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都是老人「公交车能看到老年人地铁却看不到呢公交司机说出了老人的心声」

导读中国已经彻底地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到18.7%,老年人的出行问题,是我们的关心的重点问题了。
细心的人,可能都已经观察到了。在选择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6:40:01

导读

中国已经彻底地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到18.7%,老年人的出行问题,是我们的关心的重点问题了。

细心的人,可能都已经观察到了。在选择出行的交通方式的过程中,老年人都是比较偏好选择公交车出行,作为他们的主力的交通方式。

对于地铁出行这种全新又快速的交通方式,很多老年人却望而却步。都是不愿意乘坐的,按道理说,这种全新的交通方式,应该受到老年人的热情拥护,但在现实中正好背道而驰。

我自己也是通过观察了解,确实就是这样的。老年人挤公交已经是年轻人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问题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特意问了几名小区的老人,得到的答案是惊人的相似。

老年人,为什么宁可选择公交出行,也不愿意选择地铁呢?

首先在城市地区,从公交和地铁的覆盖面来说吧。地铁能到的地方,公交一定是可以到的,但公交能到的地方,地铁不一定是可以到达的。

也可以说明,公交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得相当的成熟了,可以说是能达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地铁正在飞速的发展,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

在不少的城市,现阶段就是在修建地铁。在不久的将来,地铁就可以覆盖掉公交所有的线路了,这也是一个城市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

对于老人来说,本身年纪都比较大了,出行的距离都不会很远,有不少的老人,就会在距离家三公里以内的地方活动了,很少有老人每天需要通行十几公里。

三公里的地方,也是老人的活动范围了。公交是正好能达到老年人的活动的范围,公交的覆盖面广,这是老年人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公交站点的覆盖面很广,目前从城市的公共交通站点分布来看的话,一个大型的住宅,必定就有一个公交站点。

这样就为老年人的出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了,我们都知道,人一旦上了年纪以后,腿脚就变得不灵便了,这是人身体发生的一个必然局势。

主要是年纪大了,骨骼中的钙流失的大了,所以说,老年人更注重的问题,就是补钙。这种身体机能的因素,就造就了老年人,不能长时间的走路。

一般的地铁的站点,大多都是在一些大型十字路口。且分布要比公交的站点稀疏。对于老人来说。距离家100米有公交站牌。距离家500米有地铁站。

这个时候老人肯定就要选择做公交了,离家近。少走路。而且公交站点分布很紧密,能够快速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就是老人选择交通的主要原因了。

对于老年人不愿意乘坐地铁的原因,我问了几个老人,得到了很相似的答案,大多数老人对坐地铁都是有顾虑的,他们的关心的点,也许年轻人都是想不到的。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铁便民化设施不够全面、在很多的地铁站,并不是双向的电梯,而是单向的电梯为主,比如你下地铁站的时候,需要走楼梯下去,上来的时候,就可以乘坐地铁上来。

虽然在部分站点是设立了自动直梯,这这种自动直梯并没有完全的普及,或者只有少部分站点的部分进出口是有自动直梯的设立的。

这样就对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老年人腿脚本身的不灵便导致,面对看起来很长的楼梯,有部分老人表现的是有一种恐怖的心理的。

他们是害怕走楼梯的。无论是上还是下。看到长长的楼梯,心理还是有点发触的,这是很多老人的心声。就算有扶梯的情况下,有不少老人也是不愿意乘坐的。

作为我来说,我是多次看到老人在搭乘扶梯的时候,出现了多种问题。特别是在扶梯与地面交接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需要快速地跨越过去。就可以了。

但老年人本来反映或者腿脚的问题,尤其在这个点上面,就会表现得过快或者过慢。这样就很有可能随时因为扶梯与地面的过渡问题,发生摔倒的可能。

我每次乘坐扶梯的时候,尤其是在我前面有老人的情况下,我都会不自觉的留意这个问题,手就会不自觉的,做好了接应老人的准备了。

要是老人乘坐电梯的时候,过渡到地面这个环节发生后仰的可能的时候,我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老人一个支点。还别说,发生这样的问题概率还是很大的。

