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耳朵聋「常熬夜加班三十多岁也会耳聋八成患者出现过这种征兆」

都知道熬夜危害多,
比如疲劳、内分泌系统紊乱、
记忆力衰退、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等等
除了上述这些,
竟还有人因熬夜加班而
突发耳聋!
这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3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13:57:49

都知道熬夜危害多,

比如疲劳、内分泌系统紊乱、

记忆力衰退、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等等

除了上述这些,

竟还有人因熬夜加班而

突发耳聋!

这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3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销售主管,平日经常熬夜加班。

不久前的一天,刘先生加班时突然感觉左耳耳鸣,只觉得“嗡嗡”响。他以为是自己过于疲劳,休息一天就能好,但到了第二天,左耳听力并没有恢复。刘先生赶紧到医院耳鼻喉科,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听力障碍 不止是老年人的“专利”

不少的人印象中,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不一定!

有研究人员观察过原始丛林里的老人,他们年近八十岁听力还非常好,这是因为他一生中很少受到噪声的污染。

人的听力有多娇嫩?

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数量,在人出生时就已经定了,损伤一个就少一个,并且不可逆转。

除了老年性耳聋,临床上,突发性耳聋在青壮年中也越来越高发。特别是40岁出头的精英人士,长期压力大、睡眠不好、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是常见诱因,案例中的刘先生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在青年人当中,长期大声听耳机造成的噪声性听力损失也越来越多见。

突发性耳聋主要是指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它与情绪激动、劳累、病毒感染(感冒)、寒冷天气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老年人基础疾病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突发性耳聋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多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突发性耳聋往往单侧发病,也可能全聋,也可能是部分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只是有点耳鸣、耳闷。

如何揪出突发性耳聋?

八成出现过耳鸣

一般来说,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一个前期征兆 ,8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之前都出现过耳鸣,有的还会同时出现耳内闷胀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特别要提醒的是,突发性耳聋可能不单是耳朵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脑血管意外的先兆,或是脑血管意外当中比较轻的一个类型。《柳叶刀》杂志就曾登载过“出现突发性耳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比常人高出6倍”。

另据一项统计显示,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约有86.7%的患者耳鸣症状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突发性耳聋呢?

不同的耳鸣声其实就是不同的信号!

内耳出问题,往往发出的声音是马达声;

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耳鸣通常是尖叫音;

中枢系统出现问题的耳鸣声,一般是颅鸣。

出现这三种耳鸣,

必须马上去医院的耳鼻喉科详细检查!

一周之内是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间。假如突然感到耳鸣、耳闷,要到耳鼻喉专科就诊。大部分突发性耳聋如果不治疗,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怀疑听力异常

可做专业纯音测听

听力衰退一般是“悄无声息”的,难以察觉,如怀疑或发现听力下降,尤其是突然发生的耳聋,及时就医非常关键,建议前往专业的听力中心或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专业的纯音测听。

医生通常借助纯音听力计进行听力检查。根据纯音听力损失的程度可将听力损失分为五级,具体分级如下:

纯音听力损失不超过25分贝为听力正常,日常听话没有困难;

纯音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之间为轻度听力损失,表现为远距离听话或听一般距离的低声讲话感到有困难;

纯音听力损失在41—60分贝之间为中度听力损失,听近距离低声讲话时感到困难;

纯音听力损失在61—80分贝之间为重度听力损失,可听见在耳边喊叫的高声;

纯音听力损失超过(包含)81分贝者则为极重度听力损失,表现为完全听不到声音。

大部分纯音听力损失小于80分贝的患者,可以借助助听器使其听到声音,但极重度听力损失往往只能通过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力。

如何预防噪声性损伤呢?

坚持“三个6”原则

防止听力损伤,首先要远离噪声源。如果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

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不要常接触特别吵的环境,如果必须在特别吵的环境中待,尽量戴耳塞隔离噪音。此外,要坚持三个6原则 :

在噪声大的环境下不要待超过60分钟;

使用耳机时环境要安静,应尽量避免坐地铁、坐公交车时戴耳机听东西,以免不由自主调高音量盖过噪音,建议听耳机时音量不要超过总体音量的60%,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降噪式耳机;

与人交流时声音别太大,不要超过60分贝,打手机时条件允许的话尽量用免提接听。

老人耳聋治不治无所谓?

老年人听力下降甚至明显耳聋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认为,这是身体衰老反映在听力上的正常表现,难以挽回,所以治不治疗也无所谓了。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听力下降、耳聋可能存在多种病因,不但与外部环境噪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还与人体血液黏滞度、血管病变、听觉系统本身的退化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

人在45岁以后就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这个减退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短时间可能不影响与别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很难引起警惕。如果听力障碍严重,出现明显的交流障碍时,建议配戴助听器。 不然一旦失去听觉,老年人的交流能力将大打折扣,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

38岁男子常熬夜加班突发耳聋,具体是怎么回事?

据相关报道称,今年3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销售主管。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戴着耳机工作时,突然感到左耳一阵胀痛,起初他以为只是耳机戴太久了,用耳过度,睡一觉就会好了。可是第二天并没有好转,反而完全听不见了。

着急上火的刘先生赶到医院,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医生表示,现如今突发性耳聋的确诊率越来越高,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戴耳机、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熬夜等都是损伤听力的直接原因。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属于耳鼻喉科急症的一种。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主要有耳聋、耳鸣、眩晕、耳堵塞、眼震等。其症状轻重不一,有的人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有的人只是晨起时突感耳聋。慢性耳聋会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

耳堵塞感在耳聋出现之前产生。且多有耳鸣发生,发生概率约七成以上。有的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有的突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前往医院就诊。

突聋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早介入,效果越好。就诊时间以一周内最好,十日后就诊效果寥寥。

据了解,为响应疫情防控,很多医院都关闭了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但是这两个科的急诊是一直保留的。大家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有些急症对患者体验来说,并不是太严重,但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影响就太大了。千万不要因此而延误治疗良机。

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很多突发性的急症都分外青眼那些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的青中年人群。除了努力工作之外,大家还是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规律作息,及时休息。

38岁男子常熬夜加班突发耳聋是怎么回事?

3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销售主管,经常熬夜加班。前不久,他的左耳突然失聪,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医生表示,年轻人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现象越来越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戴耳机、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熬夜等都是损伤听力的重要原因。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扩展资料

日常生活中保护耳朵的方法:

1、使用耳机时掌握“60-60”原则

这个是国际公认的,在使用耳机听音乐或者看剧时,音量一定要低于最大音量的百分之六十,不间断听音乐或看剧的时间不要超过六十分钟。另外头戴式耳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与耳塞式耳机相比,它对听力的损伤没那么大,注意在嘈杂的环境中,最好不要使用耳机。

2、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经常熬夜、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紧张、过度劳累等状态都会导致听力下降,因此我们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免身体负荷过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而不是困了就睡。  

3、合理饮食,锻炼身体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C对听觉细胞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适当地补充维生素补充剂,也可以多多食用粗粮、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38岁男子常熬夜加班突发耳聋!真相来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