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到一半被停播的剧集「周播剧被放弃了好像还能抢救一下」

传媒内参-传媒独家对五大卫视的周播剧进行信息汇总,发现不管是固守阵地还是暂停播出,都是在发展中寻找正确路径。Down到谷底周播剧能否回升,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来源:传媒内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4:17:10

传媒内参-传媒独家对五大卫视的周播剧进行信息汇总,发现不管是固守阵地还是暂停播出,都是在发展中寻找正确路径。Down到谷底周播剧能否回升,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文/王涵

周播剧Down到谷底,还能升回来吗?

答案从目前来看是肯定的。从2014年暑期,湖南卫视便开辟了“钻石独播剧场”大力推行周播,《古剑奇谭》《花千骨》形成的爆款效应一度让中国电视业“追逐”周播,到今年多家卫视平台周播剧场却许久未曾开幕,这难免让行业与观众一度发出“周播这种形式主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等疑问。

但随着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的固守,江苏卫视也在7月23日播出今年首部周播剧《那刻的怦然心动》,以及加上湖南卫视《奋斗吧,少年!》、浙江卫视《九州缥缈录》在近期热播,周播剧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与话题热议中心。

对此,传媒内参-传媒独家对今年湖南、浙江、江苏、东方、北京这五家卫视平台的周播剧进行信息汇总,探讨周播剧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发展趋势。

固守与重新规划,都是在重探路径?

概括来讲,整体数量从2015年的13部、2016年的18部,到2017年35部的顶峰、2018年下降到了32部,再到今年年初到8月五大卫视周播剧仅为7部,远低于往年盛况。对于题材划分,只有古装题材与青春题材,并且古装题材作品有五部,占比71%。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稍微摆脱了“周播剧等于古装剧”的固有印象,但也并没有产生较大创新。

湖南卫视:虽是“大哥”,但也“余粮”减少

作为周播剧场的“老大哥”,湖南卫视在2011年率先开启“芒果周播剧场”,试水电视剧周播模式。虽在前几年影响甚微,但在2014年开辟的“钻石独播剧场”、2015年打造的“青春进行时剧场”均有《古剑奇谭》《花千骨》等现象级作品出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编排和播出。

随着多年来品牌的搭建和实力的积攒,“芒果系”旗下的芒果影视、芒果娱乐、天娱传媒等数家公司都开始参与到影视剧项目的投资与制作,在不断输送新内容的同时也形成一种产业链。

但今年湖南卫视的周播剧数量仅为三部,分别为古装题材剧《封神演义》《大宋少年志》,讲述中国网球运动的青春剧《奋斗吧,少年!》。由此可见,在数量减少的同时,题材选择也依旧基于平台的“青春”风格,虽然获得较好的播出成绩,但惊喜不大,接下来的布局令人期待。这三部作品

浙江卫视:古装“包场”,顺便“销库存”

在2016年12月才投身“周播剧”的浙江卫视,凭借着选剧眼光与大力推进,与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东方卫视日渐式微之下,浙江卫视在周播剧方面与湖南卫视竞争较为激烈,形成了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不同于湖南卫视周播剧集中在第二季度的播出,浙江卫视形成了依次排播的方式。从《小女花不弃》到《重耳传奇》《九州缥缈录》,播出时间成顺连态势,进行稳定输出。

但在题材上,浙江卫视的周播剧没有明显的区分,均为古装题材作品,且获得较大声量,尤其是近期正在热播的《九州缥缈录》引起广泛热议。而《重耳传奇》作为2016年开机,2017年制作完成的积压剧,由于服化道等较为脱离当下社会审美,即使是有张一山等足够豪华的配角阵容,还是受到较多反面评价,但其故事讲述、正向精神传递与传统文化的表达还是可圈可点。

江苏卫视:修整后重新“上场”,未能一炮而红

相对于起跑较早的湖南、东方,2016年7月江苏卫视周播剧场才正式开播,并且相对于其他频道出现的现象级“爆款”,江苏卫视略显平淡。看来江苏卫视的平台策略稍有调整,不仅在时间上选择暑期档作为“首炮”,还选择了都市青春剧《那刻的怦然心动》,而非古装作品。

由阚清子、胡宇威、洪尧主演的《那刻的怦然心动》早于2017年12月18日就在芒果TV独家播出,播放量获得7.7亿,虽是单平台播出但效果较好。而在另一方面,纵使当下青春都市题材受观众追捧,主演也都有一定的热度,但毕竟该剧制作与播出时间局限在已有两年,相关剧情和服化道略显脱离当下实际,播出情况较差。可以说,这步“棋”并没有走对。

东方卫视:“周播三强”停播,在憋大招儿?

