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辛香兰
能否获得幸福
关键其实还是……
part one
适度克制本能的欲望
2014年,我曾经刷过一部纪录片,名叫《人生七年》。这是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片子从1964年
2019.04.24
辛香兰
能否获得幸福
关键其实还是……
part one
适度克制本能的欲望
2014年,我曾经刷过一部纪录片,名叫《人生七年》。这是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片子从1964年开始拍起,记录了14位英国不同阶层七岁儿童的生活,每七年一集,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
片子中,有贵族,也有富家公子,中产阶级,工人子弟,还有贫民。人生七年第一集拍摄于孩子们七岁的时候。在最初的人生七年中,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之间就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性。
贫穷的孩子们更多时间处于无秩序状态,如疯玩。比如,他们放学回家基本就是看电视,睡得比较晚,11点左右才睡觉。而富裕的小孩子更多时间处在有序状态,如芭蕾训练、钢琴训练。
他们的生活更加规律,回家先喝茶,然后做作业,娱乐,也看电视,6点开始洗澡,7点上床,看半小时书后睡觉。富裕的家庭更注意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自控能力的养成,秩序感的培养。这是与人的天性本性向背离的,但也是能让他们更好适应社会的法门。
(富家三兄弟)
七岁的孩子,虽然尚无择偶意向,但父辈对他们的影响已经可见一斑。
贫穷的孩子们通常由几个“女朋友”,周末他们可以一起“约会”。而富裕的小孩子则更注重两性的差异性,比如男生会觉得很难和女生打成一片,因为她们喜欢尖叫和摆弄洋娃娃,大家玩不到一起去。
秩序与克制,是富裕家庭带给孩子们的第一笔财富,这同样应用在对伴侣的选择上。
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虽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我会帮我的咨询对象分析是尽快进入亲密关系更好,还是延长考核期更实际——前者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节约择偶时间成本,帮你认清对方是出于长择还是短择的目的与你接近;而后者的好处则在于,适当的性抑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筛选值得倚靠终身的伴侣——而实际上,我更会在咨询对象难以取舍的时候,建议她们慢点走肾。
我也曾经做过其他机构的恋爱等级测试,因为我相对保守的恋爱速度及XA态度,打了一个C级的分数。但我仍然觉得,适度克制本能的欲望,是我的家庭给我的最基本的教养。
part two
构建自己的人脉银行
富裕的孩子对未来的规划非常明晰,去哪间中学,哪间大学。他们似乎天生就能看到更长远时间线之后的规划。像《人生七年》中的富家公子John、Andrew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要考哪间大学,长大之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长大之后也纷纷如愿。Andrew从剑桥法律系毕业,成了一名成功的律师,John从牛津法律系毕业,成了一名皇家律师。……远见,是富裕阶层普遍具有的能力。
(Andrew)
这种远见,不仅体现在未来职业规划方面,也体现在择偶方面。富裕阶层的父母,其实很早开始就明白积累人脉的作用;而贫穷的孩子们,直到自己成年却仍然不得其法,这前后相隔就已经是几十年的差距了。这几十年的人脉银行存进的因,会结出多么不同的果呢?
