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大都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以方便快捷的优势而成为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线路也变得越来越密集,这使得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北京地铁
地铁作为大都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以方便快捷的优势而成为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线路也变得越来越密集,这使得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北京地铁的日客流量达到了10,000,000人次,足以见得人们对于地铁出行方式的喜爱。
截至2017年,北京地铁的总长已经达到了608公里,共有22条运营线路和370座车站。到2020年,北京地铁的总长将达到惊人的1177公里,相比2017的里程几乎翻倍。
北京地铁线路和2020年规划图
面对如此规模的地铁线路、地铁站、地铁车辆和日客流量,人们不禁会问:地铁是如何控制运营才使得列车不会相撞、运行井然有序的呢?
在一些影视剧编剧的眼里,地铁这个封闭的系统很容易架构出一个让人紧张和恐慌的环境,非常适合恐怖片的拍摄,相关题材的佳作层出不穷。
大家放心,这只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况,虽然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在现实世界中地铁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地铁的运营控制系统。
电话控制时代
不同于21世纪地铁发车间隔的密集,上世纪80、90年代地铁的人流量并不大,地铁的发车间隔为7分钟,这种发车间隔使得地铁驾驶员和管控人员可以从容的通过电话来沟通车辆的通行以及故障通报等情况的沟通,这可能相当于电信业的电报时代吧。
自动闭塞人工驾驶系统
自动闭塞系统与公路上的红绿灯系统的原理相似。站与站之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地面信号机。当信号机为绿色的时候列车可以全速通过,黄色的时候列车减速运行,地面信号机变为红色的时候要停车。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简称ATC)
相比于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地铁自动驾驶技术早已实现了商用。该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三套子系统形成一个车外控制与车上控制相结合、局部控制和中央控制相结合的闭环整体系统。
自动驾驶技术之前在中国的应用比较少,只有北京地铁机场线等少数线路采用国外自动驾驶系统。2017年在北京新鲜出炉的的燕房线上采用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系统,是国内首条无人驾驶地铁。不仅如此,燕房线还实现了全自动清洗、上电、监测、出库、唤醒等全自动。该系统的技术细节还没有被曝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属于由科技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由小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