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恐婚,不愿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因此被称为恐婚族,甚至有人认为恐婚是一种病,应该被治愈,但实际上年轻人恐婚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自身条件达不到结婚的标准,比如经济实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恐婚,不愿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因此被称为恐婚族,甚至有人认为恐婚是一种病,应该被治愈,但实际上年轻人恐婚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自身条件达不到结婚的标准,比如经济实力等,你觉得年轻人为什么恐婚呢?
从观念上看,由于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意识很强,对待结婚大事时,也更具个性化的选择。在这里面还有两种观念,一个是畏难心理,一个是谨慎态度,不能简单地认为年轻人“恐婚”就是因为缺乏家庭责任感。
毋庸讳言,新闻上经常曝光明星之间的离婚事件,日常生活中听闻婚姻悲剧,这都让一些人对未来的婚姻失去信心。另外,一些人受制于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很难与早年成长环境完全和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婚姻幸福与否的判断。在调查中,34.9%的人对经营婚姻没有信心,也与上述因素有关。
与此同时,比起前辈,年轻人在结婚上似乎更不愿意将就了,尤其是随着适婚女性文化素质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她们不必再通过结婚来维持自身的生活,婚姻中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关系不断减弱。因此,“恐婚”的一大前提“晚婚”观念其实是谨慎结婚,在遇到合适对象后才会考虑结婚。
至于物质条件,也是让不少人“恐婚”的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不敢结婚”或“结不起婚”。调查数据显示:担心婚后生活压力过大者有45.1%,认为结婚成本过高者有22.2%。尤其是漂泊在大城市的异乡青年,房价、户籍、收入等现实问题都在困扰着他们的终身大事。
不过,物质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还是改变对婚姻过于担心的观念,一旦失去对婚姻的信心,即便物质条件优越,恐怕也很难走进两人的亲密关系,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
当然,在社会现象的层面上谈“恐婚”,我们能找出各种现实的因素来,但具体到每个人的选择上,其实不必如此刻板。每个人的起点与成长环境不同,所处的人生阶段、面对的现实问题也不同,不必拿别人的“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
婚姻不完全是爱情,却决不能缺少爱情,当美好缘分降临时,“恐婚”者也不妨打开心扉,我们依然有必要对婚姻抱有理想化的期待,也要看到其中现实层面的东西,既能在风花雪月中享受心灵碰撞的快乐,又能在柴米油盐中感知日常生活的美好,或许持有这种成熟的观念后,才有可能告别“恐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