在人脉搭建上的远见,是富人择偶观里的第二条定律。
扩大交际圈是择偶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穷人只会问:“那些有钱人在哪里,我应该如何才能结交。”但实际上,扩大交际圈难就难在,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时间线会拉的特别长。回报会在很远的将来才能看到。
(白富美Suzy)
和绝大多数日后生活陷入窘困的人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一样,人脉的积累,也是旷日持久且在此前经年无法看到任何收益的投资活动。
富人知道:
1、没有发达的时候,认真对待身边每一个普通的朋友,识于微时的患难之交,才更牢靠。2、乐于施与他人以援手,而不计回报,知感恩的人自然也值得日后深交。所有的付出都是在往人脉银行里存钱。
2、与其给孩子存好金钱,不如帮他们早早储存下人脉,并教会他们不要滥用人脉银行里面的资源。
3、要常常去麻烦别人,有借有还,感情才能逐渐加深。有时候计算的太清楚,反倒不利于人脉的搭建。
5、诚信虽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获利,但从长远来看,是最高的社交认证。
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明兰的原生家庭,不论是大娘、小娘,还是祖奶奶,都从很早开始替自己家姑娘们谋划。城中俊杰早早就收罗起来,老姐妹、老闺蜜家的英才也都给自己姑娘物色着。
我身边越是富裕的家庭,越是在意子女的社交圈构建——虽然给孩子们足够的社交自由,但也帮他们早早准备好了社交的圈子。
当然,父母给积累下的人脉,有的人会运用,有的人则完全在挥霍。我有一个朋友,早年父亲是一个地级市的书记,但他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已经退居二线,且不在一个城市。按理来说,这层人脉关系根本就用不到。但他也会在学校和辅导员、老师交往的时候,报出自己父亲的名号,大家居然都会卖他个面子。“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他的人脉积累就这样越来越广,也开始可以帮助过去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了。比如,不过度消费自己的粉丝群体,也是出于保持人脉银行有结余的考虑。而有的人,则往往顶着父辈的名号,为自己谋私利,好像高喊“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滥用了父辈的人脉资源,最终只得自食其果。
人脉银行,只用不存,早晚也会出现赤字的;若长期赊欠,更会导致信用破产。
part three
运用杠铃策略
对比穷人,富人更具有冒险精神。虽说富贵险中求,但冒险绝对不等于赌博。富裕阶层,显然天然有更厚实的“财富安全垫”,此外还有“知识能力安全垫”。比如,富家子弟John在7岁的时候,家庭发生变故,父亲去世,母亲出来工作养活他。但他仍然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入取通知书,和奖学金。这就是前期积累的知识安全垫帮他安然度过了人生危机。
(John)
而工人家庭出身的Lynn、Jackie则因为身体原因,直接导致了生活的窘迫,Lynn为收入犯愁,而Jackie则靠政府救济金生活。正是因为她们既没有财富安全垫也没有知识能力安全垫。不要说冒险了,命运的风波都会自此让她们一蹶不振。
(Lynn)
(Jackie)
那么,富人是如何通过安全垫来积累自己的财富的呢?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泰勒斯。有人对他讲:“你们哲学家就只知道研究那些高深的哲学,你们是赚不到钱的。”
泰勒斯回击他说:“那我就赚钱给大家看一看”。
泰勒斯就在橄榄还没有丰收的季节,跟所榨油油坊签订了合约——“如果今年橄榄丰收,你们就把你们家的橄榄油机提供给我一个人使用。我预先给你们付一定的定金。如果今年橄榄没有丰收,我预付给你们的钱就不要了。”
所有拥有榨油机的油坊都觉得:“OK,不错呀,我自己没有什么风险,顶多是说如果丰收了,我就把榨油机给你用;如果说不好的话,我还能得一笔钱,这以后,我还可以照样把我的榨油机提供给其他人使用。”
结果这一年橄榄大丰收,泰勒斯就赚到了一大笔钱。这件事情往往会被很多大家解读成:“这泰勒斯真能耐呀,他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且通过预测未来的方式给自己赚了一大笔钱”,但其实并不是。
泰勒斯的秘诀正是我们讲的“杠铃策略”,杠铃一端放着高风险投资行为,另外一端放着保底投资行为——也就是我们的财富安全垫。他准备好了橄榄丰收和不丰收的两种可能下不同的对策:如果丰收的话,他可以赚一大笔;如果不丰收的话,他也不过损失了很少的金钱,整个投资生涯的设定是充满弹性的,他仍保有自己的财富安全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反倒是有钱人,更加容易创业成功,因为他只是拿出他所有钱里面的一部分来做高风险的投资,如果高风险投资失败,大不了收手。
积累了底层的财富安全垫,就能够做一些相对冒险的投资行为了。像《人生七年》中,贫民出身但被网友评价说,“混得越来越好的TONY”,最开始只是出租车司机,和妻子一起努力经营,积累了财富,购买了房产,并二次抵押房产,在西班牙买了度假房。这也遵循了富人让钱去替自己打工,合理配置一定资产负债率的理财思路。有了点《穷爸爸、富爸爸》里富爸爸的意思了。
(tony)
而一直安贫乐道的PUAL家庭则至始至终抱着坚决不负债的信念。
