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照母山的云雾还未散去,光电园站值班站长李冰已经带领车站同事开启了车站早高峰的运维工作。
工作日的7:30到9:30,一拨拨的乘客搭乘地铁抵达光电园站。他们多是来自车站周
7:30,照母山的云雾还未散去,光电园站值班站长李冰已经带领车站同事开启了车站早高峰的运维工作。
工作日的7:30到9:30,一拨拨的乘客搭乘地铁抵达光电园站。他们多是来自车站周边以华龙网、重庆机电集团、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2000余家双创企业、100多个研发中心、200多家金融企业的员工。便利、高效的地铁出行成了上班族们最佳的通勤选择。
重庆的光电园,类似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南山科技园,是重庆创新资源集聚丰富、创新创业生机勃勃的新兴之地。光电园北靠照母山,南接冉家坝,东与幸福广场相邻,西近大竹林,产业园、写字楼林立。光电园站则占领光电园核心位置,地铁6号线横穿而过,连接解放牌、江北嘴商务CBD,畅达礼嘉、蔡家、北碚等多个区域。
早晚高峰,车站内人潮汹涌。衬衫配牛仔裤多半是IT男,白衬衣加西裤一看就是金融从业者,着装不拘一格有可能是媒体人……他们步履匆匆,或带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声音世界,或与同伴继续探讨未完的工作任务,或紧紧拎着家人准备的饭盒包,或不愿意从手机的世界里抽离边走边看……目之所及尽是二三十年纪的都市白领。
“在光电园站,我能看到年轻人奋斗的样子!”从事IT行业的王伟每天都会进出光电园站。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加班是王伟的工作常态。当写字楼的灯光一一熄灭的时候,王伟感叹:“在回家的路上,永远有一盏灯为我而亮,那就是地铁站出口的‘棒棒糖’。”自2021年11月1日起,重庆轨道交通启动常态化延时运营,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和节假日,大部分线路都延长至23点收班。工作日23:41,光电园站护送完最后一批夜归人。王伟说,赶上光电园的末班车,那是他最后的倔强。对于像王伟一样的年轻人来说,光电园站不仅是一座方便出行的地铁站,还是下班后最近的可以卸下一天疲惫的港湾。
当写字楼的年轻人回家之后,光电园站的工作人员依然在夜班中忙碌,夜间车站区域施工,轨行区施工审批卡控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列车停运后进行。早上6:33,光电园站又迎来当日首发列车。
开站即迎战。光电园站53名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一大早就应对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光电园站是一座典型的潮汐车站。车站早高峰时段出站客流约占一天出站客流的72%,晚高峰进站客流约占全天进站客流量的54%。车站高峰时段小时客流可以高达1.9万人次,日均进出站人数高达7.4万人次。忙而不乱,繁而有序。李冰介绍道,车站为了应对潮汐客流,近年来不断从硬件上对车站闸机进行增设改造,由最开始的16台闸机增加至30台,并设置了6台安检机(其中4台用于高峰期乘客进站,2台用于预约通道乘客进站)。除此之外,车站在早高峰期间还将主通道内扶梯换向运行,加快出站速度,避免站厅、站台的客流积压;晚高峰时段,设置进站迂回。2020年3月,光电园站还率先开展预约进站试点。近年来,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取得显著成效。光电园站50米范围内即可进行公交换乘。各品牌共享单车的投放,也方便了轨道族的出行。
每座城市的地铁,都有着城市文明和文化的烙印。在车站工作人员看来,再多再好的运维措施都是辅助手段,车站得以安全有序运营的根本是乘客的文明素质。在光电园站,客流高峰时期,乘客排队可谓一景。不插队、不争吵、不喧哗,乘客自觉排队进站、出站。队形像极了游戏中的“贪吃蛇”。
不过,在车站,一个月总有那么一两次发生意料之中的“意外”。“有些乘客为了赶着上班不吃早饭,很容易“低血糖”,排着队就突然倒下了。”光电园站站务安全员旷永倩介绍,为了做好此类乘客晕倒的救助工作,车站常备一次性水杯、葡萄糖等物品,在突发情况下,为乘客送上一杯热饮,缓解病情。有时候,站务员还会遇到情绪不佳的乘客。送上一个微笑、一句安慰、一杯热水……车站工作人员将爱与关爱传递。
这些年来,光电园站收到了“拾金不昧”“热情助人”等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车站也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杰出青年文明号集体”“市级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支部”“安全生产先进班组”……,拿奖拿到手软。这些荣誉的获得,也是城市文明的烙印。
走出车站,林立四周的一座座写字楼、一个个格子间里,朴质的0与1演变万千,山村与世界相连、数字金融推动城市发展、工业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看不见的数字洪流,推动着光电园各产业蓬勃发展;看得见的轨道线,加速了数字经济人才的聚焦,还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生根发芽。
2012年9月28日,光电园站伴随着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五里店至康庄段开通初期运营。10年时光,一座地铁车站见证了一座城市数字产业的欣欣向荣之路。10年时光,一批批年轻人如潮水般来来去去,不曾懈怠,奔赴未来!
文字:刘元凤
图片:李凭钱
编辑:樊 润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