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页面上经常飘着香奈儿、凯迪拉克、吉普等看起来并不便宜的品牌广告,但如果你混豆瓣多年,你肯定知道,这个诞生已有10多年的网站到现在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去赚钱。
默默在互
尽管页面上经常飘着香奈儿、凯迪拉克、吉普等看起来并不便宜的品牌广告,但如果你混豆瓣多年,你肯定知道,这个诞生已有10多年的网站到现在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去赚钱。
默默在互联网大战中低调前行的豆瓣,走过了web1.0天涯猫扑的论坛高峰时代,走到了微博、微信鼎力的社交年代。豆瓣这个被誉为文艺青年聚集地的网络社区,每一次的大变革中都没有他的身影,然而每一次当它有所动作则会引来吐槽一片。
豆瓣创始人杨勃
2015年的5月,豆瓣将其收发邮件特有的“豆邮”改成“私信”,这种改动对于互联网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豆瓣此举却遭到了众多豆瓣用户的反对,纷纷在豆瓣小组和线上活动中发帖吐槽,甚至还有豆瓣用户号召各友邻去北京豆瓣办公地址静坐抗议……在一片反对声中在“私信”最终又变回了“豆邮”。
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中很少见,有分析甚至笑称这是豆瓣为了测试常年潜水的用户而进行的测试,不管怎么说,豆瓣这个偏重文艺的网站如今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困扰,毕竟诞生10多年,老一批的用户纷纷结婚生子,新一批的用户被其他更新鲜的网站吸引。
豆瓣的广告商与广告投放
广告商并不怎么爱豆瓣,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与人人网的广告投放的大众化品牌不同,豆瓣广告页上常年漂浮的便是那几个,低调,奢华,有逼格。此外则是豆瓣小组的置顶栏与小组简介中的零星广告,特别红火的小组才会出现付费的广告投放,普通的小组则没有这些广告。
同天涯、猫扑等满屏的广告相比,豆瓣的页面无比简洁,广告也是低调。广告商不爱豆瓣的原因,大致分析一下,如投放一次覆盖面太窄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转换率也不高。能够投放在豆瓣的栏目很少,广告商为了最好的投放效果不得不放弃。此外,豆瓣的红人大V影响力有限,基本上关注的他们的都是“真粉”,如网络红人留几手在微博有1000多万的粉丝,而在豆瓣仅有11万多,这个对比下,投放效果如何广告商们都清楚了。
近日豆瓣在北京地铁和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中投放广告引起不少关注。在北京地铁11号线,广告语是:“我们的精神角落”,广告画面是一个文艺青年范的男子坐在暖黄灯光的阁楼中。
不过在查询了各种网站后,小编并没有发现豆瓣投放广告的信息。不过从豆瓣网友的反应来看,大家纷纷表示:豆瓣这个穷困潦倒的网站,上哪儿来的钱去做地铁广告……
豆瓣APP上线
豆瓣发力移动端,最大的动作就是将其栏目一个个拆分,比如豆瓣电影、豆瓣小组、豆瓣FM等等,再加上最新上线的整合版豆瓣APP,一共11个。一个网站做成如此多的拆分APP,前例有百度。
如此大费周章真的不是浪费资源吗?据了解,豆瓣的这些被拆分的App中有些是豆瓣实验室的产品,带有试验性质,。“一个App只做一件事儿”并不意味着豆瓣App将线上功能进行平移,豆瓣对用户在各个垂直领域的行为十分了解,对于用户数据的共享和分析都有很强的能力,在依靠大量优质的UGC内容,他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内容定制。在未来,跨豆瓣Apps之间的功能会互相增强,例如通过豆瓣广播访问豆瓣FM等,一个囊括多个领域的账号系统是其他垂直类App难以比拟的。由于豆瓣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传播平台,所以在App的传播和推广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和便利。
然而豆瓣最终还是做了一个集书影音小组等一体化的APP,看来拆分的APP并不好那么打理啊。
豆瓣已经10年快11年了,在其他互联网公司走着一年成立两年融资三年冲IPO四年撤退五年基本倒闭的大潮流不同,豆瓣安静又低调地已经走了10多年,每一次的改版都会招来一次吐槽,每一次的新举动也都会引起业内的大讨论。豆瓣也许和它的定义一样,文艺,兴趣,互联网的生存发展之道或许并不适合,它也许会一直慢慢地这样发展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