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地铁大家都不陌生,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构筑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发展城镇群,实现产业、人口、经济活动合理分布的基础架构,是构建
说起地铁大家都不陌生,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构筑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发展城镇群,实现产业、人口、经济活动合理分布的基础架构,是构建国家多元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的“良药秘方”,更是我国铁路改革、铁路业务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市域铁路在我国将迎来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为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域铁路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城市政府、国家铁路和社会资本的重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你知道吗?就在此时此刻,全国至少有55个城市正在被地铁抛弃。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在2022年,山东烟台、湖南衡阳、浙江温州等一大批的三线城市的地铁申请,都遭到了国家的拒绝。不仅如此,就连早就已经有地铁建设资格的各大省会城市也在大幅削减自己的地铁规划。你看成都新一轮的规划当中,将原先计划的55条直接砍到了36条,就在此时此刻,国家正在全面收紧地铁申请。那有人可能就不明白了,不是说修地铁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吗?怎么现在说不让修了?
修建地铁的要求
咱们把格局拔高一点儿,捋一下整个世界的核心。大陆这个地铁,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你城市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才有资格建地铁。第一,全市的GDP必须是三千亿以上,第二,市区人口必须300万以上,第三,就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是300亿以上。那其实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广州的惠州,山东的烟台镇的城市,它是符合的。可能就有人要问了像温州,GDP已经有7500亿了,总人口马上突破千万了,为什么还是不能修建地铁呢?很是抱歉,以上三个只是基础要求,那为了防止各个城市盲目扩建地铁,除了以上三个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条件,那就是你一座城市得保证,这个地铁修建好之后,每天每公里要有7000人次乘坐,这个要求一出来直接砍掉一大半的城市。
你看2021年全国也就仅有像北上广深,还有杭州这样的城市才符合这套标准。那照这个标准,你别说温州修不了地铁了,就拿武汉和成都、合肥这样已经开通地铁的二线城市,它现在也都不符合标准对不对?这时候你肯定奇怪,地铁不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吗?怎么把修建地铁的门槛搞得这么高?在过去十年,中国地铁进入到大爆发的时代,中国51个大城市,总共修建高达277条地铁线路。全国地铁客流一年高达200多亿,明目上看着这些数字都很大,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庞大的客流量并没有让地铁公司产生利润,反而导致很多城市的地铁,每多跑一公里就亏损上千万。啥情况?
修建地铁的成本地铁这个东西啊,就像穷人买奢侈品一样,看似风光,花费巨大。这个地铁修建费用,是十分高昂的,你看一座城市的地铁修建费用少,每公里五个亿多,每公里十个亿。是的,各位,真的一公里就要花十个亿,那这一条四五十公里长的地铁花费就是三四百亿以上,很多城市是压根儿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修建费用的,怎么办呢?大举借钱,欠债修建地铁,这还不算,你以为这地铁修完了钱就不用继续花了吗?当然不是,一座城市地铁建成之后,这高昂的保养维修费用才是对这座城市最大的挑战。
地铁的主要收入来源
你看这张图,全国各大城市当中,只有武汉、深圳等五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它是挣钱的,其他都在亏损,就连贵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一年地铁也得亏它个190多亿,那杭州经济这么好,人口这么多的城市,地铁不照样也在亏损吗?所以,为了维系地铁的正常运作,很多城市每年,都得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亏损的地铁公司。这些城市补贴地铁的钱从哪儿来的?没错,很多都是靠卖地卖出来的,早些年,中国房地产经济大爆发。对,很多城市可以靠卖地获得大量的资金,那这资金拿出来就可以支持地铁公司运营,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这两年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很多城市已经没有办法靠地产经济获得大量资金了。
那指望通过土地收入来补贴地铁的话不太现实。以往经济大发展的时候,靠着GDP的快速增长掩盖过去的债务的时代?它也已经过去了,尤其是现在各大房地产巨头,对,都在减少对房地产的投资,减少拿地,都不敢随意拿地,这就导致地铁补贴这么大的费用,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家才会收紧对于地铁的审批,防范债务风险。不过大家也别过于担心,经济发展它是有一个周期性的,等咱们齐心协力度过眼下的苦日子,它日后腾飞之时,地铁建设自然会再度重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