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演员张小斐在《人民日报》撰文《生活是创作和表演的源头活水》写道:真正成就一名演员的,是一条为人民创作、踏踏实实“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之路。
澎
5月20日,演员张小斐在《人民日报》撰文《生活是创作和表演的源头活水》写道:真正成就一名演员的,是一条为人民创作、踏踏实实“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日前,冯远征、王源、邓超、黄轩、刘烨、邓超、王凯、海清等影视演员先后在《人民日报》撰文,畅谈作为演员在新时代应该如何讲好时代故事,演绎好时代奋斗者,引发全社会广发关注。
就在5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演员海清署名文章《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文化名片》。
5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演员海清署名文章《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文化名片》。
仅仅在本月,海清、张小斐发文之前,已有多位影视演员的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副刊版面,分别是:5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演员刘烨撰写的《用真情演绎平凡英雄》一文;两天之后,凭借电视剧《大江大河》广受好评的演员王凯撰写的《对题材理解有多深,表演就有多大共鸣》登上《人民日报》;5月17日,黄轩的文章《能够饰演这些拼搏者是我的荣幸》登上《人民日报》。
刊登这些“明星”们文章的是《人民日报》的副刊版面,并归入“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的栏目。该栏目创立于去年12月初。
根据《人民日报》去年12月9日一则编者按介绍: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攀登艺术高峰,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华章。为展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显著成就,文艺副刊从即日起推出“坚持‘两创’书写史诗”栏目。
该栏目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撰写的《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文章提到了近年来创作的众多主旋律影视作品。
例如,文章写道:电影创作的题材、体裁、内容、样式、风格日趋多样,表现领域和审美境界不断拓展提升。《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悬崖之上》《银河补习班》《少年的你》《紧急救援》《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以及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影片,运用创新了科幻、喜剧、谍战、动画等类型叙事手法,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传递了艺术蕴含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电影镜头对准新时代各条战线涌现的英雄模范,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守岛人》《烈火英雄》《老阿姨》《黄大年》《柳青》《千顷澄碧的时代》《秀美人生》《我的父亲焦裕禄》等电影作品,形象印证了“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生动塑造出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英模人物形象,绽放理想之美、时代之美、崇高之美。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明振江文章中提到的这些影视作品,有不少主创、演员此后相继在《人民日报》副刊“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栏目撰文。
例如,今年5月20日,《你好,李焕英》的主演张小斐就在文章中写道:《你好,李焕英》是导演贾玲用尽爱与思念拍出的电影,它的成功说明,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母爱亲情本身就容易引起共情,李焕英又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她既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的坚韧和奉献,也有当下这个年代女性的乐观和豁达。
张小斐写道:塑造这个角色最难的部分,来自人物的复杂心理,来自“双穿越”的表现方式,要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会发现但又在表演细节中埋下伏笔。所以,人物情感经常要隐藏在水平面以下,是一种心底涌动的状态,只有前面更好的“隐忍”,李焕英后面的情感爆发才更能直击人心。在这一过程中,表演的分寸感显得格外重要。
电影《守岛人》主演刘烨也写道:电影《守岛人》是对“人民楷模”王继才的深情刻画与热烈赞颂。从2019年开始,导演陈力就带着我们去开山岛采风。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深入这位守岛英雄的内心。王继才32年坚守边陲小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孤独和风雨。他无怨无悔地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次拍摄历时半年多,躲避台风、烈日下暴晒、被礁石磕出血,这些都是小事,大家始终干劲十足。导演也一直给我们鼓劲:“我们要用王继才的精神来拍王继才。”
刘烨在文中回忆:影片上映后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观众见面会上一位女士含着眼泪说:“谢谢你们,我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我在电影中看到了王继才的坚守,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被电影记录、被时代记住,我很感动。”听到她的这番话,我真心觉得自己和全剧组前后两年多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些优秀的影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截至去年12月8日,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巨型银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过去5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观影人次超过80亿。
除了服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些影视演员的文章中,还能觉察到中国电影人从影视大国迈向影视强国的梦想。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不仅国内影视产业蓬勃发展,不少演员还在文中提到了国产影视作品走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的例子。
例如,海清就在文章中写道:《小别离》在蒙古国播出时,听当地电视台介绍,乌兰巴托市有2.1万户收看。举办主创见面会时,许多当地观众报名参加,不少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见面会现场,大家反复提及教育问题。有观众问我和黄磊:“如果你们的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应该怎么办?”这跟中国观众追剧时热议的话题一模一样,可见两国观众在教育问题上找到了共鸣。
海清写道:有人问我,中国电视剧要“走出去”,哪个环节最重要?我觉得,了解受众的需求、讲述故事的方式、做好翻译工作和宣传推广,每一环都很重要。而作为演员,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是我的使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当不断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努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用明振江文章中的话来总结,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创新创造,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史诗,努力描绘更新更美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中国电影,正前进在由电影大国奔向电影强国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