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南境讲的什么故事 遗落的南境是谁写的

当一个外星智慧生命创造的碎片机缘巧合之下到达地球时,它的动机,它的目的是什么,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


然而一切事都要谈动机和目的吗,答案可以未必,然而看上去一切正常之余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20:43:43

当一个外星智慧生命创造的碎片机缘巧合之下到达地球时,它的动机,它的目的是什么,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

然而一切事都要谈动机和目的吗,答案可以未必,然而看上去一切正常之余却让很多人疑惑想要寻找到答案,只是这个答案遇到人类这种复杂的生物时,一切都变了味。

让人类倒是陷入幻觉和不断地猜想中,最终引发一系列有意思的故事出来。

这个故事就是《遗落的南境》。

2018年,杰夫·范德米尔的小说《遗落的南境·湮灭》改编的电影上映,引发了一波热议,影片也有一丝哲学的意味,在毁灭和重生的双重探寻之下,人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未知?

人们经常会就一些未知的事物想要一探究竟,它到底从何而来,想要做什么?

面对人类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及探索,也许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任何目的。

01

2014年,被称为“怪谭小说之王”的杰夫·范德米尔创作的《遗落的南境》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

当时国内还有人戏称,到底是谁动了《三体》的星云奖呢?

毕竟当年,大刘的《三体》高调入围星云奖的提名,最终惜败于杰夫·范德米尔的这套三部曲。

那么后者的这套书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谈到这套三部曲的奇异之处,引用一位作者的评论:很久都没有书给我这种感觉了,充满明显而奇妙的不安,有一种从第一页就开始而我却没意识到的震撼感。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震撼感,第一部曲就被美国天空之舞制片公司改编成同名的科幻惊悚片《湮灭》。

此片也在国内上映过,总体观感下来,改编得很成功,虽然少了许多心理描绘过程,却把书中的那处无处不在的张力展现出来。

影片中不断地反问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这也是著名关于身份更替的的忒修斯悖论。

这个最古老的思想实验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地维修和替换部件。

这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电影《湮灭》的结局很有意思,倒是有一种亚当和夏娃要开始新世界的意味了。

不管还是不是原来的我,思想的内核没有变,变的只是外在的躯体吧?

这是为了影片的惊悚效果,不过就这三部曲来说,却是更进一步引发思考,面对未知事物,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而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们到底会变成什么呢?

02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非常有意思,既难读又引人入胜。

难读的原因在于三部曲下来,几乎都是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为主,然而把主线隐藏在每个人的心理当中。

而每个人的心理则是面对未知X区域最主观的觉知和探索,以及在人与人相处、人与世界相处过程中带来的冲击。

其中不时有发人深思的话,如:因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你会越来越多地遇到孤立的思维病毒或蠕虫案例:自发地洗脑,沉浸于外来的意识形态中。

引人入胜则在于,在看似平常的探索中一切又表现出让人脑洞大开的奇幻色彩,有无数个为什么等着去揭开谜底。

三曲部以探索X区域展开,而X区域到底是人类的灾难还是福音呢?

X区域是外星智慧生命带给人类的试验场吗?

在改编的电影中没有给出一个略微夸张的答案,而在三部曲中给出的答案却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X区域仅仅是一场意外的产物,并没有人们所设想的那么神秘。

在书中最后一本的《接纳》中通过幽灵的梦境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答案。

在她(幽灵鸟)意识深处,不知是看到还是感觉到,远离地球的某处,坠落的彗星造成一场灾难,摧毁了整个生物圈。某个定制的生物体碎裂瓦解,细小的碎片经过漫长危险的路程,穿越黑暗无形的过渡空间和偶尔闪现的光亮,最后消散失落——静静地埋没在灯塔的玻璃镜片组里。

而一旦它受到激发,脱离休眠状态,便开始重新生长,尽其所能地执行预置的强大功能。然而时间与环境已经改变。

问题在于,创造X区域,并赋予其目标的种族已经消失了。X区域既是机器,也是生物。

她看到X区域的界膜,看到白兔跃入边界,消失不见,然后从其他地方冒出来,她也看到海底巨兽和幽灵远远地在观望。

这一切都是通过味觉、嗅觉,以及某些她并不太明白的感官所体验到的。

至于是福音还是灾难,三部曲看下来,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对于整体人类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从单独的某个个体来看,也许答案并不一样,毕竟无论是灯塔管理员、幽灵鸟、局长、总管以及那些探索过X区域的个人来说,各人遇到的境遇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与X区域共生,有的则消失无影踪,而有的甚至患病,还有的则是变成他人的镜像,不一而足。

如三部曲中在第一部、第三部出镜最多的幽灵鸟来说,她到底是谁呢?

说她是幽灵鸟也对,因为她的思想和原来的本体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她又不是她。

她也许被困在远离家乡的星球,她也许观察到另一个难以理解的自己,然而……她们之间有某种联系,某种认同。

她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自己。

看到自己。

为什么说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某种灾难,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福音呢?

这就要谈到三部曲之后的内核,那就是在工业化无限扩展的背后,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

正如这块因偶然而来到地球的碎片为什么当初会在其它文明中存在呢?

也许正是其他文明同样走过人类从与自然和谐相处到征服自然,最后会发现还是回顾自然,从而用技术来调节自然的过程吧?

这样的理解也仅仅是个人看完三部曲后的一点看法了。

《遗落的南境》三部的书名也反映了这种趋势,从《湮灭》到《当权者》,再回归到《接纳》。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落下帷幕之后,其实发现一切都很简单。

三部曲快结束时,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普通的夏日。

于是她们继续前进,一边走一边扔石子,寻找那或许已不存在的隐形边界。

她们走了很久,不断朝空中扔石子。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