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为什么又称梨园子弟「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明天梨园之都开启醉中国」

中国戏曲
有着几千年的流转和浸润,
深入人心。
西安
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所在,
中国戏曲最高学府
“梨园”
出自唐代长安。


作为西安市打造梨园之都的启动项目,由西安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2:04:33

中国戏曲

有着几千年的流转和浸润,

深入人心。

西安

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所在,

中国戏曲最高学府

“梨园”

出自唐代长安。

作为西安市打造梨园之都的启动项目,由西安广播电视台独家策划举办的全国戏曲群英会为大型季播节目——《擂响中华》、《醉梨园·最中国》签约仪式于2018年4月20日正式启动。

知道为什么

戏曲演员被称为梨园子弟吗?

小编今天来跟你聊聊~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

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弟子,延续至今。

戏曲文化

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

使中国戏曲

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

闪耀着它独特的艺术光辉。

那么,

魅力中国戏曲又分为哪几大类呢?

我国传统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273个戏曲剧种中,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剧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越剧

越剧,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评剧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俗称蹦蹦戏、落子戏 ,又称平腔梆子。

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也因为评剧的艺术特色与其显著特点,所以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