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市,就此告别地铁梦「突然收紧这类城市的地铁梦搁浅了」

房地产下行,带来的一个显著副作用是:很多城市的地铁梦,搁浅了。
为啥呢?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地铁建设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再加上地方债的风险叠加,最近,多个城市的首轮地铁申报被叫停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7:34:58

房地产下行,带来的一个显著副作用是:很多城市的地铁梦,搁浅了。

为啥呢?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地铁建设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再加上地方债的风险叠加,最近,多个城市的首轮地铁申报被叫停了。

01

惠州的地铁梦,再次搁浅

先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

在今天发布的“深圳地铁5期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中,多条地铁地铁规划得到落实,包括两条跨市10号线东延(东莞)、11号线北延(东莞)也被点名了。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整个公告没有提及惠州。

这说明,深圳地铁5期,惠及到了东莞,但惠州再次落选。

其实惠州各方面条件不错,GDP4977亿元(超过3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5亿元(超过300亿元)、城区人口达到349.5万人(超过300万人),三项指标全部达标,但到底卡在哪里了呢?

曾有市民向惠州市发改局建议尽快启动地铁申报,对此惠州官方在2021年5月的答复是:

据此,一个城市能不能修建地铁,关键要看是否符合52号文的全部条件

截图来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

除了以上这些条件,其实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债务风险

总的来说,一个城市要修建地铁,至少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GDP超过3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城区人口超过300万、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没有债务风险。

惠州地铁梦搁浅,可能与”客流强度的预期不达标”有关,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国家近期把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地铁规划叫停了。

下面来看看山东第四大经济城市——潍坊的例子就明白了。

02

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地铁申报

全面被暂停

事情是这样的

2022年8月11日,有网友在山东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官网“网上民声”板块留言,询问潍坊是否满足轨道交通建设条件。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向国家发改委了解有关信息后,得到的答复是:

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这个回复传递出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国家发改委把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地铁申报叫停了。

地级市其实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凡由省级政府管辖的城市,都属于地级市,既包括广州、杭州这样的副省级省会城市,也包括长沙、南昌这样的普通省会城市,还包括深圳、青岛这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一般地级市指排除以上三类城市的地级市,如果一个地级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计划单列市,那么就可以归类为普通地级市,比如佛山、东莞等等。

潍坊属于一般地级市,所以它的地铁梦,暂时被搁浅了。

其实,潍坊还真不是个小城市。

其常住人口约 940 万,而且处于净流入状态。GDP已突破 7000 亿元,在山东排名第四,仅次于青岛、济南与烟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达到656.9亿元。

据此,潍坊的GDP和财政收入,均已达标,唯一不达标的应该是城区人口。相关数据显示,潍坊城区人口大约250万左右,没有达到300万。

不过,潍坊地铁梦搁浅,也没啥,毕竟,比潍坊更厉害的烟台,到现在也还没建地铁。

此外,作为山东第三城的烟台,自2009年以来就一直在谋划地铁建设,到目前为止也仍未获批。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目前仅有济南和青岛2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而且省会济南目前的地铁运营里程不到90公里,远低于武汉(超400公里)、南京(超400公里)、西安(超200公里)这些省会城市的地铁里程。

除了潍坊、烟台,一般地级市地铁审批不通过的例子还有多个。

浙江省GDP第三城温州,自2019年开通了市域快线“S”线之后,一直谋划建设地铁M线,迄今为止也未获得批复。

去年6月份,湖南省发改委在回复网友,关于“衡阳云轨交通什么时候开工建设?有确定消息和开工日期吗?”这一问题时,曾在回应中提到:

现在国家发改委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即首轮规划)、已有地铁的城市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

从这些表述来看,主要收紧的是进行首轮地铁申报的一般地级市,而像苏州、佛山、东莞等已经修建地铁的城市,暂时不在此列。

除了一般地级市地铁审批很难通过之外,一些已开通地铁的城市在新一轮地铁线路规划上也出现缩水。

以下是媒体统计的成都过去2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21年相比2020年共减少19条线路

图源:界面新闻

03

为啥?