这样的问题,从我的手中已经遇到好七八次了,要是当时没有支点的话,老人就会摔倒到扶梯的下面,后果不堪设想。

2、乘坐地铁比较繁琐、这点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觉得乘坐地铁是没有任何的难度的。但对于老人来说,乘坐地铁的过程就变得繁琐了。

下楼梯、扫码、过安检、买票、通过闸机、然后再下楼梯、找地铁等等,这些步骤对于老年人来说很繁琐,尤其是下楼梯环节,这是很多老人的噩梦了。

老人做公交可能需要3秒就可以完成了,要是老年人乘坐地铁的话,我觉得没有5分钟是上不了地铁了。

这样的时长问题,就是老人害怕的原因了,还有就是老年的人的出行,基本上都会和上下班高峰期重合。

地铁是相当拥挤的,老年人在挤地铁这方面不具备优势,很有可能在挤地铁的时候,发生意外,这也是老年人不愿意看到的问题。

3、老人经常搞错方向、反坐地铁,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个样子,能够准备得分清楚地铁的线路方向,在地铁站里面,他们是没有方向感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需要乘坐哪一个地铁,更何况现在的地铁站点的名字,和公交的站点的名字都是不相符的。

就算在同一个地方,也就会二种不同的站名。这让老年人分不清楚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下车,在地铁在地勤的朋友,就和我说过。

几乎有将近一半的老人乘坐地铁的时候,都会向他们问一下问题,我要去某某公园,做那个方向 的地铁,应该在那一站下?那个口出?

很多时候,就给老人说了,在那一站下,但老人还是记不住。有的地铁虽然是写了某某的公园的站名,但是距离这个公园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这样就让老人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就算地铁站有再多的工作人员有不愿意整天盯着老人。来解答老人的疑问。更不能带着老人陪同老人走到老人的目标地点。

这点就是老人们觉得,乘坐地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更不要说,在地铁站里面换线乘坐了,我估计不少老人就会在里面搞的晕头转向的。

其实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说,在为数不多的乘坐地铁的老人之中,能帮助就尽量地帮助老人吧,你给老人指一个方向,就能老人就能走很多的冤枉的路。

这些都是老年人乘坐地铁遇到的困难,并不说他们笨怎么了,年轻人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衡量一个老年人,老年人只是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了而已。

论生活经验、哪一个超市的菜比较便宜、他们可能比谁都要清楚的呀,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请教我们身边的老人,但是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义无反顾给予老人提供帮助。

以上这几个方面,就是老年人宁可选择公交,也不愿意乘坐的地铁的主要原因了。作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老年人集中挤公交的问题,有不少年轻人就看不惯了,我曾经在公交车上面,看到了多起因为老年人挤公交和年轻人发生冲突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不让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挤公交,年轻人都是需要上班的,时间都是比较宝贵的。让老年人选择错峰出行。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事情,评论也是褒贬不一的,大多数人是对老人的体谅和理解。

但部分人就是看不惯这个事情,觉得老年人挤公交就是老年人的人,对于这部分人,我是持以批评的态度的,因为这种人是完全的不懂老人的。

今天我就站出来,帮助这些乘坐公交的人,说一些公道话,让这少部分的人,知道老人为什么要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要乘坐公交车。

老人为什么要上下班在高峰期乘坐公交出行?

通过前面的介绍,老年人挤地铁这种交通方式,就可以排除了。老年人乘坐地铁的困难性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大的。

你要是了解老人的话,你就不会那样想了,或许对于老人和年轻人挤公交这个事情,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了。

我朋友是公交司机,他表示:老人挤公交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要是能错峰出行,早就错峰出行了,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他们有以下几个事情要做的。

1、外出就医、老人生病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和他们的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关系,人年龄大了,各种小毛病也都找上门了来了。

外出就医就是他们出行的主要的因素了,在一些医院里面,大多数都是采取抽号、排号的方式,你去得越早,你排的号就会在前面。

所以这些老人才会在很早的时候出门,目的就是能抽到一个靠前的号码。他们坐车的这个时间节点,正好与上班高峰期重合。

这样就给部分年轻人营造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挤公交的情况,实际上他们也都是没有办法的,作为我们来说,更多是给他们一种理解和体谅。

