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茶老板。(不卖茶)
从今天开始,我会为大家推荐各种高分电影,当然了,也会有吐槽……
总之,你的剧荒影荒动漫荒,通通由我来拯救!
以下文章建议搭配热茶一起享用
正式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茶老板。(不卖茶)
从今天开始,我会为大家推荐各种高分电影,当然了,也会有吐槽……
总之,你的剧荒影荒动漫荒,通通由我来拯救!
以下文章建议搭配热茶一起享用。
茶泡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我们看电视剧都是在什么时间?
茶老板清晰地记得,每天晚上七点半新闻联播结束,再看个天气预报等会儿广告就可以开始看电视剧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两集可以看,加上广告,在10点前一定会播完。
而如今,我们很少用电视机看剧,都是用app在线上看,电视剧也从日更变成了周更,我们拿最近正在热播的三部剧举例:
《赘婿》是最近最火的电视剧,规则是每周日至周二晚八点更新两集;
《我的时代,你的时代》规则是每周二至周四晚八点更新两集;
《不可思议的爱情》规则是每周日及周一晚八点更新两集。
像以上的电视剧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周播三天,每次两集,几乎也算是日更一集了,
但有些电视剧甚至是一周只更新一集,看得人那叫一个抓心挠肝啊……
别忘了,咱们大陆有些剧可是动不动就50集起步啊,周更的话,一部电视剧一播就是好几个月,这谁顶得住啊!
从日更到周更,我们在悄无声息中就习惯了这种播出规则,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规则会变成这样呢?
喜欢看动漫番剧的朋友可能知道,一般番剧都是周更一集,但番剧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10集。
番剧之所以周更,主要是因为每一集都是现画的,而不是提前画好,而且还要看BD的销量,销量好就一边做一边播,不好就会直接下架,这样可以让经费合理利用。
很多英美剧也都采用了周更一集的方式,比如茶老板之前追《神盾局特工》就是等得花儿都谢了才苦哈哈地追完,
不过英美剧采用的周播基本上都是一边播一边拍,根据播出后市场的反响来进行后面的拍摄,这种情况是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的,所以只能采用周播形式,不过反响却非常好。
可是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并没有采取以上的方式,而且集数又比较长,怎么就莫名其妙开始周播了呢?
开创周播先河的其实是湖南卫视!
2011年的时候湖南卫视打造了周播剧场,但是反响并不好,可怜的芒果台只好作罢。
次年,芒果再次利用《轩辕剑》开启周播之路,那时候的唐人还是比较火的,胡歌、刘诗诗、唐嫣的再聚首让观众们充满了期待,所以很多人追着看,正是《轩辕剑》让芒果台的周播模式开始走上轨道。
不过在《轩辕剑》之后,其他的剧再采用周播模式就又不行了。
2014年的《古剑奇谭》和2015年的《花千骨》又是让流量花生们齐聚一堂的大热IP,
芒果台用“钻石独播剧场”采用周播模式放送了这两部剧,没想到一经播出就吊打了所有的日播剧集,成为当年的收视奇迹。
(要茶老板说,芒果还真是挺轴的,坚持要周播到底图啥呢?)
这下子,各大卫视也开始蠢蠢欲动,周播正式成为了电视剧播出模式的主流。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真相吧?周播是给年轻人准备的!
一般能扛得住周播的都是那些流量较大的明星剧,像刚刚我们说的那些周播剧中获得好成绩的赵丽颖、杨幂、李易峰、刘诗诗、胡歌等。
之所以选择周播,其实就是想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可没有流量演员扛着,观众的期待值就会随着等待被消耗完了,如果有了流量演员那就不一样了。(这里的流量只是指数据,不存在褒义贬义)
还有一些人并不是因为演员出现流量,而是因为IP本身就是流量!比如很有名的网络小说、漫画被改拍成电视剧,那么喜欢这个IP的人则会对这部剧产生兴趣。
现如今IP越来越多,而电视剧都想上星(在卫视播出),可是卫视不好过审,档期也排不过来,所以网播也就成了大热趋势。
网播的话,平台就靠流量赚钱啊!只有电视剧有流量(无论是演员还是IP)平台才肯买,所以流量 周播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如果流量剧不是周播的话,那很有可以让观众们降低期待值。
比如《狼殿下》因为不过审被耽误了好几年,播出时一下子放出了49集,让年轻观众们追起来容易疲劳,也无法在网上进行同步的讨论,热搜也没上几个。
说白了,追剧的人确实有点受虐心理,追更的时候嫌不够看,一下子都放出来又觉得没意思了,让出品方们也是很心累啊……
反之,如果不是流量剧的话便不需要采取周播形式,不然只会被观众们在等更中渐渐遗忘。
就比如最近正在热播的重点扶持剧《约定》,有大咖也有那么一两个流量,但因为是主旋律剧集所以不算流量剧。
虽然《约定》是网剧,但每周一到周六晚上都更新两集,这样可以维持剧的热度。
如果大家觉得《约定》不够火,那茶老板再举两个例子。
2017年大火的《人民的名义》和今年大火的《山海情》也都是正剧,而且几乎没有流量,
这两部剧都上星了,采取了卫视和视频平台同时播出,也都是日更,
虽然没有流量,但依然很受年轻观众的喜欢,这就是利用日更来维持剧集的热度,当然了,剧集本身也要拍得好才可以。
有流量就用周播拉满期待值、没有流量就用日更维持热度,这就是现在电视剧的播出法则。
说到这个流量剧网播啊,茶老板得多聊两句。
视频平台都发现了流量剧的好,于是开始伸手管观众们要钱了!