国家发改委为何不受理一般地级市地铁首轮建设规划?

分析认为,主要是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为地铁的修建成本是很高的,平均每公里花费5~10亿元,后期运营成本也非常高。

而且一个城市地铁如果只建一两条,其经济效益并不大,地铁只有成环、成网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而要成环、成网对财力的要求就更大了,一般地级市根本没有省会城市那样的财力和人口吸引力。

简而言之,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因为城市规模大,修建地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沿线土地升值,可以弥补后期较大的运营成本,而一般地级市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吸引力方面都无法和大城市相比。

再加上,眼下房地产不景气,导致土拍市场冷淡,地铁建设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一些城市如果这个时候盲目上马地铁项目,会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

所以,国家发改委这个时候,收紧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地铁申报,是未雨绸缪之举,非常明智。

04

地铁被叫停,城际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般地级市就完全没机会,地铁申报被暂停,但城际铁路还是可以的。

但这主要看你在不在都市圈内,有没有强势的中心城市带你玩。

随着都市圈时代的来临,中心城市的轨道可以向周边城市延伸,这就是一般地级市的机会,例如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还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中心城市的部分地铁项目,在跨城时可以变身城际铁路,比如广州地铁18号线、28号线就以大湾区城际铁路的身份报批,已经获得批复。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其中,其中“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可以视为此前的18号线南延线,“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可以视为此前的18号线北延线,而“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可以视为28号线。

18号线与28号线,以前被媒体称为“跨城地铁”,现在,其跨城之后的部分则改成了城际铁路。

18号线纵贯了广州、中山、珠海、清远(待批)四个城市,28号线横贯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支线连接)四个城市,分别有“湾区竖轴”和“湾区横轴”之称。

这两条城际铁路的获批意味着,中山、珠海、清远、东莞、惠州等一般地级市都能沾到广州的光。

所以,一般地级市的地铁梦虽然被全面叫停,位于大都市圈内的一般地级市,还是有机会的。

买房不出都市圈,就是这个道理。

三四线城市的地铁梦搁浅,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人流量比较少,而地铁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建地铁,这样太不划算了。

多地地铁、轻轨项目,被叫停或搁浅,政策与财政双重压力下还有戏吗?

我个人认为这些地铁和轻轨基本上是没有戏了,因为现在政策下来了,各地的财政也比较紧,不可能再随随便便给你乱花钱的。

怎么说呢,其实多地地铁、轻轨项目被叫停和搁浅,最重要的是因为财政。很多地区的财政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各地投入了很多钱,财政更加紧张,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各地的经济发展都不怎么样。说白了就是光花钱,没钱进来。像今年,我国除了东部沿海省份,其它省份的财政压力很大。所以才会有政策下来说能不要搞这些,就不要搞这些。能省钱就省钱,毕竟今年的中央财政都要依靠沿海的几个经济大省来提供,再转移支付给那些财政紧张的省份。所以说,这时候,除非是真的必须的,否则基本上这些地铁和轻轨项目都要被搁浅和叫停了。

有一说一,大多数地方的地铁和轻轨项目早就应该停了。因为这些地方压根犯不上要修地铁和轻轨,城市交通压力本身就不大,还要学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搞什么地铁和轻轨,简直就是浪费钱。你说人家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搞地铁和轻轨,的确没有问题啊,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且交通压力的确是很大,必须要依靠地铁来缓解交通压力。但一些二三线城市,也要搞地铁和轻轨,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闲自己的钱不够花。所以在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必须要杜绝这种浪费,毕竟现在各地的财政压力都很紧张。

总的来说,既然是在政策和财政双重压力下,这些项目基本上没戏了,我大部分地区其实根本不需要地铁和轻轨,修了也是浪费钱。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