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原著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回。白骨精也只是个不起眼的妖怪,没有后台,没有小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原著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回。白骨精也只是个不起眼的妖怪,没有后台,没有小妖,本领低微。相比西游路上的其他妖怪要逊色许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个短短的故事,却几乎是西游记流传最广的故事,也是影视改编的热门。几乎所有西游同人的影视作品都会有白骨精这一角色,各个版本的西游记无论如何改编都保留了三打白骨精这一段。
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为什么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会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
白骨精身份的特殊性
白骨精在原著中的篇幅并不多,与牛魔王,大鹏等妖怪无法相提并论。她没有后台,没有法宝,也没有多么高强的本领。一开始看到猪八戒和沙僧都会忌惮。甚至连白骨精这个名字都是后人起的。
但白骨精却是师徒四人组队后碰到的第一个妖怪,也是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变化骗人的妖怪。
在此之前,唐僧也碰到过其他妖怪。但那些妖怪要么要偷他的袈裟,要么成为了他的徒弟。想吃唐僧肉的也有,但都是光明正大地抓。
唯有白骨精,三番两次变化骗人。第一次变妙龄村姑,第二次变老妇人,第三次又变老头。而且她十分巧妙地分别变成一家三口,这样的话唐僧就算一开始对其身份有所怀疑,后面看到村姑的“家人”依次来寻找也就慢慢相信了。
同时,白骨精也是第一个说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妖怪。之前的妖怪就是想吃唐僧也只是把唐僧当做的一个普通的和尚。
白骨精是怎么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书中没有明说,不过这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白骨精可以说是西游路上大部分妖怪的模板:想吃唐僧肉,然后通过变化等各种手段蒙骗师徒四人。
不过白骨精比其他妖怪更厉害的一点是虽然没有吃到唐僧肉,但成功地离间了师徒关系,让孙悟空最后吃尽了苦头。
故事的矛盾冲突明显三打白骨精主要有两个矛盾
1.白骨精与唐僧师徒的矛盾
白骨精可能是西游记里最执着的妖怪了,认定了要吃唐僧就绝不放弃。虽然知道自己本领低微,不是孙悟空对手,但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找机会。从孙悟空棒下逃过两次还是不死心。
2.师徒内部矛盾
这里的师徒矛盾主要是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还有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其实在前面几回就有了铺垫。
四试圣禅心那回,孙悟空明明看出一家人是菩萨变化,却不提醒,反而挑唆猪八戒去提亲,白白看着猪八戒出丑。正是如此猪八戒对孙悟空怀恨在心,为后面猪八戒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埋下伏笔。
在五庄观时,由于孙悟空的鲁莽,师徒四人差点下油锅。唐僧对孙悟空的印象自然是非常不好。
这些矛盾越积越大,终于在三打白骨精时,彻底爆发。
唐僧最后赶走孙悟空说“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极其绝情,这是多大的仇恨?也许打死一家三口只是借口,唐僧早就想找个由头把孙悟空赶走了。
人物性格鲜明三打白骨精涉及的角色不多,但个个有血有肉。白骨精阴险狡猾,唐僧仁慈愚蠢,猪八戒贪吃好色,爱挑拨是非,孙悟空忠诚但鲁莽急躁。
注意,这里的性格鲜明不是单纯的刻板印象。
唐僧人妖不分,但那也是有原因的。毕竟白骨精是第一个变化骗人的妖怪,唐僧之前从未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没有经验可以理解。
赶走悟空,当然是唐僧的错。可孙悟空之前的一系列表现却很难让唐僧有好印象。
孙悟空好杀吗?的确好杀。刚开始碰到六贼就不由分说全打死。
顽劣吗?的确顽劣。因为虚荣心导致袈裟被偷,因为鲁莽推到人参果树。孙悟空之前惹了多少不必要麻烦?
