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演艺界里面,说起模仿马三立最像的人,各位觉得应该是谁呢?
很多人最先想起来的人应该是牟洋,毕竟在很多影视和综艺平台上,他模仿的马三立声音形态都非常相
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演艺界里面,说起模仿马三立最像的人,各位觉得应该是谁呢?
很多人最先想起来的人应该是牟洋,毕竟在很多影视和综艺平台上,他模仿的马三立声音形态都非常相似,而且在真实的人物关系中,牟洋和马家也确实有不少渊源
不过要真论起模仿功底来说,牟洋比起汪洋,还要差上三分,看过他演出作品的人应该了解,汪洋版本的马三立,声音、神态、动作乃至身形都很接近其本人,可以说惟妙惟肖。
汪洋早年间是马三立的邻居,后来马三立成名后,汪洋又被调到了同单位工作,所以两人算是同事,因为见面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他对马三立的认知也比较深,汪洋最早成名,就是通过模仿马三立而得到的关注。
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汪洋还主演并拍摄了有关于马三立的影视传记《马三立》,在这部剧中,汪洋扮演的主角几乎诠释了马三立的一生,不过在当初拍这部戏时,汪洋确实遭受了不少争议,也因为某种原因,这部已经拍摄完的电视剧,到现在都没有原版。
1.《马三立》的拍摄背景
90年代筹备拍摄《马三立》这部电视剧时,不少人都以为是汪洋一手联系并主张的,不过事实却是,在汪洋进入剧组前,天津和北京的电视台就已经联合签约准备要拍一部16集的电视连续剧《马三立外传》,当时这部剧找的导演是成名不久的张国立,主演就是汪洋
不过因为汪洋在进入剧组前就已经有了不少的身价,当了北漂后几年时间就在北京做起了生意,经济头脑和眼光非常前卫,这也让很多人质疑汪洋参演《马三立》的原因是不是为了捞钱?
2.马三立曾发声明称汪洋是骗子
在《马三立外传》拍摄的过程中,由于舆论的压力,不少原定投资的赞助商纷纷撤资,让这部剧的拍摄陷入了僵局,见此情形,汪洋非常着急,拉着张国立到国内各处找赞助商,后来这件事情被有心人听到后,添油加醋告诉了马三立,让马三立误以为汪洋当时打着自己的旗号在骗钱
这个消息让经受过特殊时期的马三立有些坐不住了,所以他连夜在天津和国内几家报纸上发表了声明,表示自己和电视剧《马三立外传》剧组并无任何关系,自己也并没有指使这家剧组骗钱,甚至要求汪洋等人立刻停止拍摄有关于自己生平的电视剧。
消息传到汪洋耳中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人在给自己暗中捣乱,这些人或许是演艺圈的同行,又或许是相声界的艺人,毕竟当时作为新人演员,汪洋在北京的爆火受到了不少人的排斥,且在相声圈里,因为师傅于世猷的地位和靠山侯宝林的去世,汪洋也属于被欺负的“弱势群体”
3.三年登门终得同意
自己拍摄的电视剧被相声界里的泰斗本人站出来撇清关系,《马三立外传》只能搁置拍摄计划,但这让汪洋本人非常痛苦,为了自己的偶像和师傅,汪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想因为这部剧赚钱,只想在离开相声界之前留下点作品。
所以在误会发生之后,汪洋在3年里多次登门向马三立解释,并以自掏腰包拍摄电视剧、剧情播出后再不演马三立等条件作为交换,得到了马三立的点头同意,这部外传才第二次开拍
当时冯小刚用自己的作品电影《大腕》一句台词来调侃这件事情:“你们不都说我靠这部电视剧赚钱吗?那我就把它捐了,你们傻眼了吧?”
