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林个人资料介绍 卓琳和邓小平的故事

对新中国来说,邓小平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在近50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他坐镇指挥,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策略,我们国家绝对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在邓小平的革命人生中,陪伴在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8:51:55

对新中国来说,邓小平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在近50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他坐镇指挥,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策略,我们国家绝对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在邓小平的革命人生中,陪伴在他身边的夫人卓琳,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人虽然不是原配夫妻,却相伴走过了60个年头,就连去世时的岁数都一样。

01

卓琳来自富商家庭,父亲是云南当地有名的实业家,她是真正的千金小姐。不过和很多奸商不同,卓琳的父亲思想开明,非常痛恨封建旧制度,曾经多次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也让卓琳受到影响,从小就坚定了投身革命的目标。

完成中学学业后,卓琳前往欧洲留学,和当年的很多中国青年一样,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在欧洲度过了艰难却充满意义的岁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卓琳的父亲多次提供暗中帮助,成为敌人的眼中钉。

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卓琳的父亲和我党取得联系,把女儿送到了延安。卓琳早就希望投身革命,来到延安后,不顾自己富家千金的身份,主动承担起照顾伤员的重任,还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很快就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顺利加入我党。

02

当时的邓小平已经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政委,作为刘伯承的好帮手,在前线指挥八路军对抗日军侵略。一次偶然机会,邓小平结识了卓琳,对这位年轻有才能的女学生一见钟情,好几次托人说媒,但由于卓琳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年龄上的差距和地位的不同,她拒绝了邓小平的好意。

邓小平很清楚卓琳的顾虑,便亲自前去和卓琳见面,把很多问题摆开说清楚,终于打动了卓琳。两人很快就结婚了,地点是临时腾出来的窑洞,也没有什么客人,摆了一桌简单的小菜,就算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结婚酒席。

后来说起这段故事,卓琳才透露了她的真实想法,她最开始不同意嫁给邓小平,是因为对工农干部认识不足。卓琳毕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很多我军干部没有什么文化,和富家千金结婚后,闹出了不少笑话,日子也过得不算幸福。

卓琳虽然知道邓小平是我军的高级干部,却不太了解他,认为他也是个“土包子”。但卓琳想错了,邓小平是我军有名的知识分子,早年也曾在法国留学,否则怎么能长期担任秘书长、政委之类的职务呢?经过两人的见面,卓琳才算看到了邓小平的优点,也不再担心以后两人没有共同语言,最终同意结婚。

03

虽然卓林出身富家豪族,但却没有公主小姐脾气,自从嫁给邓小平后,她就专心当起了贤内助,料理好一家人的事务,让丈夫能够在前线专心打仗。当时的邓小平就连穿什么衣服、每天晚上吃几粒药片,都是由卓琳一手安排,完全不需要操心。

当然,对于这位小他12岁的年轻妻子,邓小平也给予了无尽的疼爱。有一次,卓琳患重感冒,医生为了防止传染,将她隔离起来,邓小平从前线回来后,却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坚持探望卓琳,并亲自照顾她喝水吃药。

正是在革命年代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让这对夫妻始终能够携手并肩,面对任何困难。在特殊时期,邓小平成为造反派争先攻击的对象,卓琳不怕受到牵连,坚持站在丈夫的身后。当时,就连邓小平的继母都劝卓琳暂时划清界限,以免引火烧身,但被她婉言拒绝。邓小平在江西劳动期间,卓琳依旧不离不弃,陪着邓小平种地挖菜,还去工厂上班,总算是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结语

虽然卓琳是邓小平的夫人,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情,但她却从不主动参与政治,即便作为邓小平的秘书期间,她也只是负责整理文件,对于里面的内容,从不擅自评论,这种低调朴实的作风,也体现在卓琳的日常生活里。

邓小平去世那年,卓琳81岁,本应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是为了新中国的医学事业,她埋头研究12年,直到93岁去世,和邓小平离开人世的岁数相同,也许这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值得一提的是,卓琳去世前,曾经希望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医生和家人同意了她的要求。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