从唐僧的角度,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孙悟空打死这一家三口是故意的。所以这一回,唐僧虽然有错,但错误没有那么大。
不过后面,唐长老仍然不长记性,面对妖怪的变化,还是不停地上当,就是另一回事了。
再说回孙悟空,一般评价孙悟空都说他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但孙悟空远没有这么完美。
至少他不懂得沟通。其实面对白骨精这样不入流的妖怪,他完全可以想办法把白骨精引来打。既能保护师傅也不被误会。
但孙悟空偏偏不用,第一次看到白骨精变化地村姑。不由分说,就举棒要打。唐僧阻止他,也不解释,反而夹枪带棒地讽刺唐僧人妖不分,甚至说他对女子动了凡心。直接激化了师徒矛盾。
因此孙悟空被赶走,他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三打白骨精里还有一个人物,不被大家注意,就是沙僧。通常的影视里,沙僧都是和事老的形象。帮孙悟空说好话,极力劝阻唐僧不要赶走大师兄。
但原著这段。沙僧基本上没有存在感。除了孙悟空临走让沙僧小心猪八戒,就像不存在一样。
很多人说沙僧没有劝唐僧是腹黑的表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因为这时沙僧也是刚加入取经团队。对于妖怪没有多少经验,对于自己的师傅和大师兄也了解不多。
所以他不帮可能只是单纯地不清楚情况。
红孩儿那回,唐僧因为孙悟空不听他的话不肯救人,一怒之下又要念紧箍咒。“沙僧苦劝”才没有再念。
所以沙僧没有电视剧里那么老实善良,但也不是一些阴谋论里那么腹黑。
综上所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影视改编的上好题材,矛盾冲突明显,人物性格鲜明,且涉及的人物不多,从某些方面也减少了成本。所以三打白骨精才会是西游IP的热门之选。
1、首先,政治因素。
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诗词唱和,就是1961年毛主席和郭沫若观看完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郭沫若作《七律·看》,第一句是:“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的问题。唐僧被认为是人妖不分的典范,而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仅打倒,还要将重要的妖怪打三遍,正符合革命群众打倒搞臭的革命信条。
所以,在一个政治严肃时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和大闹天宫一样政治正确的重要文艺形式。
2、其次,关乎男人与女人,永远都是一场戏。
在徐克、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中,林允饰演的白骨精居然和唐僧谈起了恋爱,果然到了娱乐家手中,真是怎样都可以啊。原著中虽然没有写唐僧和白骨精拍拖,但是回目中用了一个“戏”字:“尸魔三戏唐三藏”,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在《西游记》的故事中,白骨精变成了美女、老太太、老头一家三口,来迷惑唐僧师徒,在某些受过情伤的男性看来,还有比白骨精更能体现女性善变的特质吗?仇视女性,是因为她们善变;因为她们善变,所以仇视女性,这变成了一个难以说清谁是因谁是果的逻辑圈套。
我们非常熟悉的《红楼梦》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因贾瑞受相思之苦,道士赐他一面风月宝鉴,叮嘱他只能看反面,不能看正面。贾瑞一看反面,一骷髅站着吓人,再一看正面,是那凤姐在那款款地招手,你怎么选择?选凤姐,从此万劫不复。在男权正统的古人看来,女色,光鲜亮丽,这只是表象,其反面,恰是骷髅,正合白骨精之意。澹漪子汪象旭也看得清清楚楚,他说:“究竟此一月貌花容者,肉眼视之则月貌花容,而道眼观之则骷髅白骨。人苟知其为骷髅白骨,亦何苦甘为所迷?而无如呆子之流,但见月貌花容,而不见骷髅白骨也。迷人败本,岂止一朝一夕!
3、最后,其实唐僧动了凡心
有人问:唐僧有没有动心?我们认为是有的。孙悟空本来只是挤兑唐僧,对他说:“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她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她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如果唐僧没有此意,此时悟空以下犯上,以言辞羞臊他,对师父大不敬,唐僧还不暴跳如雷以《唐诗三百首》惩罚悟空?可是此时唐僧竟然彻耳通红、兀自羞惭,却没有只言片语的反驳,眼睁睁看着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直到这妙龄女子香消玉殒,唐僧才想起紧箍咒来。所以说我们的唐长老英雄难过美人关,早就把持不住自己了。
主要是因为在西游记中白骨精的形象比较引人注目,而且白骨精在想要吃唐僧肉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非常恶毒的。所以白骨精会成为西游记的“名场面"。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也是很多80后和90后比较喜欢分开的一部影视剧。这部影视剧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4人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而且81难中的每一难都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至今这部电视剧已经上映了很多年。但是影视剧中所存在的一些情节,依然成为观众们比较难以忘怀的场面。
《西游记》中变化多端的白骨精。
观看过《西游记》这部影视剧的人,都会对西游记里面中的三打白骨精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这一段故事中,白骨精本来是由一堆白骨幻化成人形。而且白骨精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让自己展现出来的人形特别的漂亮,并且为了让唐僧赶走孙悟空。更是变化了各种各样的人形,用来迷惑唐僧。从而在唐僧赶走孙悟空之后,白骨精将唐僧进行抓获。
白骨精成为西游记“名场面”的原因。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白骨精的存在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影视剧中的“名场面”。主要是因为白骨精在想要吃唐僧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非常恶毒的。因为白骨精变化中一些让观众觉得特别可怜的人,但是在这种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非常恶毒的心。所以让不少观众在观看完这部影视剧之后,都觉得白骨精才是这部影视剧中的“名场面”。
我个人的看法。
虽然说这部影视剧的所有剧情都是虚幻的。但是能够让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觉得非常有代入感。而且三打白骨精的片段,至今都保留在我的脑海中。由此可见,这部影视剧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