、台南艺术大学
26、台湾体育运动大学
27、台湾戏曲学院
28、体育大学(桃园)
29、高雄餐旅大学
30、台北教育大学
31、台北科技大学
32、台北医学大学
33、台北实践大学
34、台湾长荣大学
35、台湾慈济大学
36、台湾大同大学
37、台湾大叶大学
38、台湾高雄大学
39、台湾佛光大学
40、台湾暨南国际大学
41、台湾嘉义大学
42、台湾华梵大学
43、台湾联合大学
44、台湾静宜大学
45、台湾铭传大学
46、台湾南华大学
47、台湾世新大学
48、台湾台北大学
49、台湾首府大学
50、台湾宜兰大学
51、台湾亚洲大学
52、台湾义守大学
53、台湾中国科技大学
54、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55、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56、台湾中华大学
57、台湾中原大学
58、彰化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学排名
请问台湾中央大学是私立还是国立?排名究竟怎样?这个学校究竟怎样啊?国立中央大学
中央大学民国四年创建於南京,大陆时期为东南的学术重镇,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称。民国五十一年在台复校,历经四十余年之发展,为国内少数历史悠久、校景优美、校风淳朴、校誉优良之顶尖研究型大学。
地处中坜双连坡的中大,占地广达六十二公顷,扼守著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航空城,距离首善之都台北仅四十分钟车程,交通便捷。目前学生总人数约一万余人,大学生与研究生比例约1:1,为一所中型研究型大学。「闹中取静」、「人数适中」的发展优势,可媲美世界一流名校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最适於学术研究发展。
目前设有文、理、工、管理、资讯电机、地球科学、客家等七个学院,廿个学系和五十个研究所,学生人数万余人。同时设有太空遥测等十六个研究中心;并设有总教学中心,督导通识教育中心、师资培育中心、艺文中心、语言中心和体育室,是科学、人文荟萃的综合大学。
根据国际ISI资料库显示,中央大学教师论文发表量逐年成长,论文品质居全台之冠。在遥测技术、太空天文、光电科技、电浆技术、防灾科技、软体工程、奈米科技、生医工程、大气科学、戏曲研究……等领域均臻世界水准。不仅是国内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近年更获选教育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与顶尖研究中心」之列,第一阶段每年获六亿奖助,第二阶段每年获七亿奖助。
放眼未来,中央大学将秉持著「诚朴」优良的校风,在既有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缔造更多「中大第一」,并为培育具国际视野、全球关怀的人才而努力,以开创新世纪大学之典范。
回上页 TOP
卓越人文
客家学院——全球首创
中央大学座落於桃园中坜客家庄,2003年8月率先成立客家学院,为全球首创。强调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阐扬客家族群文化、探究族群关系为宗旨,期盼带动国内外客家学术研究风气,建构一门独立的「客家学」。目前正积极朝国际客家学术社群发展,期使中大成为国际客家研究的重镇。
国鼎图书资料馆——传承卓越
李国鼎先生,中央大学最伟大的校友之一,1930年自中大物理系毕业,享有「台湾科技之父」美誉。为感念 国鼎先生,中大校园设有「国鼎图书资料馆」,展示国鼎先生文物资料,并成立「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就台湾经济发展之过去、现况及未来作深入研究。学术方面,设有「国鼎讲座」,带领中大追求卓越。
中央资管——名列全球五十大
中央大学资管系在产学界赫赫有名,1999年《天下杂志》及《中时晚报》曾对台湾的资管系、所做出一份调查,中央资管各项评比独占鳌头,学术声望高居全国第一,素有「天下第一」封号。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Bapna及Marsden教授曾针对全世界资管系的研究表现作评比,中央资管是海峡两岸唯一入选单位,全球排名四十九。中央资管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之发表在国内名列前矛,SSCI发表数更稳居全国资管系所龙头。
人文研究中心——大学精神之提升
人文兴革是国家竞争力升级的关键。以理工起家的中央大学,2003年率先於文学院成立了「人文研究中心」,希望在国内大学具「带头」作用,在强势的科学中促成人文的觉醒。在教育部推动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与顶尖研究中心计画」中,人文中心成为各顶尖大学的重要计画之一,为台湾各大学脱胎转型的关键。
107艺术电影院——非主流电影出头天
中央大学因电影而美丽!国内第一座校园艺术电影院於2003年9月正式诞生於中央大学文学院。在英文系林文淇教授的带领下,巧妙地将上课阶梯教室改装成电影院,并以原本教室为名,称为「107艺术电影院」。不同於好莱坞的商业电影,107电影院主要播放非主流的艺术电影。
戏曲研究室——昆曲研究国际重镇
