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主流影视剧,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第一集中的恢弘历史背景介绍,内容严肃又深刻,但往往过于刻板套路,不能吸引我继续看,即使后面有更精彩的剧情内容,多半以弃剧告终。直到我看到了
一想到主流影视剧,脑海中立马浮现出第一集中的恢弘历史背景介绍,内容严肃又深刻,但往往过于刻板套路,不能吸引我继续看,即使后面有更精彩的剧情内容,多半以弃剧告终。直到我看到了这部主流电视剧,终于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一天,打开电视机后无意中选择了一部名叫《山海情》的连续剧,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点开了播放键。没想到第一集就超出预期,精彩的内容牢牢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一直守在电视机前,饶有兴趣地接着往下看。直到第一集结束响起了片尾曲,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主流电视剧的第一集可以这么好看。
由此联想到,电视剧是在讲故事,写作不也是在讲故事么,既然道理相通,写出让人欲罢不能的好故事也可以由此得到借鉴。
在销售文案的写作中,有一种叫做“滑梯效应”的文案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直邮文案大师约瑟夫.休格曼最早提出的。
滑梯效应:销售文案的每个元素都必须非常引人入胜,这样读者在阅读文案时仿佛是从一个滑梯上滑下,无法停住,只能一滑到底。也可以理解为,读者看了文章的第一句,还想看第二句,接着看三句,然后一直就这么看完文章。
《山海情》第一集,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再直接进入办公室场景,接连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冲突,让我在观看时无法停下来,跟着剧情一路看到底,不正是滑梯效应么。
那么,我们就通过这第一集的故事情节发展来对照写作,来看看如何运用这样的滑梯效应呢?
01好开头才能成为读者的选择项《山海情》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正在爬楼梯的背影。
我从旁白介绍中了解到当时的背景情况,通过镜头看到了极其符合上世纪90年代的人物、环境设置,且视线跟着这主人公的背影爬上旋转楼梯,但一直看不到这主角的正脸,下意识就会想看这个人是谁。这个镜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非常愿意继续往下看。
同理,我们在写文章开端时就要非常讲究了。读者也许会花两秒钟时间来看文章的开头几句话,以此来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比如,一篇文章开端写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7年冬,她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陷入了瓶颈。
为了完成这一次写作,她花大价钱包下了五星级酒店套房,房费高达2000美元每天。六个月后,她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她就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
看到这个简短又不可思议的名人故事,读者多半都会带着疑问,还会聚精会神地继续阅读文章去找寻答案。
好的开头,是好文章的一大法宝,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使用名人效应,还可以用蹭热点、写痛点、引用故事寓言等方式,目的只有一个,成功引起读者的兴趣。
02开篇尽可能地缩短铺垫,越快进入冲突越好看看《山海情》第一集中,背景介绍非常简洁。只是旁白的一句话,就交代完了这个电视剧的背景情况:
"故事还得从1991年讲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实施吊装移民政策,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建设新的家园。”
试想读者在开始阅读文章时,看到大段文字在介绍背景、论述重要性、写作缘由,看了很久还没进入正题,耐心已经受到挑战。如果不是阅读论文,一般读者会直接选择不看了。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信息播放的速度飞速提升,作为信息接收方的读者,当然希望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接收到价值信息。为了让读者持续地关注阅读文章,就需要缩短铺垫的过程,尽快地来到故事中吸引人的部分。
如果说写一个故事必备的逻辑结构三要素是“背景-冲突-结局”,因为故事中最有看头的是冲突,读者最愿意花时间去阅读的还是冲突点,那么为了尽快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情绪,就要缩短背景部分的描写,这样就能更快速地进入冲突部分。
03设置巧妙的故事冲突冲突是戏剧引人注目的基石。
《山海情》第一集中的第一个小高潮,来自第一个场景中杨县长与张主任一强一弱的对话。
杨县长批评张主任没有把移民工作做好,第一批移民就跑回了一半,这个工作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3天内追回跑回的村民;张主任面露难色地道出移民到了戈壁滩所遇到到各种现实困境,指出了移民工作的困难,表明这个工作不好做。
这个故事冲突,展示了移民工作的艰难和必须迎难而上的使命,其作用是为之后故事中的一个个冲突埋下伏笔。
电视剧的主角马得福,在门外听完杨张二人的对话,并在张主任处报到任职后,跟随对方一起到自己的家乡涌泉村劝返跑回村民。马得福的父亲马喊水正是涌泉村的代理村主任,陪同做劝返工作。
注意,此时调动情绪的故事冲突开始啦。
马得福三人挨个去跑回村民的家里,从第一个跑回的村民,到最后那个鼓动大家回来的李大有,每一次劝返工作,都是一个故事冲突的极佳展示,特别是最后劝返李大有的情节中,将冲突张力展示到最大化,将三人劝返的苦口婆心与村民的极力排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通过李大有的言行将以往物质扶贫工作的不奏效也一并带出。
看到这里,我早已被精彩的故事冲突代入了电视情节中,而且对后面的情节充满期待。劝返三人组的工作开展遇挫,故事情节要如何再推进呢?
