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鸡西文联发布唁电:
著名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
其实说到马绍信,可能很多人不陌生。
20世纪80年代末,他参加电影《大决战》拍摄,饰演林彪
3月15日,鸡西文联发布唁电:
著名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
其实说到马绍信,可能很多人不陌生。
20世纪80年代末,他参加电影《大决战》拍摄,饰演林彪一举成名,成为最成功的林彪特型演员,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其实当年的《大决战》中,还有不少和马绍信一样,非常优秀的特型演员。
并且因为拍得很好,电影上映以后,评价非常不错。
众多的特型演员,都火遍了大江南北。
如今不知不觉间,《大决战》已经过去了30年,很多人都好奇当初的特型演员怎么样了?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便想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
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下达指示,《大决战》的拍摄才正式启动。
甚至针对这个情况,他还表示:
要完整记录1949年,拍好三部电影就可以了,其中之一便是《大决战》。
有了总书记的话,1986年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
为了写好剧本,剧本创作小组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众多战役亲历者与专家,八易其稿。
终于在1987年底,完成了最后一稿的创作。
只是好不容易把剧本写完了,演员的选择,又是一个大问题。
据统计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238位,其中主要角色有50多位。
关键是每一个人,都是有原型的。
而能否塑造出好的角色,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一时之间,实在找不到特别多的“特型演员”,摄制组先是按照“自愿报名、试戏选拔”的原则,在全国进行了海选。
为了确保拍摄的效果,总导演李俊更是坚持:
选知名人物的演员时要形神兼备,选一般演员时要注意朴实,选我方人员时,一定要有农民的土香味。
最终在全剧组的努力下,才有了后来的阵容。
其实选择古月,剧组并没有花太多功夫。
毕竟拍电影的时候,他已经是最受认可的特型演员了。
说起来他能演毛主席,也是一个巧合。
古月40岁以前没演过戏,1978年的时候,被叶剑英选中成为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而之所以选中他,就是因为他的外形实在是太像了。
那时对特型演员的要求是:长相、口音、动作,都要向原型靠拢,不会演戏可以学。
古月在数年的培训后,从1981年开始,饰演“毛主席”一角。
等到拍《大决战》,他已经演了近10年了。
通过近十年的实践摸索、积累总结,他的表演准确、娴熟,鲜活生动,极富神韵。
可以说他的表演,为整个电影增添了不少光彩。
也是因为演得好,电影《大决战》之后,古月又当了十几年的特型演员。
据统计他是目前为止,出演毛泽东次数最多的演员。
遗憾的是2005年7月,68岁的古月,在参加某活动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
古月去世的4个月后,与他同岁的苏林,也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
苏林是周恩来的特型演员。
不过和古月不一样,苏林是科班出身,国家一级演员,还曾是广西话剧团原团长。
也是因为形象相似,被选中成为了特型演员。
他曾经在多部影片和数十部电视剧中,成功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周恩来形象。
所以在拍电影《大决战》时,导演组才选中了他。
其实当时拍《大决战》时,扮演蒋介石的人选,一共有两个。
一个是孙飞虎,一个是赵恒多。
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总导演拍板选择了更加客观、柔和的赵恒多。
赵恒多原本是一名话剧演员,转业了以后,当过10年的学徒工。
赶上1978年,拍摄《大渡河》时,因为找不到蒋介石的特型演员。
身边的人觉得他外形相像,便把他推荐了上去。
他从那时候起,成了一名特型演员。
等到拍《大决战》时,赵恒多表演已经很娴熟了,甚至还凭借在电影里的优秀表现,拿下了八一厂小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往后的几年,他又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扮演过“蒋介石”一角。
然而2001年,《大决战》后的10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
而在赵恒多去世前4年,刘怀正赴美访问时,突发车祸,不幸遇难。
刘怀正也是一名老演员,任过成都市文工团、话剧团团长。
因为演技娴熟,再加上外形上占优势,他还是朱德元帅的特型演员。
电影《大决战》里的朱德,就是他演的。
遗憾的是《大决战》后的5年,他不幸离开了。
马绍信在电影《大决战》里,饰演的是林彪元帅。
其实当时这个角色,还是经过了一些讨论的,最终在军委主席杨尚昆的建议下:
对林彪这一人物,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描述。
编剧创作人物的时候,更是走访了许多工作人员,再结合众多史料,还原了一个沉默寡言、爱吃黄豆,对地图非常熟悉的司令员形象。
其实最开始,马绍信被安排的是另一个角色。
结果导演组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一个合适演林彪的演员。
见他身形有点像,便让他试了一下。
没想到马绍信真的适合,便把角色给了他。
关键是刚拿到角色,马绍信压力也很大。
为了不辜负角色,他查了很多档案资料,走访了很多老人,才算是将角色接了下来。
并且演得还非常好,据说影片上映后,杨尚昆接见剧组主要演员,曾急切地问:
林彪呢,林彪呢?
当有人指出马绍信在后排,杨尚昆急速上前,紧紧握住了马绍信的手,抖了又抖。
能得到林彪昔日战友的认可,可见马绍信对角色塑造的功力之深。
也是因为此,后来的日子里,马绍信又在不少影视剧里,演了“林彪”一角。
遗憾的是前两天,已经淡出荧幕的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
说起来到如今为止,电影《大决战》系列,已经30年了。
除了上面的特型演员,影片中的其它演员,也基本上是“量身制作”的。
并且为了贴合实际的人物,大部分选的还是一些老演员。
而电影上映这些年,好多人都和前面提到的演员一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比如饰演粟裕的谢伟才,在2020年5月,因病去世。
演陈毅的刘锡田,早在2003年,就已经去世了。
至于其他的演员,好多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淡出了荧幕。
像是演罗荣桓的鲁继先,又比如演刘亚楼的张卫国,以及演刘少奇的郭法曾。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冯恩鹤与卢奇。
卢奇当年在电影里,演的是邓小平。
最近的这些年,老先生依旧活跃在荧幕上。
2020年的《跨过鸭绿江》,他就再一次在剧中,扮演了邓小平。
冯恩鹤在电影《大决战》中,饰演的是段苏权将军。
过往的这些年,也一直活跃在荧幕上。
甚至2008年的《潜伏》中,他还贡献了非常优秀的演技。
其实《大决战》之所以经典,除了特型演员的表演以外,幕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据说当年拍摄电影,先后有25个军级单位,33个师和独立团级单位共出动13.5万名官兵参与协拍。
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按实拍日计算,参拍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总人次累计达到340多万人。
整个拍摄过程,做到了用人民战争的方法,重现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战争。
这才有了电影《大决战》。
遗憾的是到今年为止,参与电影的好多人,都已经慢慢离开了。
所幸的是只要电影还能放映,那些过往的历史与鲜活的人物,将一遍遍被提起:
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主席、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元帅、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