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世卫组织认为“清零防疫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谭德塞的这番言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世卫组织认为“清零防疫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谭德塞的这番言论被众多外媒争相报道,并被视为是对中国现行防疫政策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场合,另外两位世卫组织专家也对中国的防疫政策发表了更加全面的评论,其中一位专家就指出:“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坚持采取严格措施来遏制新冠病毒传播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内容却被很多西方媒体回避了。对于谭德塞的这番表述,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主张“动态清零”是为了赢得应对新冠病毒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做好疫苗接种、分类收治,以及公众心理建设等相关迎接开放的准备工作,这一政策是必要的。笔者以为,和西方防疫政策不同,中国历来主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动态清零,避免疫情大规模流行造成严重后果,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赢得疫情防控战役的主动权。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情和西方有很大不同,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67亿,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还不充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如果新冠疫情出现大面积传播,势必会给本来薄弱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也将会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诚如赵立坚昨天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今年3月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超额死亡估计达1820万人,超额死亡率为每10万人120人。其中,美国超额死亡率每10万人179人;中国超额死亡率仅为每10万人0.6人。而这一切无疑正是得益于我们坚持了“动态清零”总方针。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赢得疫情防控战役的主动权。毋庸置疑,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中,我们一定要坚决克服“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早在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从上到下采取了果断措施,前后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的时间将本土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今年3月以来,我们又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深圳市在经历了7天“慢生活”后,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并加快“返场”;吉林省疫情已处于扫尾阶段,隔离点和封控区以外的风险已经基本控制;大上海保卫战也到了最后攻关的阶段。事实一再表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不胜的困难,就没有击不退的疫情。而这一切,关键是要全国上下,共同行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总之,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在因时因势进行调整和完善,而这些调整和完善的前提,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同时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值得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牢牢把握疫情防控战役的主动权,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也一定能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