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引入:
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
试题引入:
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
项目
距离(千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1.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2. 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3. 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面对图文材料,尤其是表格大量的数据,容易让同学们一头懵。我们要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抓住最值和变化规律。表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往往是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数据。
从文字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为:S线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并且公共交通密度大;T线主要位于城市边区并且公共交通密度小。
从表格中获得的信息为: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向外先增后减。T线增幅大于S线。
地铁对近郊物业和远郊物业的价值提升分别达到25%和15%,尤其是非核心区住宅对地铁的依赖度大,地铁通车前后住宅普遍呈现集中入市现象。同时,地铁促使非核心区住宅价值快速提升。研究发现:距离地铁站越近,住宅价格较高;3公里范围内,向外每辐射1公里住宅价格下降6%~9%。一般来说,距离地铁站点步行200米以内可到达房子称之为“正地铁房”;步行500米内到达称为“准地铁房”;1千米内到达称之为“近地铁房”。越靠近地铁的房子越贵,背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地铁的交通便利性。
但是地铁不是仅有的出行方式,私家车和地铁是相互替代的交通工具。如果一个城市开私家车上班、出行和坐地铁一样方便,成本也差不多,那么房子靠近地铁就没什么优势,地铁影响房价的前提就会大打折扣。而越是私人交通不方便的城市(购车成本高,道路拥挤,油价高),私人交通对地铁的替代性越低,地铁对房价的影响也就越大。
但是距离地铁过近也有一些弊端,比如私密性差,污染,人流密集等。
【答案】
1.D 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
地铁站附近,有可能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环境较差,本题数据是地铁线附近;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地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
2.A 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0.2千米范围以外,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
3.D 由材料可知,T线主要位于城市边区并且公共交通密度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它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
【试题链接】
下表反映南京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情况。读表回答4~5题。
用地类型
面积(万平方米)
区域均价(万/平方米)
地铁开通前
地铁开通后
甲
3409
8160
19219
乙
5589
2558
6529
丙
1907
671
805
4.关于表中用地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用地为住宅用地
B.乙类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
C.丙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
D.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5.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
B.地铁是南京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D.为抑制房价南京应严控地铁建设
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8题。
6. 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
A.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
B. 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
C. 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D. 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7. 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价低
B. 城中村多
C. 配套设施完善
D. 商品房供需量大
8. 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 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 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C. 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 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答案】
4.D 城市最主要功能区是住宅区,面积最大。根据表格中面积判断乙类用地为住宅用地;甲类用地面积最小,地价始终最高,应是商业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丙类用地价格最低,距市中心最远,是工业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5.C 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6.C 中心城区商业和办公类建筑多,人口密度大,对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7.D 根据材料信息,居住类建筑主要包括商品房和城中村,城中村位于城区,近郊由于距离城区较近且房价适中,所以商品房供需量大。
8.C 通过距轨道交通站点500米和1000米对比,发现远郊增幅变化最大,近郊增幅变化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