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作为连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交通要塞,自古就有“成都南路第一水陆码头”之誉。自东汉建安二十一年,犍为郡太守李严凿天社山、循江通路,形成新津渡以来,新津逐步成为“扼水
新津作为连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交通要塞,自古就有“成都南路第一水陆码头”之誉。自东汉建安二十一年,犍为郡太守李严凿天社山、循江通路,形成新津渡以来,新津逐步成为“扼水陆通衢,控川藏要冲”的成都南大门,是成都进藏区、入滇黔、通川南的交通要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津积极探索现代交通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城市交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2016年底地铁10号线二期动工建设,2019年12月27日正式通车运营,这是新津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新津迈入地铁时代。当时的新津是成都首个开通地铁的县,并且在全国郊区县市中也为数不多。地铁的开通,深刻改变着新津城市发展逻辑路径以及市民生活方式,带来了新交通、新生活、新发展。
01
TOD 5G 城市生长更加精明有序
地铁10号线二期新津段全长16.4公里,共设“七站一场”,包括花源、新津、花桥3座高架站和五津、儒林路、刘家碾、新平4座地下站以及高大路停车场。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新津始终秉承“建轨道就是建城市,运营轨道就是运营城市”理念,于2018年启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开发(TOD),在成都市率先迈出系统策划推动城市TOD综合开发第一步。2018年,新津敏锐意识到轨道城市蕴含的价值叠加效应,抓住地铁建设最佳机遇期,成立TOD领导小组及指挥部,邀请日本知名专家、国际顶级顾问机构等开展咨询培训,聘请西南交大(上海)TOD研究中心为TOD全流程总顾问,开展新津全域以及新津站TOD前期研究。
新津站作为地铁10号线与成绵乐城际铁路双加持的站点,被确定为成都首批启动的13个TOD综合开发示范站点之一,探索5G时代“TOD ”数字公园城市开发模式和实施路径,打造新津站“TOD ”数字公园城市完美典范。2019年8月,与华为、西南交大(上海)TOD研究中心成立中国(成都)TOD 联合创新中心。同年12月,在全市率先以股权开放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TOD综合开发,该模式在全市推广。2020年3日,新津站“TOD 5G”公园城市社区示范项目开工。2021年5月,新津站“TOD 5G”公园城市社区二期示范项目启动。
✦ ✦✦ ✦
✦ ✦✦ ✦
与此同时,新津乘势而上,依托新津站“TOD 5G”综合开发,规划建设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打造“通勤圈、商业圈、生活圈”相互支撑的站城集合体。当前,“TOD 5G”公园城市社区一期示范项目初步呈现,二期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地铁沿线形态风貌和商业业态实现优化提升。
02
地铁 公交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高铁、地铁、公交等多制式交通有机接驳,新津交通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与日俱增。2019年11月,为迎接地铁开通,新津发布最新公交线网规划,分阶段调整公交线网,确保每个地铁站点接驳线路不少于3条,公交站点和共享单车停放点在地铁出入口50米内,基本实现零换乘。2020年7月,新津与市公交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在公交运营、公交TOD开发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带动新津加速融入都市公交一体化。2022年1月,新津启用天府通卡码功能,区域内所有公交线路票价统一为两元,至此,阶梯票价成为历史。十年来,新津公交不仅乘车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公交车能源也从压缩天然气逐渐过渡为纯电驱动,公交车数量从100余台增加到260余台,公交线路从10余条拓展到近40条,实现全区8个镇街、81个村(社区)全覆盖。新津公交以群众可感知、可参与的变化,便利市民生活,彰显城市温度。
✦ ✦✦ ✦
✦ ✦✦ ✦
2021年12月,新津与眉山市彭山区签署区域协同发展协议,议定对开跨区域公交线路——XK4。2022年,新津开通至天府新区地铁五号线回龙站的XK2路公交,以及接驳地铁1号线、6号线和18号线西博城站的XK3路公交。同年5月,覆盖6236平方公里、惠及514万人的成都南部区域智慧交通畅行圈行动在天府农博园启动,新津携手市公交集团打造区域公交联络网,促进南部区域各区(市)县公交互联互通。目前,新津已与大邑韩场、彭山青龙、邛崃羊安形成多条与地铁接驳、开往周边区(市)县的公交线路。
03
内联 外畅区域发展更加协同高效
无论是“山水卫星城”“成南副中心”,还是“成南新中心”,构建内联外畅交通格局是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先进条件。十年来,新津始终坚持以TOD理念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推动公共交通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内部交通网络实现“大联动”。聚焦疏通交通堵点,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重要骨干道路通勤能力。2017年以来,新津陆续启动五津东、西路和五津南、北路维护改造。2018年10月,西创大道建成通车,进一步拉近了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片区与老城区的时空距离。2020年5月,五津廊桥正式通行,成为新津文化新地标。同年,兴园1路延伸线(下穿隧道)、兴园11路和白鹤大桥建成通车,地铁10号线沿线新津段道路完成恢复。2021年1月,迎宾大道完成综合管廊建设和沿线风貌改造。同年,拓宽改造的黄鹤楼大桥建成通车,新津首条城市下穿通道“金三角”下穿通道全面通车,该片区进出城交通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新津还成功创建省级、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向上滑动阅览
对外交通网络实现“大畅通”。2012年9月,成新蒲快速路建成通车。2014年12月,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在新津设置新津站、新津南站两座车站。2015年12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全线通车,在新津设兴义、花源两个出入口。2018年8月,大件路外绕线全线通车。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背景下,2021年1月,新津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举行“加快成眉交通同城共建干线公路签约仪式”,共同推动滨江大道东线北段、通江大道和郑园路三条干线公路建设,构建“一纵一横”跨区域干线道路骨架。此外,成乐高速扩容新津段、天邛高速新津段、天新邛快速路一期、籍黄快速新津段(西新路)等道路正在加快建设,蜀道驿·梨花超级服务区开工建设,助力新津跨区域交通连线成网。当前,新津境内已形成高速路、快速路、国道以及地铁、高铁、铁路等多元化交通体系,全区路网密度达到1.55公里/平方公里,正在加快构建“四轨四高五快”外连交通路网和“双循环”内部交通体系,支撑新津打造成都南部“门户枢纽城市”,助力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津正以TOD理念重塑交通优势集聚人财物流、塑造业态形态孵化新兴产业、提升城市价值未来,在创新驱动下的交通将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