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为什么都长寿「为何越剧老演员多长寿越剧是长寿职业吗」

近些年不断传来越剧老演员逝世的消息。袁雪芬、周宝奎、范瑞娟、傅全香、毕春芳、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她们的去世,令无数越剧观众人感到遗憾和痛惜。
晚年金采风(1930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8:50:35

近些年不断传来越剧老演员逝世的消息。袁雪芬、周宝奎、范瑞娟、傅全香、毕春芳、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她们的去世,令无数越剧观众人感到遗憾和痛惜。

晚年金采风(1930一2022)

然而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定律,人生自古谁无死?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些越剧老演员虽然离世,但她们生前所创立的各种越剧流派都成了越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且都有优秀传人,这又是令人欣慰的;而这些老演员的寿命也都已超过上海市人口平均寿命好几年,可算是名符其实的“老寿星”了。

晚年周宝奎(1920一2016)

所以上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越剧老演员大都长寿,唱越剧能长寿,越剧是个“长寿职业”。

那么,唱越剧为什么能长寿?

追求长寿,是每个正常人,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内心十分向往的事。

晚年毕春芳(1927一2016)

但正如老话所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长寿不是你想长寿就长寿的,人生无常,生命有时候又很脆弱,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日子又是一天天过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在一个人出生时就能保证他或(她)一定长寿。所以长寿又是个在你还没有“长寿”之前无法定论的事。

如果世上有什么“长寿不老丹”那也一定是骗人的,就像有些“养生专家”说得头头是道,结果自己还远没到“平均寿命”。

不过长寿确实又有一些普遍规律可寻,长寿老人的特点不外乎心胸豁达乐观、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注重锻炼等几点。所以长寿是个“先天 后天”的综合,有普遍规律,却无独家秘诀的事。要想长寿,还是要认真过好每一天。

袁雪芬年轻时

再看这些长寿的越剧老演员、女演员,虽然她们出生在浙东偏僻的山村,从小缺衣少食,生活艰苦,但先天秉赋都不错。为了生活和出人头地,她们都在科班经历过刻苦学艺的非凡过程。

戏曲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她们就此养成了生活自律、天天练功练唱的习惯。如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等年轻时就“身怀绝技”,年事很高的时候仍坚持相应的练功,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被实践证明的长寿主要要诀之一。

晚年王文娟(1926一2021)

更幸运的是,这些老演员的学艺、成长、成名过程,正好伴随着越剧从“的笃班”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由农村草台班走向城市舞台的过程。

今日乡村

越剧进入上海后,不断改进,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始终保持浙江方言,保持江南水乡婉约的音乐特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因缘际会,这些老演员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有了开宗立派的机会,其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艺术成就也终身陪伴着她们,长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剧照

1980年代以后,虽然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等因年龄关系离开舞台,但并没有离开越剧,她们又自觉承担培养越剧新人的责任。

当看到自己的唱腔和艺术在年轻演员和弟子身上延续发展时,其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都是持续巨大的。所以充实的晚年生活往往胜过任何补药。

据说袁雪芬在生命后期,有时候意识会有点模糊,但只要有人跟她谈起越剧,她就会变得思路清晰,人也精神起来,堪称奇迹。

晚年袁雪芬(1922一2011)

徐玉兰退休多年,家里几乎天天有人来,学生、好友、戏迷、探望她的,向她讨教的,甚至慕名而来的,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坐着,侃侃而谈。当时93岁高龄的徐玉兰,依然气度不凡,只要说起戏来,顿时神采飞扬,连说带唱,风情万种,看得人都呆了。

晚年徐玉兰(1921一2017)

如上所说,几乎人们归纳的长寿因素和做法在这些越剧女演员身上都有集中体现,因此说老一辈越剧女演员普遍长寿是有根据的。上海有关方面经过相应的数据统计,曾将越剧列为“长寿职业”之一也是有道理的。

不仅如此,198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先生已八十高龄,他在《永葆青春之诀窍》一文中说,他曾对上海103位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过统计调查。

晚年黄佐临(1904一1996)

在这103个人当中,绝大部分是生活有规律,经常吃素,不轻易生气,坚持运动等等。他们还有个特点值得注意,就是其中不少人喜欢看越剧。

从个人审美习惯来看,我本来是不喜欢越剧的,但为了长寿,我经常向朋友们介绍它、推荐它。

黄佐临为什么不说喜欢京剧、沪剧、淮剧……也能使人长寿?而唯独强调越剧呢?可见越剧在这方面一定有它自身的特点和长处。

乡村越剧演出现场

2002年10月6日下午,本编在上海书城袁雪芬文集签售现场,遇到一对仰慕袁雪芬的老夫妇。老先生对我表示:在上海所流行的戏曲剧种中,越剧的音乐最好听……我当时觉得老先生有点“偏见”,但后来随着对越剧欣赏的深入,觉得老先生的话确实有道理。

越剧的曲调既不像京剧那样高亢激越,也不像淮剧那般豪放干脆……越剧演唱声情并茂,越剧曲调柔美委婉,越剧唱段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唱之余韵绕梁,闻之韵味无穷。而对于演唱或是爱好者来说,整天浸淫在这种诗情画意、柔美抒情的曲调中,心绪平稳,呼吸顺畅,不正是长寿养生的基本要求吗?

2014年3月一个夜晚,本编在逸夫舞台遇见一位满脸皱纹,瘦小干瘪,却精神矍铄、声音宏亮的老太,老太兴奋地对我说:我看过马樟花的戏哎,她的戏真的老精彩……。

逸夫舞台演出预告

马樟花是越剧早期的“闪电小生”,走红于1940年。如果就算老太太当时的年龄为10岁,到目前她也已经八十多岁了。八十多岁高龄还能一人跑剧场看夜戏,说明她的身体机能还好,可见喜欢越剧的人真的多长寿。

金采风在海岛单独为老人演唱

喜欢越剧的人大都也喜欢唱唱越剧,越剧流派众多,你尽可以选择与自己嗓音条件相匹配的流派来唱。

戏曲以唱腔为主,一段优秀唱腔能淋漓尽致地倾诉人情、人性、人的命运、人的真善美。于是能激动观众心弦,引起共鸣,并使观众获得美感,从而得到艺术享受。

越剧舞台后台

这样越唱越喜欢,心中有了爱,就有了寄托,什么烦恼事也就烟消云散,岂不赛过活神仙?

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戏曲不是老年艺术,但是老年人喜欢戏曲,尤其喜欢越剧等柔美抒情的剧种,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长寿绝对有益。

为什么我最近喜欢看越剧 是不是快死的人啊

听戏曲不但不会死,而且长寿,而所有戏曲更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非格调清雅优美的越剧莫属,这是很多戏曲研究者公认的,你不知道上海越剧院的那些老一辈艺术家个个长命百岁。

越剧年轻演员的缺点

越剧年轻演员的缺点可能是演技不够精湛。越剧中生代慢慢地老了,越剧青年演员也逐渐登上大舞台,进行表演,在舞台上发出自己的魅力,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戏迷。只不过我们所说的越剧青年演员,大多已经不年轻了,大部分都是三十多岁,已经是“妈妈”级别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