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一部曾经意义上真正的电影,好久不见。
一直以来,影评的存在,是基于不同观众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一部电影,因为有讨论的意义和思考的动力,才令其更为迷人。否则所有的影
这才是一部曾经意义上真正的电影,好久不见。
一直以来,影评的存在,是基于不同观众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一部电影,因为有讨论的意义和思考的动力,才令其更为迷人。否则所有的影片所产出的影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不同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相似词互相替换的堆砌物而已,那么影评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曾经的我,认为这才是电影本身应有的模样,而不是坐在电影院两个小时,最后只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看完了”三个字而已。
能做到看过后与你身旁的人讨论某一个不太明确的点究竟想表达什么意义,导演的用意在哪,演员的表现力如何,而不是简单的佩服特效,味同爵蜡的简单剧情,还有那些老掉牙的大道理。那些空有画面华丽却空洞无实的片子,大概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电影本身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是能够让自己的思维与情节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
一度认为,电影的产生就是在绞尽脑汁的脑部活动中,寻求一个自我感觉的平衡点,看过之后内心偶然的发毛,内心的不寒而栗,还有那些不自觉的回想,都是电影赋予我们的魅力所在。
说实话,我是冲着杜琪峰三个字去看的,不是赵薇,不是古天乐,也不是钟汉良。他的作品大多是我的最爱,拿到手软的最佳导演奖,自然不是盖的。83版《射雕英雄传》《东方三侠》《济公》《呖咕呖咕新年财》《向左走向右走》《夺命金》,多到数不过来。最喜欢的莫过于《我的左眼见到鬼》以及《龙凤斗》,这些作品直接将郑秀文的演技带到一个巅峰,而叶秋臣自己,毫不夸张的说,成长在杜琪峰的电影里。
多数是有些抑郁的存在,却是值得深思的吸引。
说回《三人行》这部电影本身,配角们是清一色的TVB龙套们,看得我颇有当年刷港剧不眠不休的feel,说及这里,就要抱怨一下为什么北京那一天都没有粤语版本,国语看起来real尴尬。
拉回剧情本身,说实话,我没有完全看懂。
譬如为什么聪明的钟汉良的伙伴们去医院劫囚犯反而上演一个长镜头的唯美枪战戏,结果三个人全都死掉了,人也没救出来。还有那些暗号的口哨声有什么含义?这些值得讨论的点很多,而杜SIR的电影我基本上没有一刷就全部看懂的,所以有时间大概还会为其贡献更多的票房。
友情提醒,听不了口哨声的小伙伴慎重观看,因为这里口哨作为线索一样经常重复出现,略崩溃。
一个人太聪明,是会迷失自己的。因为聪明的人,通常都有致命的弱点。
赵薇这个角色的设定太像《太阳的后裔》中的姜暮烟,却太过自我。她总是拿自己的价值代替别人来做选择,很多人可能只想没有痛苦的活3个月,而不是做30年的植物人。
而她执着于拯救一个贼的性命,却也许会害死一个警察。
而古天乐饰演的警察,角色的发挥空间不大,基本上扮冷漠+瞪眼睛就可以解决,而他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有偶然的迷失,为了套取更多的信息,所以不能让这个疑犯死亡,而最终中了钟汉良设下的陷阱,也是那些信息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钟汉良毫无疑问是最出彩的一个,情绪变化拿捏准确。
赵薇饰演的角色也在不同病人之间的选择中,看到自己这些年来某些坚守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她与古天乐两人一言不合就扇耳光,也是电影的小亮点,看起来还是挺疼的。
究竟到了什么时刻,会让你的原则破灭,重新树立价值观?
这个时刻,你会衡量哪个后果对自己是最有益的,什么职业道德之类,都是排在最末的那一刻。影片基本上在通过一个故事来描写三个主角内心的心理变化,背景音乐几乎全部是节奏音,有些像不规则的心跳,枪战部分则是配上王菀之的歌之乎者也,听起来毛骨悚然,略显诡异。
有人寻死,有人渴望活着,都是不同的选择。
影片的结局,赵薇饰演的佟倩医生,也许是发觉多年来自己的弊病,也许是被迫接受更高层的指示。也许是想通,也许是苟同。
她从一开始的时候,手术室里严肃但逞强的自己,变成可以在音乐中为钟汉良操刀开颅,本身大概就已经知晓这个手术带来的结果。
而古天乐最终向上司认错,但他却发现上司不过就是曾经的自己。为了完美的解决,包庇下属的失职。
钟汉良最后的苟活,也许不如他短暂的,有智慧的生存。
人的选择不同,这个世界的对与错,哪有那么容易能够判断清楚。
我太喜欢杜琪峰的作品,这里面没有完美的人设,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没有圣母,女性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做出不同的选择来改变轨迹的书写。
也许,看似一个正确的决定,实则掩盖在内里的,是不为人知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