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骨头部位的简单介绍 不同位置的猪骨叫法分享

1.猪前排(小排)


前排也称小排,是猪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位置就在肋排和子排的下边。这部分排骨的肉层比较厚实,并且带有白色的软骨。前排最适合的吃法是蒸、炖、炸或烤,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04:40:14

1.猪前排(小排)

前排也称小排,是猪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位置就在肋排和子排的下边。这部分排骨的肉层比较厚实,并且带有白色的软骨。前排最适合的吃法是蒸、炖、炸或烤,做菜时通常剁成小块。往往这部分的排骨是不能议价的,30元一斤。这种排骨最受欢迎。

2.猪肋排

胸腔部位的片状排骨称为肋排,这块排骨的块头比较大,卖肉的老板通常会把上面的子排分割下来单独出售。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肋排并不是全部肋排,而是切除子排以后剩下的部分。肋排有一侧与背脊相连,所以它的骨头比小排要粗些。肋排的肉层比较薄,肉质比较瘦且口感比较嫩,比较适合卤制。另外,肋排中段的嫩排最适合烤制,肉层较厚实的部分比较适合蒸、炸或红烧,通常肉摊上卖这种肋排的数量最多。

3.猪大排(肉排)

里脊肉和背脊肉连接的部位就是大排,也叫肉排,它其实就是脊椎骨,也叫腔骨。把大排上面的肉单独剔下来,最适合做成油炸肉排或是当成瘦肉炒着吃,剩下的骨头最适合用来煲汤食用。这种大排的要价会比前排要便宜1-2元钱。

4.猪子排(软肋)

腹腔与背脊连接部位的排骨称为子排,它其实就是肋排的一部分,是肋骨以下的软肋部分,所以子排也经常被人们称为软肋。这部分排骨的肉层很厚,隔着一层薄油还连了一块五花肉,是油脂比较丰富的排骨,也是肉质最为鲜嫩的排骨。子排最适合的吃法比较多,比如炸、炖、烤或红烧等烹调方法都可以用,但做出的菜肴略显油腻。

5.猪后香拐

后香拐,乍一听,这名字比较拗口,其实它就是猪后脚杆上面分割出来的骨头,肉质紧致、骨油多很适合煲汤。这种大骨往往是饭店,早餐店买来煮高汤,价格比排骨要便宜一些。

6.猪后棒骨

也叫筒子骨、棒子骨,就是后香拐剔除肉以后剩下的骨头,棒骨里面的骨髓丰富,适合用于煲汤。在湖南有一款汤粉是用棒子骨熬汤做出来的,吃的时候要带上一次性手套捧起大骨头开啃,相当的过瘾,深受人们的喜爱。

7.猪前香拐

前香拐顾名思义就是前猪脚杆里面分割出来的骨头,油脂不如后香拐那么丰厚,同样适宜煲汤。

8.猪前棒骨

也被称为筒子骨,跟后棒骨类似,不同的是一个前脚一个后脚,最佳用处也是煲汤。不管是前棒骨还是后棒骨,买回去之后最好是直接炖煮,那样味道会更加鲜美。

9.猪扇骨

猪扇骨是猪的肩胛骨,由于它的形状略呈扇形,所以被称为扇子骨,同样也是适用于煲汤、清蒸、椒盐等做法。

10.猪月亮骨

月亮骨是前腿夹心肉与扇面骨相连处的一块月牙形软组织(俗称“脆骨”),它连着筒子骨、扇面骨,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瘦肉,骨头为白色的脆骨,可以用于整烧、炖汤、斩小后作为下酒小菜。这种猪骨在肉摊上比较少见,除了去得早能买得到,平时经常会在添称时跟其他猪骨一起卖掉了。

11.猪寸骨

寸骨是棒骨旁边的一根小细的骨头,每头猪只有两根寸骨,肉质酥烂鲜嫩。即棒骨旁边的一根小细的骨头,髌骨之类的一个骨头,常见的做法是红烧寸骨和孜然寸骨。

12.猪脊骨(龙骨)

脊骨指猪的脊椎部位的骨头,也称龙骨,一般用于煲汤,也可以红烧或者做酱骨头,物美价廉,这猪骨的价格最便宜了。在买排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搞混淆了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