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地铁都在亏损中国去年为什么还建了1000多公里「城里的地铁都在亏损中国去年为什么还建了1000多公里」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疫情发生的这两年里,中国正式投入使用以及正在建造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了。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中国去年在35个城市新增了62条全新的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1000公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21:40:38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疫情发生的这两年里,中国正式投入使用以及正在建造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了。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中国去年在35个城市新增了62条全新的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长度增加了15%以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

按道理来说,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并且在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会避免这种“费钱又费力”的基建支出,但是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几乎所有地铁服务都亏损的情况下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长度的地铁建设,这是为什么?

图源:新华社

1.地铁建设增加了基础建设投资,刺激了经济

在疫情期间的封锁措下,不仅世界各国的地铁乘客率下降,中国也一样。2020年,美国和英国乘坐地铁等城市交通的乘客数量都下降了60-70%,同期,中国的客流量也下降了26%以上。面对经济放缓的风险,我们需要一些措施来刺激疫情造成的问题,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具体来看,基础建设最明显的效应就是增加就业,建成之后也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需求和国民收入,这也是国家大搞“基建”的重要原因。

2.选择地铁的原因是,地铁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运转效率,带动地铁线周边的经济

没有地铁的城市,公交车和网约车都比较多,并且都集中在地上,一旦地上公路运转这些公共交通的能力达到上限,不说交通堵塞,还会拖累整个城市的运转效率,阻碍经济发展。一旦开通地铁,不仅地上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得到缓解,还能带动地铁沿线的商业发展。

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有一个问题,大多数国家的地铁项目主要是由城市需求驱动的,地铁线路的长度和数量随着人口、收入和交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国大多数地铁线路都是在需求之前修建的,运营初期的客流通常很低,因此全国大多数的地铁线都是亏损状态。不过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办法。到2025年,中国轻轨交通系统中大约有 80% 是地铁,其中大部分将由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自动运行,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中国在交通运输的“十四五”计划是,到2025年建成1万公里的城市铁路。根据现在的进程,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长度已经达到9192公里,也就是说,中国至少能提前3年完成计划。可以说,中国正在一步步成为“地铁超级大国”。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