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场古为瓷窑场,始建于五代,盛于宋,衰于明末,在清代停烧,随岁月变迁尘封地底。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琉璃场住户逐渐增多,初具场镇雏型,当时多为草房,故称为“草草场”。 到1944年,华
琉璃场古为瓷窑场,始建于五代,盛于宋,衰于明末,在清代停烧,随岁月变迁尘封地底。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琉璃场住户逐渐增多,初具场镇雏型,当时多为草房,故称为“草草场”。 到1944年,华阳县政府批准正式建场,名叫“琉璃场”。
这就是琉璃场的来历。
据说现在,“琉璃场版块”是成都南门令人尴尬的“城中村”。
从琉璃场地铁站E口出来,眼前的景象的确并不十分繁荣,房子低矮、老旧,墙面已经斑驳,这不是那个“城中村”区域,但如果我的某个朋友同行,他一定会略带轻蔑而优越的语气说:“这不就是城乡结合部嘛?”
是的,就是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在锦华路和琉璃路之间,却有一大片“森林公园”(打引号是因为不知道是否称得上“森林”但,一定是公园),典型的富氧区域。
公园里树木品种繁多,有既高大又婀娜的杨柳,散发浓郁树香的香樟树,笔直挺立的松树,还有枝繁叶茂的桉树……
花草亦是茂盛。一夜秋雨,蒲葵的叶子在林间闪闪发光。秋意阑珊,黄色的秋菊却散发着夺目的光彩,让我想起了秋瑾的“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银杏树将黄未黄,树前的坝子上有红色的女子正在自拍视频或者直播,那一身红衣,夺人眼目。
沿着洗瓦堰步道慢慢走,不时可见跑步的、晨练的人们,神采奕奕。
前些年,洗马堰的水流浑浊,水面漂浮物甚多,经过治理,如今已面目一新。河水缓缓地流淌,堰边的树木绿草倒映在水中,水波泛绿,正是那王涯的那句“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深深吸了一口充满植物气息的空气,满怀憧憬地想,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实在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