就这样,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汪洋还邀请了马三立作为自己的电影总顾问,且在演员挑选剧情设计上,都尊重了马三立的意见,经过长期的接触,马三立也意识到,汪洋拍这部剧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所有的资金都是自己掏,甚至拍完这部剧后,能不能上映还是个问题。
结果当时在拍摄途中,还是有人宣传汪洋欺骗马三立征得同意拍电视剧赚钱的消息,而且在《马三立外传》拍摄结束后,电视剧上映排档一波三折,播出几集后,被大量匿名信举报,连续多次上架下架的操作堪称史无前例
4.从艺术角度看,《马三立》的确是部佳作
最早的电视剧《马三立外传》,改编的原剧本是三立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本自传《艺海飘萍录》,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不少马三立本人的生活心得和早年经历,影视版的《马三立》中,对于这些记录也都有过还原,包括拜师周德山、三不管撂地说相声、闯关东被打以及特殊时期带着儿子下乡被运动。
除了故事情节大部分尊重原著外,整部剧的演员阵容现在来看也很豪华,包括马三立搭档蒋明媛的扮演者李建华
还有现在德云社的相声皇后于谦,他在这部剧中扮演相声名家赵佩茹,也就是后来侯耀文的师傅,郭德纲的师爷,当初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相声界里能当演员的人确实很少,而于谦又是一位在演技和相声上都不错的人选。
当然整部剧中最亮眼的角色莫过于汪洋的马三立,由于对角色本人的事迹了解深入,所以汪洋扮起角色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年仅24岁的他扮演了马三立从14岁到70岁的一生,不仅模仿化装惟妙惟肖,而且在马三立不同的年龄层面,还能来上几段符合当时背景的相声段子,足见个人功力。
可惜的是,《马三立外传》在拍摄成功以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在电视台放映过一次后就被雪藏,而且直到现在不管电视还是网络视频平台都很难找到其资源,对于这一点,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拍完《马三立外传》后,汪洋也兑现了他的承诺,不仅从此退出了相声行业,也宣布自己在公众面前再不模仿马三立,连带着自己的个人事业也从演员转型到了幕后和电影电视制作人,2010年以后,汪洋正式退出演艺圈,并开始投资旅游行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商人。
不过小编个人来看,汪洋对于相声界的贡献还是有的,无论作为一名演员还是相声表演者,汪洋在个人从事的事业中都做到了不错的影响,而且为了实现承诺毅然转型的这份魄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呢?
马三立大师是相声界的权威,并且辈分极高,就连相声大师侯宝林也得敬称马三立大师一句三叔,马三立大师长期居住在天津,其和天津相声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其与相声界的对立也能够说不争的现实。
和天津相声演员李伯祥的对立听说一次扮演中,李伯祥倒数第二场扮演,马三立大师最终扮演,李伯祥扮演过了,导致马三立大师扮演时刻不够,闹了不愉快,后来轮到少马爷倒数第二、李伯祥最终扮演时,少马爷也这样做,算是给父亲出了口气,其实李伯祥的对立倒还是其次,估量马三立大师是和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的对立起来的。
马派相声历来比较孤高,而相声原本便是一个江湖,有对立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生计的相声演员有对立是再正常不过的,并且马三立大师的知名度高,其重视度也高,所以其对立天然也就被重视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相声是曲艺范畴,应该算文艺,所以底子分不出来高低。还有,你这个第一的评比,范围区间是什么,是从朱绍文先生创办相声开始,还是就说解放后的一切相声演员,还是就说和马三爷同辈分的。
不管多大的蔓多响的名,都乐意和马三立合作。演艺圈是名利场,混迹其间的哪个愿甘居人后?都觉得自己才是熠熠生辉的耀眼明星!谁也不肯为他人作嫁衣,这便是演艺界对立丛丛的原因之一。可名头不小的张庆森,直到退休才和马老分隔。而人到晚年的王凤山,更是放弃了自己的快板书毫不勉强来给马三立捧哏。由此可见马老的个人魅力!
