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地铁建设的城市「地铁扩张被按暂停键为什么这么多城市地铁不建了」

众所周知,轨交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然而这个步伐将被按“暂停键”。
先有城市扩容被“暂停”,现有地铁扩张“搁浅”。轨交审批越来越严了,甚至出现了全面收紧的趋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00:44:04

众所周知,轨交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然而这个步伐将被按“暂停键”。

先有城市扩容被“暂停”,现有地铁扩张“搁浅”。轨交审批越来越严了,甚至出现了全面收紧的趋势。

引言:“随着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官方数据来看,截止到2021年底,国内的高铁运营总长度达到了四万公里以上。而高速公路通车的运营总长度也达到了16.8万公里。这些数据无不体现我国的交通体系是非常发达的,因此也会被他人称为交通大国”。

可如今却有消息传出地铁梦将被叫停,全国多个地区的地铁不再建设,审批建设数量达到最低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8月11日,有网友在潍坊市交通局官网留言。

问:“国家对第一轮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是否已经放开?如果放开了,潍坊是否符合条件?”

答:“ 潍坊市仍执行之前的文件标准,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除此之外,在轨道交通陆陆续续被叫停的城市有南宁、包头、昆明、呼和浩特、兰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南通、太原等三四线城市以及少量西部的省会城市。

就连沿海发达省份的烟台市,十年间,不间断的出谋划策的布局地铁网络,但是到现在,仍未满足相关条件。而该省份除了济南、青岛开通了少量地铁线路以外,其他都不符合。

一、开通地铁的门槛有多高?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想致富,先修路。而在这么多种交通工具当中,大城市出行最方便的莫过于地铁。

审批标准?

简单来说可以浓缩为“333”。

根据2018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即是: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在此之前,申报的门槛为,1000亿的GDP,意味着门槛3倍的提升,让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遥遥无期”。

根据2021年的GDP,全国超过3000亿GDP的城市不过才73个,要知道我国的地级市截止去年共有333个。意味着超过7成的城市都不能满足建设地铁的门槛条件。

再来看国家对已建地铁的客流规定:

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根据2021年地铁客流强度排行榜来看。就拿初期的标准来筛选的话,客流强度大于0.7万人次的城市刚刚10个。几乎都是全国排名前10的城市“囊括在内”,而地铁客流稳定在500万人次以上的城市仅北上广深成5个城市。

可想而知,地铁竞争是多么的大。

而通过中国经营报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这预示着,未来城轨审批或将进一步趋严。 ​​​

意味着,还未进行地铁审批的城市,难上加难。

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如想扩张,也不容易。

二、当然也不是“一刀切”。

市域铁路就来了。

简而言之,又称为都市圈1小时通勤铁路,服务范围的50km~100km,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早在2020年,国家铁路局发布《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将为规范和引导市域(郊)铁路发展、加快推进都市圈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于都市圈周边的3/4线城市,可以借助其核心城市的地铁网络延长线,从而享受地铁便捷,也不至于分不到“一杯羹”,从而实现“扭转乾坤”。

那么已规划有哪些城市?

从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30日之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粤东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5个项目,涉及成渝地区、长江三角洲地、粤港澳3个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

说简单点,市域铁路80%都在以上的范围内。

涉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的41条城际铁路建设,总投资额达到将近11815.00亿元,共计批复里程超过3972.1公里。

随着我国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走向纵深发展,通勤出行将变得越来越频繁,有序加快市域铁路建设,可以补足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引领都市圈的人口、产业分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这也是弥补广大城市无法独立建设地铁的一大重要统筹措施。

三、谈谈为什么收紧

先看全国各大地铁公司的营收

长期以来,各个城市地铁公司的盈亏状况都备受关注。

根据《2022年中国地铁行业全景图谱》,21城地铁公司中,16城净利润数据较前一年有所上涨。其中,深圳地铁仍是全国盈利最高的,净利润约为28.9亿元,但这一数据较往年大幅缩水。除此之外武汉、南昌、成都和天津紧随其后。

此前几年,深圳地铁始终以超百亿的利润“一枝独秀”,其盈利甚至一度超过二十余个城市地铁公司净利润的总和。

而广州作为南方城市的代表,地铁盈利也经历了大起大落,2020年,广州地铁盈利情况是2.3亿净利润,与2019年的10.44亿相比,缩水近80%。

再来看好的。

具有代表性的有宁波和成都。

2019年,宁波的地铁净利润仅仅2300万,而最近两年,其净利润已大幅上涨为2020年的近8亿元,和2021年的近5亿元;再看成都,2019年,同样只有8600万的净利润,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到2020年直接跃升为14.76亿元,增长超16倍。最新数据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仍保持了近10亿元的盈利,净利润达9.53亿元。

总体来说,全国地铁收入相互抵消后,还是以“亏”居多。

归根结底,离不开地方收入。

近两年以来,经济下行加大,地方财政收支不断承压,导致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2%。

可想而知,不仅是个人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且对于全国来说,也一样。

四、综合

总的来说,对于一些小城市而言,他们的地铁使用率并不高,可却因此耗费了大量可以花在其他领域建设的资金,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在建造地铁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虽说地铁建造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总体而言还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