说到“杠铃策略”,我自己是这样应用的。比如,我自己是大学里面的老师,然后在十年前开始布局情感咨询这一副业。因为当时并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情,所有人也都看不到这一行业的前景。而正是因为我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对轻松,所以我可以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就比大家早走了一步。
落实在择偶策略上。有些男生,特别有创业意图的男生,会下意识去挑选杠铃另外一端收益非常稳健的配偶。不然,整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会很低。如果每次决策都毫无退路,必定会加剧创业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这就好比,同样的伴侣炒比特币亏损,一个咨询对象,我就劝她挺住;另外一个咨询对象,我就劝她分手。因为,第一个咨询对象,本身有很好的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强且收益稳定。那么,这样的家庭中,杠铃的另外一端配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炒币行为就是合理的。但第二个咨询对象,在超一线城市,男友工资一万出头,自己工资只有5000多且不够稳定。那么要么不要冒险去炒币,要么炒币失败,就只得接受分手的结果。
还有一个家庭的这个资产的配置情况是这样子的,老公是一个程序员,有着稳定的收益,老婆是全职太太,这个家庭资产的脆性还是非常高的。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杠铃策略的方法就是让老公去负责做那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由太太负责高风险高收益的那一部分,这样家庭资产的脆性就会大大降低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杠铃策略”简单理解为有PlanB的策略,而非绝境策略。
杠铃策略,让所有决策都变得更加理智,不那么脆性,这同样也体现在富裕阶层的择偶策略上。
引申阅读:做个有PlanB的女生
选择的方法
part four
幸福的意义
在《人生七年》中出镜的14位,贵族和富豪家的四位,都保住了自己的阶层。中产阶级里最有可能跻身富豪阶层的Neil因心理问题停止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Neil)
实现了阶级升级的是农民出身的Nick,成功成为了大学教授。第二任太太十分优雅美丽。
(Nick和第二任太太)
超越了自己父辈生活水平或自己原有生活水平的有成为大学管理层的Sue。
(Sue)
在西班牙买了度假别墅的TONY,在澳大利亚过上幸福生活的福利院孤儿PAUL。
在有限的样本里,富裕阶层的婚姻稳定程度高于贫民阶层。但不管怎么说,除了Neil,每个人都在最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Neil 不想要小孩)
富豪阶层的Andrew娶了平民的妻子。
14位主人公里没有人能够通过婚姻实现阶级晋升。
遗憾的是,故事中的女主角都出生在1950年,那个年代多数女性的命运仍然和是否有运气嫁给一个靠谱的老公有关。除了Sue,大部分人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爱情上,似乎直觉会指引大家找到自己的毕生所爱。
(tony和妻子)
(幸运的Paul和妻子)
故事的最后,就像故事开篇说的一样:“富裕的孩子认为有钱才能避免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无聊的事情,才能专心于自己的喜好。贫穷的孩子则认为,比钱重要的事情太多,比如快乐,比如善行。”
到最后,即便是贫穷的人,也确实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了太多比钱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快乐,比如善行,当然,还有“爱”。当然,富裕的阶层,也用自己的努力在用心回馈这个世界。
谈到婚姻,我们免不了功利,但最终,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其实还在于你是否相信自己能够收获幸福,在于你肯为获得幸福如何去长久地去努力,在于你肯为获得幸福放弃些什么,以及,你是否能够真正读懂幸福的含义。
(福利院PUAL的信念指引了他)
求仁得仁,不过如此
演员表:
蓝色字体为超越了父辈或自己原始生活状态的人。灰色表示实现阶级跨越的人。红色表示不幸从原有阶层掉落下来的人。白色底表示婚姻中出现过问题的人,包括始终单身、离异与出轨。
Suzy:贵族(幸福的家庭主妇)
富家三公子:John(律师,从政),Andrew(律师,从政),Charles(制片人)
中产:Bruce(牧师,支教,实现理想),Neil(差一点考上牛津,后因心理问题落魄),Peter(最帅,玩音乐)
工人三姐妹:Lynn(儿童公益图书馆,血管疾病),Sue(成为大学管理层),Jackie(患病,疾世愤俗)
贫民:Nick(农民出身,考上牛津,成为大学教授),Tony(出租车司机,买上了西班牙度假别墅),Paul(福利院孩子成为婚姻幸福的包工头),Simon(五个子女跟了前妻,自己再婚)
作
者
辛香兰,知名情感作家,畅销书作者。著有畅销书《好姑娘的爱情升级手册》等。10年情感咨询经验,日更问答支招和情感专栏4年。帮助10万 用户解决情感问题,你的情感困惑专家。
//点击超链接查看往期文章//
帮助10万 用户解决情感问题
辛香兰
情感专家 在线答疑
点“在看”的都是小仙女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