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林志炫不是一个好领导 林志炫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

《披荆斩棘的哥哥》,太好看了,不仅有颜,而且有才,最重要的是还有梗。


尤其是哥哥们组队时,太有看头了。


有人目标很明确,一开始就很明确要拉谁进队。


有人不是那么明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06:48:49

《披荆斩棘的哥哥》,太好看了,不仅有颜,而且有才,最重要的是还有梗。

尤其是哥哥们组队时,太有看头了。

有人目标很明确,一开始就很明确要拉谁进队。

有人不是那么明确,等待着,相时而动。

林志炫这组最有意思,组队前,组队后,对比和反差相当大。

1

组队时,给梦想

激情拉队

在初始组建部落时,哥哥们可以组建成3人团、4人团,以及5人团。

林志炫和李云迪瞬间原地组团了。

李云迪说,就是艺术上的一种惺惺相惜,瞬间就觉得两个人应该在一起。

而林志炫的目标也很明确,毫不犹豫的选择了4人团,似乎早已认定。

应该说,他在组团之前,就考虑好了要选哪些人进入自己的团队。

因为他和李云迪从里面出来时,说了一句,“不要被选走了”。

他们心中一定是有理想人选的。

林志炫说,自己是想把富有一气呵成能力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文艺复兴之全开麦。

他需要两个现代舞者,这两个人就是刘迦和李响。

但他看中的人,也被其他团队的人看中了,比如白举纲。

白举纲对李响说,你可以唱跳,我可以唱,也可以弹乐器。

只听李响悻悻地,只说了一句OK。

当林志炫找到李响,问他是否可以加入时,他的说法是,“我们可以把艺术进行一个交叉融合,呈现一个最高级的艺术感。”

白举纲团队在一旁继续说服李响,可以原创,可以跳,可以rap,各种风格都可以做,并且一直晋级的那种。

然而,林志炫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服了李响,“不要去想比拼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

这句话一说出来,瞬间击中了李响。

李响作为现代舞的佼佼者,他其实已经不想在专业领域里一枝独秀了,而是想多维拓展自己,尤其是当对方说出了“让我们做艺术”“我们要做的是引领”这么性感的话,瞬间就把他俘虏了。

创业团队,是负责造梦的。

林志炫造了一个梦,这个梦,对李响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当年,乔布斯挖约翰·斯卡利时,就说了一句,“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天呐,改变世界,这么酷炫的事情,约翰·斯卡利想都没想,就倒戈乔布斯阵营了。

林志炫,靠着“艺术”“引领”这两面大旗,成功招揽了创业团队。

团队组建成功后,怎么干事创业呢?

2

组队后,给战术

实用型领导本色

很快,这个团队就到了实战环节。

要开始打磨作品了。

林志炫的意思是,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板,自己唱歌,李云迪弹琴,李响和刘迦跳舞。

这个时候,他不谈梦想了,直接谈晋级,因为这样最安全。

然而,无论是李云迪,还是李响和刘迦,都表示出了抗议。

李云迪不是很认可。

李响是直抒胸臆。

刘迦婉转的表达了自己想要唱跳的想法。

这三个人,无论是弹琴的,还是唱歌的,都做到了自己专业领域里的顶流和高配,如果要做专业,他们有更好的舞台。

李云迪,他可以在国际舞台弹奏。

李响和刘迦,可以出门左转,去舞林大会表现。

可以说,他们来到这个舞台,就是要挑战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李响甚至说,自己为了参加这个节目,已经推掉了很多舞蹈专业节目,他就是来做不一样的事情的。

刘迦也表示,虽然我和哥哥们有差距,但我们想努力尝试一下。

李云迪虽然没有明说,只是在做大哥林志炫的和事佬,但那段节奏紧凑的琴声,我认为是他无声的抗议。

不得不说,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太大了。

当时,林志炫信誓旦旦的说,忘掉PK,让我们做艺术,做引领。

很快到了实战环节,他改口了,说只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板,才有可能晋级。

我好像听到了,梦想破灭的声音。

出现了分歧,怎么办?

3

沟通中,固步自封

未能灵活给出替代方案

关于团队分歧,林志炫有着自己的解决之道。

他说,“自己的镜头越少越好,把镜头给年轻人。希望自己的歌词是讲述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是年轻人。”

那意思就是,你看,虽然我负责唱,你们负责谈、跳,但我会多给你们镜头,表现自己。

但这种表现,是李云迪、李响、刘迦想要的吗?

显然不是。

李响这个直性子,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他说镜头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镜头给到自己的那一刻,自己在干什么。

而且,他对这个团队中的舞蹈部分有负面看法,他认为舞蹈就是伴舞。

此时,林志炫还坚持自我,觉得每个人发挥长板,团队的表演才会出色。

他越是这样坚持,团队中其他的小伙伴,想要唱跳的信念和想法就越坚定。

李响甚至说,他都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舞台是什么意义。

林志炫作为团队领导,他或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团队自己的全部想法,而是说,等时机成熟会让每个人都有说唱的机会。

但这个时机成熟要怎么定义呢?

是下一首?

还是终极挑战?

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啊。

只看到自己的梦想“砰”的一声,摔碎的声音。

艺术呢?引领呢?

到了实战环节,马上变脸,重新回到了“比拼”赛道。

年轻人有种上了贼船,被欺骗的感觉。

此刻团队中,充斥着负面情绪,看看这位领导是如何化解的?

4

团队中,毫无斗志

没能充分激发团队活力

林志炫坚持己见。

当年轻人们各自“心怀鬼胎”,团队领导假装“视而不见”时,团队的感召力、想象力、凝聚力,都在逐步被消解。

之前,我看到知乎高赞问题,“为什么团建后,离职率反而增加了?”

一个团队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价值观要匹配。

团队和团员之间,就像谈恋爱,也需要三感。

团队需要我,我有了安全感。

我需要团队,我有了归属感。

我和团队彼此需要,我有了幸福感。

现在的问题是,彼此仅仅停留在安全感这个最低层面。

李云迪,李响,刘迦,三个人对这个团队的价值理念不那么认可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给自己机会突破和挑战自己的团队,即便说唱可能到不了top级,也是走出舒适区的第一步。

没了归属感,幸福感更无从谈起。

一个团队好不好,不在于团建做的好不好,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团队与我们的价值观是否适配?是否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自己能够成长?还可以过的开心?

就像李响他不用考虑,明天的房租,房贷、车贷等,他要考虑的只要一件事情,我的理想。

所以,当林志炫说出那句“艺术、引领”这些关键词的时候,他心动了。

如果我们要考虑房贷、车贷、奶粉钱等,还要加上一条,自己输出的价值,与企业提供的薪资是否适配。

彼此不能满足,离职也是早晚的事情,即便依赖团建可以维持一阵子,也很难长期维持。

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梦想,就去招什么类型的人?

一个人最贵的能力,就是价值观,一个企业也是。

所以,不妨在一开始,就去找彼此互相认同、欣赏的对象。

而不是靠着一个“手绘饼”,让大家卖力气。

5

写在最后

林志炫造了一个梦,一个关于艺术引领的梦,招揽来了团队成员。

结果实战环节,他丢开了这个梦,回到了实用型领导的本质,赢得比赛。

人与人是需要磨合的,人与团队也需要磨合,人与企业更需要磨合,但价值观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招聘和提拔时,才会将品行放在第一位。

无论你是艺术型的领导,还是实战型的领导,都不能靠“画大饼”赢得每一个人,能赢得他们的只有你的价值观。

林志炫,从这一点来看,你还真不是一个好领导。

但我对这个组合也蛮期待的,不知道他们后面的表现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