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铁该何去何从站「常州地铁该何去何从」

目前,无锡地铁呈现出锡澄S1线、地铁4号线二期以及地铁5号线、锡宜S2,线“四线共建”态势,苏州地铁2、4、7号延伸线获批通过,更是出现“五线共建”的盛况,就连比常州地铁晚开通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8 01:03:49

目前,无锡地铁呈现出锡澄S1线、地铁4号线二期以及地铁5号线、锡宜S2,线“四线共建”态势,苏州地铁2、4、7号延伸线获批通过,更是出现“五线共建”的盛况,就连比常州地铁晚开通一周的徐州地铁建设进度也在突飞猛进,据了解,徐州地铁二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包含3号线二期和4、5、6号线一期工程,其中,4、5、6号线开通日期已初步确定。

常州夜景

而反观常州,这个江苏省内第四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第25位,人均GDP进入全国前十的江南名城,自2021年6月28日,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地铁建设已经断档一年半了,这期间曾传出过二期将在某个时间点获批,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杳无音讯,让广大市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按照常州的经济实力、人口基数、财政状况、区位优势来看,常州地铁二期不应该迟迟不获批,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常州地铁又存在哪些问题?常州地铁未来的路在何方?我想从一位普通市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对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常州地铁标志

一、常州地铁为什么迟迟不获批?

按照最新的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的地铁建设标准,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按照这个标准,2021年,常州GDP达到88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88亿元,市区常住人口到了400余万,硬性指标完全满足,但是,常州地铁的客运强度仅有0.24,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客运强度,再加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把控越来越严格,这或许是常州地铁未能获批的原因之一。

二期围挡已拆,翠竹恢复双向八车道

但是,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南京的客运强度是0.56,苏州是0.45,无锡是0.33...江苏城市的地铁客运强度均达不到国家要求。结合前段时间爆出来的常州地铁7号线取消了金坛走向,可以推测出来,常州的地铁建设目前还没有清晰明了的规划,对于后期如何对接苏锡,如何连接金溧,没有整体布局,方案还处于不断修改当中,这可能是常州地铁迟迟不获批的重要原因。

常州地铁7号线最新规划

二、常州地铁存在哪些问题?

1、站点设置不合理

常州地铁在建设之初,就备受广大市民争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决策层有更深远的规划,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常州地铁的部分站点设置确实欠佳,避开了商业中心、人流集中区和住宅区。

举个例子:常州地铁一号线北侧,从北向南走,过了环球港直接向东转弯,经过河海大学,这个设计不能说错,但是如果过了环球港继续向南,把万达广场串起来,我想人流量会提升不少,即使不走万达,走恐龙园也能增加不少流量。现在的站点却选择了万达和恐龙园之间的河海,可能设计的初衷是取个中间点,离两边都近,但是结果却是,去万达的和去恐龙园的人都不会选择坐地铁了,本来想两个都抓住,结果两个都失去了,这很可能是没有做好前期调研的结果。

常州地铁一号线北段走向

地铁二号线紫云站,虽说建在了紫云居小区旁边,但是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仅没有给紫云居小区的人提供方便,还错失了天宁吾悦广场、金新御园等几个“大客户”,导致去天宁吾悦游玩的人,基本不会乘坐地铁,骑电动车的居多,也间接导致了吾悦门口交通比较拥堵。或许是因为吾悦广场到青洋路站距离太短,才没在吾悦设站,但是,把站点设在紫云确实有些鸡肋。

紫云站设在天宁吾悦和紫云居中间或许更合理

2、市民乘坐地铁的意识不强

在分析常州地铁人流量不大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分析人士都把问题集中在站点设置不合理上,这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个缺陷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后面我会提出相应的对策,个人认为常州市民没有建立起乘坐公共交通的意识或许是导致常州地铁人流量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通八达的常州高架

古言道:苏常熟,天下足。常州自古富庶,改革开放后,常州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21年,常州的人均GDP16.6万元,换算成美元达到了2.3万美元,和葡萄牙相当,是妥妥的发达地区。截止去年底,常州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10万辆,平均每4人有一辆汽车,几乎实现了家家有汽车,再加上常州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高架四通八达,市内交通规划合理,不太拥堵。因此,去远的地方,常州人喜欢开车,去近的地方,电动车或许更方便,因此,即便地铁修到家门口,或许很多人也不会选择乘坐地铁,这或许才是常州地铁人流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州市区高架

3、常州的人口较少

常州的人口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常州人口偏少、地方偏小确实是常州的一大短板,虽然近几年常州人口有了长足的增长,达到了550多万,但这种人口体量对于地铁城市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苏州人口破千万,主城区人口500多万,无锡人口接近750万,主城区人口也有近500万。

相对而言,常州的主城区人口虽然有450多万,但因为常州乡村经济发达,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分布在城镇,金坛也要抛去58万人,这样下来,常州城区人口可能也就350万左右,再加上以上提到的两点,从而造成常州地铁的人流量严重不足,客流强度不够。

