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3岁病例心源性猝死猝死诱因中这两个有点出乎意料

上海新增死亡病例52例,最小年龄33岁的新闻刷屏了,其中33岁的病例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这条新闻,瞬间成为了热搜。







其实很简单,33岁正是大好时光,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年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7 14:02:12

上海新增死亡病例52例,最小年龄33岁的新闻刷屏了,其中33岁的病例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这条新闻,瞬间成为了热搜。


其实很简单,33岁正是大好时光,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年龄。却突然因为疫情而离开了这美好的世界,不得不让人感叹,让人唏嘘不已。

一、猝死,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

有很多人评论说,33岁男子的死,让我们知道了猝死面前,没有年龄大小。的确,在死亡面前没有年龄、性别、兴趣、民族、爱好等的区别。但你知道猝死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段吗?有文献显示,猝死容易发生在31岁—63岁之间。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的确这个年龄段的死亡最让人猝不及防。

二、猝死,这两种诱因最常见?

在猝死的诱因中,有一张图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看到,猝死诱因中,情绪激动和劳累占比最高。看来“气死人”“累死人”真的不是浪得虚名。如果你容易情绪激动和劳累,那么一定要警惕猝死的可能性。而抽烟、吸毒、肥胖这些陈大夫认为排名会比较高的不良因素,竟然敌不过情绪激动和劳累。

三、猝死,该如何预防?

猝死人群中,很多人是有基础病的,但有很多人没有发现而已。但无论哪一种猝死,预防猝死就需要减少和避免猝死的诱因。这样的方法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所以,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饮酒、排便用力等,才是避免猝死的最好方法。


疫情之下,情绪激动很多时候不可避免。但愿疫情早日控制,让我们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33岁心源性猝死,在我们唏嘘不已的背后,是不是该有所反思呢?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