马老非但辈分高,并且说相声的功力也是适当高,小时候有一档节目布景是一个大扇子,马老会在这个节目中说单口相声,他总是在不紧不慢的铺垫中突然使出一个包袱让人哑然失笑,“妈妈有人偷咱东西啦,谁啊,逗你玩……”像这种经典的台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永远不会被忘掉。
要说技艺水平,马老的说确实是相声史上的高峰,他长于描写贩子小人物,并且活儿使得特别细,一段演出能够只要一个包袱,但观众绝对不会觉得腻歪,全场都能聚精会神地跟着马老的扮演走,直究竟包袱出来的捧腹+鼓掌。
用“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来形容马三立先生,可以说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收李文华为徒这件事上,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
马老这样的性格,是和他坎坷的身世分不开的。当年,他学艺有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却被恶霸袁文会逼迫,进了他的兄弟剧社。当张寿臣和侯宝林已经红遍天津卫的时候,马三立只能靠演反串戏糊口。
进入新中国,为马三立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生,他创作表演了《开会迷》,《买猴》等作品。但是运动一来,下放的名额不够,有人竟首先想到让他来凑数。正值壮年的马三立,无辜迎来了他十多年的远离舞台,劳动改造的炼狱生活。
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使得马老远离官场,一辈子过得谨小慎微。当80年代,李文华有机会拜访马三立,说明自己想拜在马三立门下的时候,马三立对于李文华的人品和艺术,都是十分认可的。可惜,明明是一见钟情,你情我愿的事,却也敌不过旁人的阻挠。
马三立先生在当时相声界的辈分是最大的,没有人能以辈分对他施压。能对马三立施加影响的,只有北京的侯宝林先生。侯宝林先生艺术造诣极高,为相声改革做出过突出贡献。并且多次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晚年著书立说,对相声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李文华当年是由马季力主引进到中央广播说唱团的。虽说比马季大几岁,但最多他们也只能算是平辈。如果他拜马三立为师,岂不成了侯宝林的师弟?而且也成了马季的师叔,姜昆的师爷?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侯宝林先生并不同意马三立先生收李文华为徒。而马三立一方面顾及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因为侯宝林曾经代拉马志明,拜师自己已故的师父朱阔泉为师。正是这两方面原因,所以当侯宝林提出异议的时候,马三立也只能把这件事先搁置了下来。
1993年,侯宝林先生逝世。此时,应该不会有人,再有能力影响到马三立先生收徒这件事了。因为,相声界有影响力的马季,自身辈分和马三立相差悬殊。而且他对马三立的艺术造诣更是无比敬仰。
在马三立告别演出时,马季曾送给马三立一幅字,竟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幅字曾经引起过侯氏家人的很大不满。但也可见在马季心目中,马三立的地位早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师父侯宝林。
而当时相声界的新生力量姜昆,更是力主让自己的老搭档,能够拜在马三立门下。至于辈分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大事。
所以,在侯宝林先生逝世后,能够阻挠李文华拜师的,也就只有侯耀文了。当时,他已经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副团长,说唱团的团长。手下弟子众多,但更重要的还是延续几十年的侯家和马家的关系。
当年侯耀文在后台,听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祖传秘方》之后,曾经一把把干瘦的马三立先生抱了起来,兴奋地说,“我的爷爷,全中国也就你敢这么说相声啊。”可见,他们的关系的确是非同一般。
另外,阻止李文华拜师,不但是侯耀文父亲的意思,同时相声界内部都知道,侯氏和马氏两派向来多有成见,借此打压对方,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而偏偏碰上马三立先生一生谨慎,这件事就再度搁置了。这一搁置就又是五年。直到2008年11月份,姜昆看到李文华先生的身体已经不行,才加紧操办拜师仪式。
而此时,马三立先生已经去世4年,侯耀文先生也已经在前一年离开了人世。这场拜师仪式,已经不会再有任何人干预了,马三立先生的儿子马志明先生和马三立先生的弟子常宝华先生,都出席了这个仪式。
但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面说过,马志明是侯宝林的师弟,是朱阔泉的弟子。他无权代表父亲马三立收徒。这一点,在仪式上马志明先生特别指出,他来的目的,不是收徒,而是证明马三立先生曾经在80年代,就同意收李文华为徒。
马志明在仪式上说:“能把李文华先生写到我们家的家谱里,这是他的多年夙愿,也是我家的荣耀。”李文华先生更是带着氧气袋出席的拜师仪式,并向马三立先生的蜡像鞠躬行礼。
至此,一段耗时长达20多年的拜师,才算圆满结束,李文华先生终于在有生之年,达成了拜师马三立先生的夙愿。半年后,李文华先生也离开了人世。最终能把李文华先生列入马氏相声的家谱,是对李文华先生的慰藉,也了却了马三立先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