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常情况下,宝宝究竟应该多大会走路?
当宝宝学会站立以后,他们会慢慢地产生想要行走的欲望,当他们能够保持身体站立稳定,同时,能够保持较强的身体平衡控制力,同时,腿部肌
01、正常情况下,宝宝究竟应该多大会走路?
当宝宝学会站立以后,他们会慢慢地产生想要行走的欲望,当他们能够保持身体站立稳定,同时,能够保持较强的身体平衡控制力,同时,腿部肌肉和骨骼能够承受身体重量,那么,宝宝学会走路,也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了。
通常而言,大部分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为10到18个月。儿科医生通常不建议宝宝在十个月以前练习走路,另外,如果宝宝超过18个月仍然不会走路的话,那么,家长们有必要引起重视,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小家伙身上存在着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
另外,在宝宝可以尝试着学习走路时,他们的身体会发出一些比较明显的信号,比如说在爬行时开始用臀部慢慢地向前移动,在站立时,能够扶着物体向前试探着行走等等。当宝宝身上有这样的表现时,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练习走路的能力,这时候,家长们适当地引导即可。
02 、过早训练宝宝学习走路会有哪些危害?
经历了十个月的孕育,小宝宝们在母亲的肚子里呈现的是手脚折叠的状态,跟腱相对而言会比较短,在宝宝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他们的跟腱以及腿部肌肉,会慢慢地呈现舒展状态。如果家长过早地教孩子走路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跟腱以及腿部肌肉的发育。而且过早练习走路,还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双腿弯曲变形,增加x形腿O型腿发生的几率。
宝宝的足部骨骼相对来说较为柔软,当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都施加在双脚之上时,这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脚部骨骼承受较大的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时间长了,宝宝的足侧弓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扁平足。
另外,过早学习走路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视力发育。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宝宝会不断地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这也就容易造成视疲劳,不利于宝宝的视力保护。
据《儿科学报》上发布的研究显示,走路早的宝宝在日后的成长发育中并不具有优势。
所以,家长们不必纠结于宝宝走路时间的早晚,过早教孩子走路反倒有可能会有违宝宝正常的成长发育规律。
03 、在教宝宝学走路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小家伙而言,行走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敢于尝试行走跃跃欲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挫败感和畏难情绪,这时候,家长们就应该试着“鼓励”宝宝多尝试行走,比如说使用宝宝感兴趣的物品作为“引诱”,在语言上给予宝宝非常及时热切的反馈。
另外,有的家长习惯把孩子抱在怀里,这也就在无意中导致宝宝尝试走路的机会有所减少。由于具备学习走路能力的宝宝而言,家长们更加应该懂得适时放手,让宝宝拥有更多锻炼尝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