人流攒动的青果巷文化街区

三、关于常州地铁未来出路的若干思考

1、地铁规划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还是希望常州交通部门在做地铁规划的时候的务必务必要做好前期调研!地铁线路和一栋楼、一条街道不一样,一栋楼或一条街道规划不好,还能进行更改,地铁线路一旦建成,往后修改起来难度极大。在后期的线路规划中,还是建议交通部门多考虑下普通市民的实际需求,在地铁口、地铁站台、车厢内乃至在各个小区里面多进行问卷调研,多听听普通百姓的建议,变“单奏”为“合奏”,只有真正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市民才能更好地回馈这座城市,我相信常州地铁可以真正秉持“百年地铁、百姓地铁”的初心使命,真正种好“双百”地铁“幸福树”。

常州地铁远景规划图

2、在地铁客流量方面要做到“盘活存量,引入增量”

常州的人口基础还是比较雄厚的,也就说明常州地铁在客流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政策得到,常州地铁的客流量还是很有可能会达标,具体什么措施呢?我这边给出的建议是“盘活存量,引入增量。

盘活存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其他城市的优秀做法,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和大型单位、企业、工厂开展合作,慢慢改变普通市民的出行习惯,让更多市民把乘坐地铁当成“最佳选择”,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规划,更要有耐心。例如,前段时间,常州地铁和部分单位合作,为职工统一团购地铁卡的活动就很好,希望能把这种经验大力推广。

常州地铁的部分优惠活动

引入增量,顾名思义就是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因为青年人才活力更强,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再加上大部分青年大学生都是在大城市完成的学业,思想观念比较先进,更倾向于选择乘坐地铁出行。在这方面苏锡做得就很好,下面的这份调查表就很能说明问题,常州对博士的吸引力排名很高,达到全国第四,但是在本硕层面的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就远远不如苏锡,差距竟然有两到三倍!

并不是说常州的政策不对,其实常州市政府考虑得很长远,希望博士等高端人才引领城市的发展,这很好,但是博士毕竟人数不多,你就是把博士全部吸引进来,也达不到苏锡本硕生的人数。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南京和杭州,南京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杭州重视整个学历层面的青年人才的引进,最后结果一目了然,杭州的经济活力大大超过南京。所以,在人才吸引力方面还是建议常州市政府在做好博士引进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本硕生的引进,因为本硕生更有活力、更有生活的热情!目前,常州市政府在高校推出的“青春留常”政策就很不错,可以继续加大力度。

关于江苏各市对本硕博人才吸引力调查表

3、设立接驳点,开通接驳车服务

咱们刚才在上文提出过,常州地铁的部分站点设置不合理,导致客流量不高,我也说过,这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个缺陷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既然地铁站点不能再做更改,为了更方面广大市民出行,让大家更愿意乘坐地铁,我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没有地铁口的商业中心、小区和人口聚集区设立接驳点,开通接驳车服务。之前我看到过新闻,说常州经开区潞城开通接驳车,好像人流量也不多,我这边想到一些改进措施。

微型公交车站

首先,在商业中心和小区门口等地方开出一定的区域,专门用于接驳车停靠和人员上下车,其次,为了节省开支,接驳车不建议选择大型公交车,因为接驳车的特点就是方便迅速,如果选择大型接驳车不仅成本高,而且等待时间也长,失去了意义,建议使用微型公交,甚至景区的那种旅游观光车,中间等待时间可以缩短至5分钟左右,甚至更短,在上下班高峰或者节假日增加运力。

最后是费用问题,对于接驳车服务的收费可以和地铁费用挂钩,例如重庆公交就实行乘坐轻轨后半小时内乘坐公交,半价优惠。常州也可以学习这种做法,如果乘坐地铁前后,乘坐接驳车可以半价收费甚至免费,否则就全价收费,这样不仅能更加方便市民,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永安行推出全国首款氢能助力车

如果以上方法不合实际,常州市交通部门还可以整合地铁和永安行助力车,也是按照以上方法,乘坐地铁前后半小时使用永安行助力车,可以半价甚至免费,永安行作为常州本土公司,合作起来应该更容易。

其实,我还是建议使用微型公交接驳车,因为这种微型的电动接驳车,不仅能方便市民,还能促进常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能让常州坐实“锂电之都”“新能源之城”的称号。

微型公交接驳车

洋洋洒洒几千字,把这两年来想对常州地铁说的话都吐露了出来,坚持看完的朋友们肯定也累了,但是这就是作为一名普通市民的我的内心想法,或许有些问题提的不恰当,有些对策提的不可行,还是希望广大朋友能够积极交流,希望能为常州地铁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吧。常州现在抓住了新能源的浪潮,我相信未来的常州不会差,我更相信通过我们一起努力,常州地铁会为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