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这些湖北力量在护航

5月10日0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05:26:39

5月10日0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将给中国空间站带去新一波物资,为随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

任务圆满完成,是无数航天科技人员用汗水浇灌的结果。在本次任务中,多名湖北籍航天人在各自岗位上,为发射保驾护航。圆满完成任务后,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湖北小伙。虽然都参与过多次发射任务,但这次任务完成后,他们依然打心底里高兴。

船箭组合体转运现场,数百名航天人全程陪伴

王杰:为发射支持系统工作论证把关

从2015年进入文昌航天发射场至今,31岁的荆州小伙王杰已经参与了十多次发射任务,他目前在发射支持系统从事技术总体工作。王杰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航天发射任务涉及很多技术难题,需要经过充分分析论证,系统组织实施。他现在的工作,就是运用经验和知识积累,对系统的总体指挥和任务准备实施工作进行论证、谋划和把关,辅助系统完成工作。


发射支持系统需要为火箭发射提供支持和保障,如提供地面测试过程中的平台、环境、供电和供气保障等。“航天仪器精密,出现电压波动或者断电,可能影响进度甚至影响任务成败。”王杰说。

这次任务中,测试发射流程发生变化,周期大幅缩短,意味着发射支持系统各项工作密度变大,保障压力也更大,对系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杰需要对人员岗位设置进行优化,还要对流程压缩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设备设施的保障能力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在确保火箭测试充分情况下,做到能够提前识别工作风险、精简动作次数、预制系统能力。

在发射当天,王杰也在现场组织工作,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对系统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把关,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王杰告诉记者,虽然参与了这么多次发射任务,但每次发射成功后,他依然会感到开心,也会在每次任务之后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心态上的成熟,对航天精神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但这些很快会归于平静,他需要投入下一次任务的准备中。

何平:指挥三年的煤油加注系统“一哥”

同为31岁的湖北松滋小伙何平,经历过煤油加注系统每一个岗位的磨练,如今的他,已在煤油加注系统担任三年指挥工作,负责组织煤油加注工作。

煤油加注系统指挥员何平在远程控制室关注加注现场状况

何平告诉记者,在正式加注前,煤油加注系统要做好设备维护,检查设备状态,进行管路、仪器仪表等监测,还要进行例行试验。

据了解,此次发射优化了测试发射程序,同时还要实施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的液氧灭有并行加注,发射日程序由负12小时减少为负8小时。何平说,这次并行加注,需要与其他系统协同工作,对煤油加注系统要求更高,如果出现故障,处理时间更短。但他也表示,他们前期做了充分的模拟演练工作,对过程流畅性进行验证,需要优化的地方也进行了优化。

何平介绍,在正式加注前,他们还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核验。加注开始后,他需要和上下级沟通,指挥岗位人员开展加注工作。在过程中,开始加注时间、加注流程、设备运行状态都需要重点关注。

和往常一样,火箭发射成功后,何平又忙碌两三个小时,进行设备状态检查等工作。他说,发射后的工作,和发射前一样需要严谨细致。

何平告诉记者,煤油加注系统的各位同事对设备状态越来越了解,一些新同事经过了训练学习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次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担任煤油加注系统指挥期间,何平就已参与过十几次发射任务,去年他因为天舟二号任务立过一次二等功。何平说,每次发射成功,他仍然会打心底里激动,对待每一次任务,他也依然会保持初心,小心谨慎。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还有多位像王杰、何平一样的湖北籍航天人,他们在火箭加注、通信保障、气象等岗位,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为发射任务护航。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