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成立於1992年,由中文系洪惟助教授担任主持人,收藏丰富的戏曲文物,长年从事与昆曲相关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洪老师费时十年编成的《昆曲大辞典》,为目前戏曲辞典中篇制最大一部。九十周年校庆举办之大型昆曲学术研讨会,邀请台湾昆剧团及上海昆剧团联合演出,引起广大回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将昆曲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回上页 TOP
领先科技
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地球守护神
中央大学1990年受国科会资助,成立国内第一座资源卫星接收站,可接收美国Landsat、法国SPOT、欧洲ERS、以色列EROS、美国Terra及Aqua,以及2004年发射的中华卫星二号等卫星资料。
其中SPOT卫星接收范围以中坜为圆心,半径约三千公里的范围,地表影像一览无遗。相较於目前全世界二十余个接收站,中大资源卫星接收站接收灵敏度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它同时还是世界上少数「三位一体」的接收站,能将「影像接收及校正处理」、「研究发展」与「教育推广」三阶段共同完成。
天文所鹿林天文台——东亚最佳观测站
台湾的天文研究肇始於中央大学,1992年最早成立国立第一所天文研究所。并於玉山国家公园旁,海拔2862公尺处,设置鹿林天文台,为全国最高的天文台,拥有全国首座一米口径的望远镜。在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的规划下,未来将兴建两米口径望远镜,预期在东亚的天文观测上,扮演重要角色。
2002年鹿林天文台率先发现「鹿林一号」小行星,为台湾首次发现小行星。同时参与多项国际合作研究计画,包括「BATC多色巡天观测」、「TAOS中美掩星计画」、「台湾超新星研究」等。
光电科技——获企业家两亿捐款
中央大学在LED固态照明研发技术受到肯定,尤其是光学薄膜技术,如显示器技术、光通讯技术、生医光电技术等也具有一定水准。在硕、博士班已累积26年教学经验后,「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於2006年正式成立。
台达电子董事长郑崇华先生肯定中央大学办学绩效,2005年捐资2亿元协助中大兴建「国鼎光电大楼」,打造校园首栋「绿建筑」。
电浆晶格——世界率先发现
世界第一个电浆晶格就诞生於中央大学物理系伊林教授实验室中,此项独特研究带动国际间电浆物理的蓬勃研究发展,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450次,创下全台学术论文最高引用率。未来迈向顶尖大学计画中,也将以「电浆科技与复杂系统」为五大主轴之一,整合电浆、软物质、生物物理、计算物理等领域推动交叉研究,启动数理、生科、工学下一波创新教研之贡献。
学习科技——学习无所不在
全球第一个虚拟教育网站「亚卓市」就诞生於中央大学,一百万个中小学生上网学习。近年来中央大学把「网路」、「科技」和「学习」紧密结合,於资讯电机学院设「网路学习科技研究所」,并将学习科技进一步衍生到教育、心理等相关领域,包括理学院「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文学院的「学习与教学研究所」,启动人类学习新变革。
生医工程——跨领域整合研究
中央大学生物医学领域,整合校内生命科学、物理、机械、资讯工程、电机工程、化学材料工程、统计人才,共有五十余位教师投入,成为专业团队。目前正积极与国泰综合医院寻求合作,期将通讯产业结合医疗上的运用,促进台湾生物科技、生医工程、通讯产业的关键性发展。
HHT研究中心——HHT破解大自然密码
HHT研究中心由中央研究院院士黄锷所领航。黄锷博士1998年发表第一篇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讯号处理方法,彻底改变了以往对非线性、非稳态讯号几乎束手无策的窘境,震撼了学术界!HHT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根据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之统计,至少包括:医学、声学、振动噪音、环境、工业应用、结构土木工程、流体动力学、企管财务分析等。应用范围之广及其结果之精良,为国际学界所重视。
GPS科学应用研究中心——气象探索新纪元
全球定位科学应用研究中心,简称「GPS-SARC」。福卫三号2006年4月发射成功,六颗微卫星上面搭载著GPS接收器,可接收离地表两万公里的28颗GPS卫星的无线电讯号,大幅提高气象预报的准度。中央大学将从事GPS掩星和大气探测、电离层剖析、太空测地学等研究,以提升台湾在全球定位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於2007年 8月发表的世界前500名大学
AC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07
台湾上榜的学校有
01. 国立台湾大学 世界排名 161 亚洲排名 20
02. 国立成功大学 世界排名 329 亚洲排名 53
03. 国立交通大学 世界排名 330 亚洲排名 54
04. 国立清华大学 世界排名 331 亚洲排名 55
05. 国立中央大学 世界排名 437 亚洲排名 81
06. 国立阳明大学 世界排名 438 亚洲排名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