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婴儿死亡调查结果为什么会被一边倒的反支持

“网传江苏一婴儿因无核酸被拒诊身亡”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调查结果公布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严肃的:涉事医院被降级,医院院长被免职,涉事医生被暂停执业……。


可这样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8:48:30

“网传江苏一婴儿因无核酸被拒诊身亡”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调查结果公布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严肃的:涉事医院被降级,医院院长被免职,涉事医生被暂停执业……。

可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但没得到网友的认可,反而激起了大家一边倒的,对调查组处罚决定的批评,倒不是批评处罚力度还不够大,处罚范围不够广,而是批评处罚力度太大了,很不公平,大家一边倒在为涉事医院和涉事医生鸣不平。

要问到底怎么回事,还得从这份调查通报的内容说起来,调查结果显示之前被各大媒体盛传的所谓“因无核酸被拒诊”是纯粹的谣传,但这并不是激发网友鸣不平的诱因,而是多数人认为从调查通报看不出来涉事医院和医生有什么责任,为什么还要受这么严重的处罚?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徐州发布”的通报全文截图。

下面是“人民日报”微博转发本通报后,评论区网友的留言截图,热门留言普遍认为医院、医生没有责任。

那么,从这个调查报告来看,涉事医院和医生究竟有没有事实性责任要承担呢?

先来看看对涉事医生的责任认定:

“首诊负责制落实不严格、未及时采取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与亲属沟通交流不充分、对患儿病情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告知不到位;在转诊过程中,存在衔接不到位、未及时向接诊医院充分告知患儿的详细病情。”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4月29日20时10分接诊,考虑到患儿情况严重性及自身救治能力的不足,当晚21时睢宁县人民医院医生就开具了转院转诊单,并告知尽快转诊,因当时在场是婴儿的姑奶奶而非父母做不了主就没被同意转院;

21时45分患儿父母到场,医生向父母交待病情后去处置其他病例,通报里没写这次医生有没有催父母立即转诊,但从开具了转诊单和之前已对婴儿姑奶奶有过转诊告知,说明医生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随后,在处置其他病例期间,医生还不忘先后于23时55分、30日0时整、1时4分、1时7分、1时19分、1时23分多次向患儿父亲电话询问病情并催促转院。

赤道君认为,如果在调查确认涉事医院、医生自身条件真不具备救治患儿的情况下,医生在给予必要急诊措施,并在后来几分钟到十几钟就电话询问一次父母病情、催促转院,医生此时此刻的做法是很负责的(自身具备救治条件又另说)。

就是不知道睢宁县人民医院医务室29日22时2分就已与徐州新健康医院总值班室联系患儿转院事宜,30日1时8分,患儿母亲在3个小时后才拨打120联络转院是个什么情况。

120急救车在14分钟后1时22分到达还是算快的,但从医务室联系转院事宜到拨打120期间这3个小时是怎么耽误的?调查报告里没作任何说明,我们只能猜测是父母磨蹭所致,因为拨打电话决定转院的主动权在父母手里。

因此后面的“首诊负责制落实不严格”的调查结论也是很多网友认为对医生不公平的原因所在。

所谓首诊负责制,赤道君去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有这样说明如下:

“属下列情况可以转诊:1、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2、病人及家属或单位要求转院者;3、病情确需要住院或留观,但因为医院无床位,若病情允许转运时,首诊医院的首诊医师必须在写好病历、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置及充分的病情交待、途中风险告知、患方家属在病历及知情书上签字同意,并落实好接收医院后方可转院。”

如此看来,调查报告只是笼统的一句“首诊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并不能让人信服,如果短时间如此频繁的询问病情并催促转院,还叫“与亲属沟通交流不充分、对患儿病情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告知不到位",这样的结论对医生是不公平的。

至于“未及时采取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也不知从何说起,都检查认为自身不具备救治能力了还要怎么明确诊断?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还要瞎折腾再检查什么 呢?频繁催促转院的做法难道不才是最正确的吗?

赤道君以为,从调查报告看首诊医生的责任如果有,可能是:“在转诊过程中,存在衔接不到位、未及时向接诊医院充分告知患儿的详细病情。”

因为患儿29日晚8点到睢宁县人民医院,30日2时30分转院到达徐州新健康医院后,也仅仅是徐州医院当班医生又一次按常规流程再对患儿完善检查,开放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处置以及CT、血常规等辅助检查。

直到3时47分,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才组织专家会诊,这么着的重复检查究竟有没有必要?没有立即组织专家施救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真是因为睢宁县首诊医生没有告知转诊医院婴儿详细病情所致,那么他承担失职责任应该是确定的。

最后,赤道君想说的是,无论如何徐州调查组的这份通报都是很不及格的,如果把报告里的调查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应该如下:

第一部分在尽力陈述医院、医生无责之事实经过;第二部分突然转折给出首诊医生的责任,又与前文产生自相矛盾的语句;直接导致第三部分的处罚决定让网友一边倒的认为很不公正、公平。

舆情面前容不得马虎的调查结果通报和含糊其词的情况说明,因为大家要得不是平息舆情的措词,大家要得只不过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而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