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戏曲演员的要求「终于知道为啥戏曲科班能培养那么多人才了这些规定竟这么严格」

什么是戏曲科班?
戏曲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过去的戏曲演员有些是拜师学艺的手把徒弟,属个体为单位的家学或叫私学。科班是后来出现的集体学艺的组织,曾培育出大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20:45:42

什么是戏曲科班?

戏曲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过去的戏曲演员有些是拜师学艺的手把徒弟,属个体为单位的家学或叫私学。科班是后来出现的集体学艺的组织,曾培育出大量艺术人才,可见科班曾是培育戏曲人才的主要形式。凡入科班须先要立字据,如同定下卖身契约,而且打骂体罚也是常有的事,很多人并不认可这种教育方式,但是由于教学严格,管理严厉,教师“为祖师爷传道”又有一定的责任心,所以也培养出大批优秀戏曲人才。

戏曲科班的起源

戏曲科班起源于明代。随着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戏曲除官办的梨园、教坊之外,大多数都是采取口传心授的方法,或拜师学艺,或艺学家传(所谓"门里出身")。这两种授徒的规模和作用都带有局限性,既不便于培养成龙配套的全堂脚色,又不能随时付诸演出实践 ,难以适应舞台艺术的平衡发展,于是采用以班代班方式培养演员的大小班和专门培养童伶的科班便相继出现,其性质仍然是师徒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已有海盐子弟班和昆曲大小班或科班。清中叶之后,随着地方戏的勃兴,科班如雨后春笋,风靡各地。道光时苏州有昆曲科班,北京有老嵩祝班;咸丰、同治间又有全福昆曲科班和河北农村的双顺、永和、永胜及梆子科班。之后,又有四箴堂科班、益合昆弋科班等。

戏曲科班都有哪些规矩?

初时须有人为之介绍,在科班中待一段时间,由老师看一下是不是适合的材料,再与家长订立契约。签订契约时,须有担保人,签字画押。所定年限,大约七年左右。其一切衣食,由社中供给。

学生既入科班,在此限期之内,名曰作科。必须坚守班规,根据学生的品貌喉音,来定学习门类,或生、或旦、或净、或丑、或文或武,而教导之。每日喊嗓、吊嗓、翻跌、武打、教歌唱、拉身段,或集众生排演一剧,皆有固定规则,绝无混乱之弊。学生所学之戏,约达十余出,就可以登台演出了,每日给一些铜钱,叫做点心钱。同时取社名中之一字以名诸生。赴戏园时,一律服用社中衣帽。由教师带领,结队而行,途中不许与人谈话,及一切不正当行为,回来的时候也是。

学生毕业,谓之出科。出科时,要焚香谢师,将入科时所立之字据领回,如照旧在该班演唱,老板就会和他分赚到的钱,多者不过二百余枚,少者数十铜元。如不在本班演唱,也可以留于社中教戏,每日给以相当戏份。出科时脱离社务,独立谋生活的人,也有不少。在戏班学习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规矩作为限制:

1.要养身体,意指要有一个良好的体魄

2.要遵教训,师父先生与父母的话,必须要牢记在心里

3.要学技艺,要努力认真,坚持不懈

4.要保名誉,注重个人的名誉

5.戒抛弃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戒贪图小利,贪小利受大害

7.戒烟酒赌博,戒掉与人无益的事情

8.戒乱交朋友,千万不可乱交朋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