2015年《花千骨》的播出让各大平台看到周播剧的红利以及发展潜力,东方卫视首先跟进,接连播出了《青春警事》《家有儿女初长成》等一大批收视效果较好的周播剧。但在今年,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并称“周播三强”的东方卫视却停播了周播剧,而这个苗头在今年3月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已有“苗头”。

会议上,东方卫视总监、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就提出,未来东方卫视的周播剧将不再是对黄金档富余剧集的简单消化、粗放播出,而是以精纯为原则的超级周播剧场。所谓的“精”,就是对标国际先进影像技术,类型化、工业化、电影化的精致制作;“纯”,就是去除注水、更为纯粹的短剧集,并且立志于打造一些总集数为10-12集,形成季播概念、每周播出一集的超级周播剧。

从年初的整体制作布局宣读,到至今未有周播剧播出,东方卫视对其播出战略重新调整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而行业与观众也在期待它的超级周播剧场和超级周播剧集。

北京卫视:或已放弃周播,主攻黄金档独播

凭借着2017年播出的《大唐荣耀2》《青云志2》,北京卫视的周播剧场获得较大的关注度,但在2018年、2019年均未有影响力的作品出现。在编排和宣传方面,北京卫视一直注重集中优势资源,发挥集群效应,所以相对于非黄金档的周播剧,北京卫视在近两年的播出策略中重点突围黄金档。

在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李春良就曾直言北京卫视将对黄金档独播剧集进行持续加码,“独播有利于聚拢收视率,在可控成本下去芜存菁,重点选择更多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适合平台气质的独播剧。”

至于今后北京卫视是否重返“周播战场”,笔者认为短时间内暂无可能。

在内容而非形式,“四不像”如何变为中国特色?

周播剧由于播放时间长、延续热度久等优势受到平台青睐,但由于审查制度等问题水土不服而沦为鸡肋。国外边拍边播出,中间可以改剧情甚至斩剧,而目前国内的周播形式其实只有周播的“表”,还没有周播的“里”,也就是说这种周播形式是一种“四不像”的“伪周播”。

并且纵观获得突出成绩的周播剧都是在制作、故事主题等方面优良的精品剧集,可以说周播剧获得成功,在于内容和制作,并非“周播形式”。若想找到周播剧的成功方法论,形成自身品牌效应,不仅要从制作下手,还要进行周播化处理。

在此之前,东方卫视总监、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提出的超级周播剧五大概念,也就是:宏大的史诗格局、电影级的精尖制作、扎实高密度的情节、紧凑起伏的节奏、10-12集的季播篇幅。

首先从题材来讲,周播剧面向年轻受众群,要充分发挥在题材和类型创新方面的优势,不能仅限于古装题材,具有强情节和高密度剧情转变的悬疑剧、都市剧、涉案剧等等均大有作为,都可在前期设置较大的剧集格局和较短的播出时长与篇幅。

其次,在情节设置上,周播剧在立项之初就要考虑剧集定位,从剧情设置、话题营销等方面找到更为合适的发展模式。实际上,观剧黏性的保持与热点话题、猜想剧情悬念等制造与引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两集之间的预告期、发酵期应该合理利用空档,并利用网络后台的行为数据分析热播节点以配合电视营销宣传,形成台网的互动营销。

总的来说,对于国内周播市场而言,周播剧有着不能播出、成本无法回收的巨大风险,所以很多社会制作机构对于周播一直持观望态度。并且制作水准一旦不达标或者存在叙事拖沓、注水严重的现象,观众也同样持有保留意见。

目前观众对于周播的观看习惯仍有待培养,某个作品引发较大关注并不足以说明观众的接受程度,只有将观众注意力从单纯的剧集转变到周播剧场时,才真正将周播剧这个“厂牌”叫响,从而形成品牌效应。

但根据今年周播剧集的现状来看,出现了一个新的明显特征——视频平台的强势入局,七部作品中有四部作品由是视频平台制作或参与制作完成的。当下卫视平台与视频平台联播联制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视频平台优质自制内容的增加,已经形成了平台和品牌效应,观剧黏性不断,所以两者的结合既扩大了剧集的传播范围,又为卫视平台周播增添势能,不失为一种正确路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