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开封河滩发现古钱币,大量市民纷纷赶去寻宝,现场热火朝天。不少人自称挖到民国铜币、清代光绪元宝等古钱币。当地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有市民带着铁锹、锄头来到贾鲁河
近日,河南开封河滩发现古钱币,大量市民纷纷赶去寻宝,现场热火朝天。不少人自称挖到民国铜币、清代光绪元宝等古钱币。当地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有市民带着铁锹、锄头来到贾鲁河尉氏段河滩边,还有人带上了金属探测仪。视频中,有人称,他挖到了民国铜币、清代光绪元宝等古钱币。还有附近市民在现场附近开启直播,一时间在网上引发热议。
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开封贾鲁河尉氏段河滩发现古币的消息传出后,大量市民纷纷赶去寻宝,不少人自称挖到民国铜币、清代光绪元宝等古钱币。当地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有市民带着铁锹、锄头来到贾鲁河尉氏段河滩边,还有人带上了金属探测仪。视频中,有人称,他挖到了民国铜币、清代光绪元宝等古钱币。还有附近市民在现场附近开启直播。
此外,网上还有传言称,河滩还发现了宋代的沉船。对此,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未发现有宋代沉船的线索。
5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受到疫情影响,该局未派人前往现场,已经通知开封市文物局调查核实处理此事。
开封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他们于5月8日中午得知贾鲁河尉氏段河滩发现古钱币的事情,并在当天拉起警戒线保护现场。该工作人员称,市民挖出来的古钱币不能据为己有,需要上交。
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居民私自“挖宝”违反文物法,5月8日晚已开始追缴古钱币。
为什么市民"挖宝”不属于自己?
随着“市民扎堆开封河滩挖古币”话题的不断发酵,该词条也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挖出的古币不上交可以吗?自己挖的文物为什么不属于自己?
1、《文物保护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因此本次发现的古钱币如果确实属于文物,那么所有权就是国家的,即便是村民首先发现并挖掘出来,村民也不享有所有权,必须上交国家。
2、《文物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追缴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的;
(二)未按照规定移交拣选文物的。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村民拒不上交,一经查实,公安机关可以给予罚款处罚。
3、此外为了保护文物《刑法》设立了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过失损毁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倒卖文物罪、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等诸多罪名。
村民私藏文物,一旦涉及到以上罪名有关的犯罪行为,不但赚不到钱,还会面临牢狱之灾,完全得不偿失。虽然挖宝一时快乐,但是该上缴的时候还是要上交的。
古钱币的发展历
村民们外出“挖宝”的热情如此高涨,不外乎“钱”是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
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珧贝、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布币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3.环钱也称圜金、圜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
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秦汉时期:半两、五铢钱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
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
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
唐朝: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通宝”即流通的宝货。
“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宋:纸币
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明代:白银
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
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清代:银元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
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
最后,大家热闹也看了,知识也学习了,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大家如果真的有机会挖到古币和文物,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还是老老实实主动上缴吧,以免到时候得不偿失,上交给国家,也能更好的将其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