张主任提议第二天召开全村大会,在会上为村民做一次吊庄移民的宣传,让村民知道移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时间来到第二天,有趣的故事冲突又来了。
正当村民来到村委办公室准备开会时,得福妈急忙赶来说,得宝留下字条说要外出挣钱,十几岁的孩子独自出远门谋生,让家里大人焦急又担心;正在想办法时,尕娃妈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尕娃留下纸条说跟着得宝一起外出打工了,尕娃爸十年前外出后就杳无音信,这更让尕娃妈慌神;不一会,水旺妈和麦苗爸都前后来到村委办公室,说自家孩子不见啦,留下字条说是跟得宝一起走了。
这一拨又一拨的意外叠加起来,又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后面的剧情到底要怎样发展呢?本来要开村民大会,结果几个家长被这突如其来的离家出走事件,弄得焦头烂额,一番指责埋怨后,在张主任的建议下,立即去分头寻找。
本以为故事已经够精彩啦,没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故事冲突登场了。正在大家走出办公室门口之际,水花爸手捂着流血的额头,哭天呛地喊着救命,踉踉跄跄地跑来了。说是今天来接亲的人没接到水花,就把他打了。不一会,只见一大队村民拿着棍棒横冲直撞地跟来了。
原来,水花今天也被发现不见了,邻村的接亲队伍不依不饶,说给了彩礼花了大力气,不能就这么悔婚,直接上手把水花爸给打了,还追着闹到村委办公室。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得宝伙同几个小伙伴和水花一起连夜赶路,要坐火车离开家,小伙伴们是为了出去闯世界,水花是为了逃婚。
这样一个个接连不断的冲突设置,让故事的戏剧性越来越强,更是充分将观看者的情绪调动到高点,好似要一头扎进电视里不出来,跟着剧情一探究竟。所以,我就这么一路看下来,不知不觉已经把第一集都看完啦。而且,看完第一集后,还意犹未尽地期待第二集。
写作中的冲突同样如此重要,冲突一般是故事的高潮或者小高潮。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像影视作品那样才叫冲突,生活中也可以有很多冲突,比如你想去大城市,而家里希望你留在小地方;家里长辈说生二胎好,你认为生二胎更烦恼。各种理念的碰撞、思想的争锋,都属于冲突。
我们最熟悉的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得到魔法拥有了漂亮的着装和南瓜车,可以去皇室参加王子的宴会,但必须在午夜前赶回家,不然她的魔法就会消失。
这个时间限制的冲突,就成为牵动读者的一根线。如果灰姑娘的故事一切顺利,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那么读者会认为故事平平无奇,十分无聊。人人都喜欢看精彩的故事,冲突才能满足我们看故事时的期待感。
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里,主人公克里斯特为了追寻心中的绘画梦想,四十岁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工作,与家庭也完全隔绝,独自前往巴黎学习绘画。但当时的家庭和社会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大众一致认为他与情妇私奔,包括他的妻子。
这个自我与外界的冲突,不仅体现了克里斯特独特的人格特点,更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深刻记忆点。
国内国际上著名的作家,都是设置故事冲突的高手。因为他们了解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最能影响读者的兴趣。
04结语《山海情》能让观众如此喜爱,单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第一集就满足了精彩故事的好开头、短背景、妙冲突的关键要素,所以电视剧越来越受欢迎,有更多的观众收看。
村上春树说:人若是没有故事,就难以维持“自我”。
写好故事,让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或繁或简、或喜或悲的故事里,体验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写作故事时,不妨按照精彩电视剧的故事方式,用上这些关键要素,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就会呈现出来啦。
作者简介:彤妈纪元,一位用心育儿的妈妈。喜欢阅读和写作,乐于分享育儿心得和自我提升。如果这篇文章带给你舒适的阅读体验,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