《陈情令》热播的时候,平台发现这剧实在是太火了不赚点儿钱就算亏,于是第一次推出了可以提前看结局的“超前点播”,在本身已经是平台会员的前提下6元可以多看一集,30元包大结局!
观众们看着剧正是兴奋的时候呢,后面突然没了,一个上头就嗷嗷的全给平台送了钱。
《庆余年》火了,平台不仅要钱,还加倍了!50块钱也就能多看6集,引起网友众怒,直接告上了法庭。
记者采访《庆余年》的主演张若昀,问他超前点播这事儿他怎么看?
张若昀:我还能怎么看?这50块钱也没到我兜儿里啊!
所以说,超前点播只是平台的个人行为,与剧方根本没关系。
粉丝们也不要以为你买了你哥哥的剧你哥哥就会更火,这钱根本不是给你哥哥的啊!全都被平台拿去买好吃的了啊!
超前点播现在在各大平台之所以能形成趋势,还不是因为确实有人愿意掏这个钱?如果没人愿意为平台付费,那超前点播根本就做不起来!
其实大家想想,你一时忍住不花钱,和其他网友一起抓心挠肝的等更,等几天也就能看了,着啥急啊?相信我,你提前都看完了只会有种追剧完成后的怅然若失,关键还没人能跟你讨论~
最重要的是,只有会员可以超前点播,注意到了吗?
我每个月给平台会员费还不行,还要花钱才能看,那请问我的会员有什么意义呢?意义是有资格再给你们送点儿钱是吗?醒醒,糊弄傻小子呢?吃相怎么能这么难看!
(当然了,如果千金就是难买你愿意,你就愿意掏这个钱,行行行那就当我上面啥也没说)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周播和日播的意义,这个大趋势其实茶老板还是挺赞同的,毕竟这种追剧的感觉确实很有意思。
但如果平台利用剧粉的期待而明目张胆地再次伸手要钱,把追剧这件事变得如此商业化,那么在我看来就是恶臭。
(以上仅代表茶老板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可以留言讨论,不接受凶巴巴的来杠。)
周播剧”其实是广电总局对卫视2012年电视编排的要求,为此记者致电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北京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等多家卫视。他们虽然没有对“周播剧”乃广电总局的要求做出明确回应,但都表示了解“周播剧”的概念,也从不同渠道知道湖南卫视推出“周播剧”的编排。江苏卫视工作人员表示,总编辑也为“周播剧”事宜做出讨论,但具体编排仍不得而知,最快到月底才能有确切消息。
以天津卫视为主,其他卫视也都对“周播剧”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周播剧”的确是一种新形势,或许真可以撼动持久不变电视剧编播方式,也极大的挑战观众收视习惯。作为卫视而言,他们是愿意尝试,但同时也会考虑相应的风险。对与坊间传言这是广电总局的硬性要求。天津卫视工作人员回应,暂时没有收到书面通知,但如果真的总局要求,他们一定会按照要求编排。
另外,某卫视工作人员同记者分析,“周播剧”的方式仿佛也是应对“限娱令”的最佳对策,在周末的时候减少播放综艺节目、娱乐节目,而改播电视剧。总比从新打造新节目或者扼杀成熟娱乐节目要合算很多,即不至于积压电视剧又稳固了收视率,还应对了“限娱令”这何乐而不为?
不过,“限娱令”这场2012年春天必定要下的雪,也注定让所有卫视在来年的卫视编排进行改革。某卫视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百科类、食品健康、法制教育等节目会日益增多,而娱乐节目必定明显减少。作为受众,如果面对一部好品质电视剧,相信很多观众还是愿意 收视习惯,迎接“周播剧”的到来。
“周播剧” 在能够改变中国电视界的业态现状下,依然面临“好剧难求”、“观众观剧习惯”等诸多挑战。不难理解“周播剧”品质是关键,它对故事本身要求很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情节拉动性要非常强,才能吸引人们过一周后继续看下去。与欧美日韩等边拍边播的周播剧不同,内地“周播剧”更强调形式上的“周播”概念,即播出时间的固定化——按周播出。一旦试水成功,周播剧将会使观众逐渐摆脱对节目单的依赖,形成与电视剧的“约会意识”。不过,日播剧养成的收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更何况,内地的电视剧制作模式和审片制度对真正意义上的“周播剧”来说是大桎梏,另外,还有网络盗播这个“拦路虎”横在前面。所以,“周播剧”的成败与影响还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