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的第四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可惜的是,火箭在升空后不久飞行出现异常,最后坠落在地面,发射任务以失败告终。目前,关于此次
5月13日,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的第四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可惜的是,火箭在升空后不久飞行出现异常,最后坠落在地面,发射任务以失败告终。目前,关于此次火箭发射的失败原因,还在调查中。
“双曲线一号”火箭,是由我国的民营航天公司北就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和发射的。这是一种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的商业运载火箭,采用垂直热发射方式进行发射,火箭的长度约24米、平均直径1.4米,质量约42吨,起飞的推力为770KN。通过该火箭,可以将一些卫星等载荷发射到距离地面500公里或者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
从目前来看,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民营航天领域,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发射一次的报价约为500万美元,性价比非常高,成为星际荣耀的主推产品,成为了我国民营航天领域的一支“潜力股”。
在2018年9月完成3颗立方体星的测试飞行之后,在2019年7月将多颗卫星和有效载荷,精确地送入到预定的300公里圆轨道,从此实现了我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从无到有的突破。不过,随后开展的3次发射活动,均由于不同的原因出现了故障。
2021年2月,双曲线一号火箭在执行第二飞时,在升空后不久便出现故障,火箭最终坠地爆炸。同年的8月,双曲线一号火箭在执行第三飞时,前期飞行非常顺利,火箭各级的分离也很正常,最后因整流罩没有正常分离,放置在整流罩之下的卫星,没有被顺利地释放出来,没有将卫星送入距离地面500公里的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失利非常可惜。
5月3日进行的第四飞,火箭发生的故障与第二飞感觉差不多,即发射没多久就产生了飞行异常情况。算上这次,“双曲线一号”是连续三次没有成功发射了。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射活动,可以很好地弥补大型火箭发射覆盖不到的一些领域,在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着高端化、多元化和节约成本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前,我国的其他几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在执行发射活动时,也出现过失败的情况,比如:
2018年10月,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失败;2019年3月,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枚OS-M系列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失败。这些失败案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航天事业的发展,远没有达到百分百安全的地步,仍然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并存的领域,即使是航天领域的其他强国,比如美国和俄罗斯,历史上出现火箭发射失败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
之所以火箭发射不能百分百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发射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这里面除了火箭本身的结构设计、材料耐受性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还有一些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比如: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地面控制系统的精确性怎么样、燃料注入和消耗是否正常、火箭各级的脱离时机是否恰当、整流罩能否及时打开、发动机荷载振动频率是否在可控范围等等。因此,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每上升一步,每前进一点,都时刻考验着前期工作的充分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也时刻牵动着每一位参与其中航天工作者的心弦。
像作为传统航天大国的美国,他们在发射韦伯太空望远镜时是慎之又慎,虽然有资金超出预算的因素影响,但各个技术环节哪怕有一点纰漏和不确定性,都不会贸然进行下一步,这也使得该望远镜的发射时间晚了有近十年。美国SpaceX公司的大推力火箭、欧空局的“织女星”火箭等,近几年也都出现过很多发射失败的案例。
而作为我国近年来刚刚起步的民营航天公司,发生火箭发射失败实属正常,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利都能为今后的发射活动积累经验。我国著名航天专家叶培建院士曾经说过,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足以说明火箭发射难度之大、程序之复杂、风险之高。
今年,我国将执行空间站建造“六连发”火箭发射,而全年由官方主导的火箭发射任务将高达40次以上。在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等多家民营航天公司也将开展相应的火箭发射论证和实施工作,从而形成了中国航天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国“压制”下,通过我国科学家和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独立自主拼搏出来的,利用我们必胜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将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一步一步撵回来的。
失败并不可怕,从中及时汲取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我们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强。任何的失败和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国家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