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的报道,“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
根据《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的报道,“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
其中有关客流的指标预示着,已经开通地铁,但客流强度不够的城市,将无法申报新的地铁线路,这意味着昆明第三轮地铁线路申报将变得比较困难,因为昆明已开通地铁线路的客流强度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申报地铁的最低要求。
昆明地铁客流强度不高
现时国家对申报地铁的客流强度要求是多少呢?
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发改委要求,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应当不低于每日每公里
0.7万人次。
远期客流规模应该达到每小时单向高峰客流至少
3万人次。
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0月昆明地铁的客流强度仅为每日每公里
0.43万人次。
9月也是0.43万人次,不仅远低于中国内地41座有地铁城市平均0.87万人次(10月数据)的客流强度,也大大低于0.7万人次的修建地铁申报标准。
前不久曾有本地自媒体说,去年国内轨道交通的平均客流强度只不过每日每公里0.45万人次,昆明其实仅比平均水平落后一点点。但实际情况是,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许多城市的地铁曾经停运,导致全年全国轨道交通平均客流强度,比2019年下降了27%。
今年10月1日,昆明地铁曾经创下开通以来客运量高峰,达到94.53万人次,但折算当天的客流强度也才每公里0.68万人次,仍然不足0.7万人次。
今年10月1日,昆明地铁客流量达到开通以来的最高峰,但客流强度仍只有0.68
可见,目前昆明地铁的客流强度,与申报地铁线路的客流要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短期内很难获得大幅度提升,申报7、8、9三条新线路面临比较大的障碍。好在国家对客流强度的要求是开通3年后达标,昆明地铁4号线和6号线开通才一年,仍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昆明已经开通5条地铁,总长139.4公里,在国内排名19位,但客流量却比较拉胯。是什么原因造成昆明地铁客流强度不高呢?
一方面,昆明地铁建设相对超前。按照城市人口计算,昆明以534万的城区人口排名全国20位;昆明GDP总量排名全国31位,人均GDP排名全国73位,人均收入排在全国29位。上述经济指标都落后于昆明的地铁里程排序。
另一方面,昆明已经开通的5条地铁中,一条通往机场,两条通往呈贡,这几条线路里程很长,但却途经许多客流量不大的郊区、农村,影响了客流量。其中机场线6号线受航空客流影响很大,而去年到今年恰恰是航空业受疫情打击流年不利。
第三个原因,是昆明虽然已经有5条地铁,里程长达140公里,但换乘率却不高。
查看交通部公布的9月份地铁里程前列的城市地铁客运量,就会发现昆明地铁客运量和进站量的比值不高,客运量只有进站量的1.34倍,而客流强度比较高的城市,像上海是1.8,北京是1.84,广州是1.84,成都是1.76,重庆是1.5,西安是1.56,都远高于昆明。在这19个城市中,只有大连比昆明低(1.24)。
9月份主要地铁城市的客运量和进站量
为什么地铁客运量要大于进站量?客运量和进站量的比值说明什么问题?
地铁客运量之所以大于进站量,是因为进站客流会产生换乘行为,所以如果有多条地铁,客运量总是要大于进站量,而客运量和进站量的比值,说明的是换乘率。比值越高,换乘率越高。
昆明地铁线路已经有5条,基本形成网络,按理说应该产生大量换乘,但实际上,数据表明昆明地铁客流中换乘率很低。
地铁换乘率低,说明昆明地铁网络的布局与覆盖还有很大缺陷,乘客换乘需求不足,随着明年5号线开通,这一状况会有很大改善,但要进一步提高换乘率,还要等地铁1号线西北延和2号线二期开通,因为届时1号线和2号线将分线运行,换乘率将大大提高,可是这两条线路的开通恐怕要推迟到2023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