2、送孙子上学、这是很多老人愿意干的事情了,自己的孩子成婚以后,趁自己还有能力带孩子,有很多年轻人就会把送孩子的事情交给了老人来完成了。

因为自己为了养家糊口,还是要上班的。要是接送完孩子去上班的话,估计早就迟到了把,在挤公交的老人之中,接送自己的孙子上下学,几乎都是占比了一半。

他们乘坐公交车的距离,并不会很远,也就三四站的距离。孩子上下学的时间节点,正好和大多数公司企业上班时间相同。

所以在这一点上班,又和年轻人的上班时间重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公交车里面不光有老人,还有很多的小学生,老人就是为这些学生的提供了浓浓的爱意。

要是你家里,正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送孩子的上学的话,你就会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的熟悉,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换位思考。

3、去早市(菜市场)购买菜品、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里面,都还保留了早市的存在,早市一般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要出摊。

在早晨9点左右,就要收摊,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方圆三公里内的城市居民,在这些早市中,最多的都是一些老年人了。

在早市上售卖的商品,价格不仅低廉、而且商品的质量还都特别好,老年人大多都是过着节约的日子,这和他们以前的出生背景都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吃的方面。

你可以随便找一个80多岁的老人,你就问一下在当时的1960年,这一年你还记得你吃的啥不?我相信只要经历过的老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年自己吃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才会让老人更加的珍惜粮食。更加的珍惜金钱,所以在早市之中,有很多老人都会为几毛钱和人发生争吵。早市也就成为了老年人购物的一个市场。

老年人进早市的时间,正好是处于一个上班高峰期的时间,和年轻人上班又撞在一起了。这些都是他们无法左右的,对于他们来说,必须要这个时间出门。去晚了以后,就买不到菜了。

4、去公园晨练、不少老人都是有保持运动的习惯的,老年人一般起床都是非常早的,早饭也都比较早,吃完饭以后,接送孩子上学的老人出去了。

去医院的人出去了,去早市买才的人出去了。剩余的人可能就会选择去附近的公园晨练。这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了。

你家要是在公园附近的话,早晨八点多的公园,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全部都是一些老年人,有打太极的、有遛鸟的、也有跳广场舞的。

这些老人基本上都是方圆三公里之内的老人,他们去公园的时候,就必须要乘坐公交车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老人的去公园的时间,又和上班高峰期重合了。

其实你发现了,老人出行大多数,也就只有这四件事情 ,是可以做的。公交司机把老人要干的事情,摸的透透的。

无论老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和年轻人的上班时间重合的,也就会出现在上下班高峰和年轻人一起挤地铁的事情。这下明白了吧。

对于老年人高峰期挤公交的这个事情,给年轻人的感悟是什么?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都是老人迫不得已的事情,每一位老人,都是不希望自己去挤公交的,但又不能左右这样的事情发生。

因为他们的身上也是有“任务”在身的,为了生活,还在努力的奔波。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么一天。

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是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子女减轻生活的负担,要是将来自己老了以后,我相信也会这样的做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也都是有情感的,咋们退一万步来讲这个事情,要是在高峰期挤公交的人,正好的你的父母,带着你的孩子去学校。

作为你来说,你是怎么样想的。我相信你的想法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弯吧。老人的现在就是我们以后的将来的缩影。我们必须以正常的心态来面对这个问题。

给予他们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在老人乘车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一个座位,或者对于那些腿脚不灵便的人,下车时候帮助往下提一下袋子。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只要每个人都做这些小事情的时候,我相信整个社会也是就一个充满爱的社会了。爱心有的时候,真的会传染。

还有年轻人利用自己休假的时候,尝试陪伴自己的老人,乘坐一次地铁、去一次医院、做一次飞机。你就会发现,我上面所说的事情,是多么的真实。

也就能体会到老人乘坐地铁的不易了。让他们也能体会到社会发展之下的新的交通方式。只有陪伴,才是最真实的体验。

才会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原本年轻人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在老年人看来是多么的难。关爱老人,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表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写到最后

我想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压力都是比较大。因为我是年轻人,我都知道。但人口老龄化带给老人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年轻人来说,就应该以关爱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老人也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只有将这个问题彻底想清楚了以后,就是要付出行动的时候了。您说是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