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文天祥的事迹「关于岳飞的影视很多为什么很少见反映文天祥事迹的影视作品」

1275年七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伯颜直取临安。十月份,元军一路攻陷常州,另一路攻陷浙江安吉县,杭州眼看不保。南宋派使臣到无锡请求伯颜退兵议和,伯颜不允。当时文天祥、张世杰要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22:19:24

1275年七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伯颜直取临安。十月份,元军一路攻陷常州,另一路攻陷浙江安吉县,杭州眼看不保。南宋派使臣到无锡请求伯颜退兵议和,伯颜不允。当时文天祥、张世杰要求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及宋恭帝逃往海中避难,自己率宋军同元兵决一死战,宰相陈宜中又不允许(后来崇祯帝面对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与此时的情况何其相似!历史往往重演)。

南宋在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向伯颜献传国玉玺,向元朝投降,要求成为元朝的藩属。

但是,这种做法元朝依然不接受。三月,伯颜率军进入临安。宋恭帝、全太后以及官僚和太学士被俘,都被押往大都(北京)。宋恭帝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后来入寺为僧。

至此,偏安江南150年的南宋王朝至此已经事实上灭亡了。

接下来,就是文天祥等南宋遗民的抗元斗争了。

南宋降元后,两淮、四川、东南、荆湖仍有许州郡的宋兵仍在坚守,闽、广则基本上还在南宋将领的控制之下。伯颜命令南宋谢太皇太后出手诏,命南宋三省、枢密院发布檄文,令所有未陷之南宋州郡停止抵抗,向元朝投降。

但是,很多地方的南宋军民拒绝受命,继续抗元。

在元兵入杭前夕,陆秀夫、张世杰及宰相陈宜中等人护送度宗之子赵昰、赵昺逃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又逃到温州。宋恭帝被俘北上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于1276年五月初一日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宋端宗),继续号令抗元,试图复兴宋朝。

文天祥以主角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1、募兵勤王,反对降元,谈判是被元军扣留,后设法逃脱。

文天祥早期的经历太顺利了,20岁就中了状元。后来虽然得罪了权奸贾似道,但他一直在南宋官场。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在赣州得到元军渡江的消息,不久又接到谢太皇太后要求各地起兵勤王的诏书。他立即散家财募兵,组织了两万人的队伍,开赴临安。

此时元军已逼近临安,谢太皇太后执意降元,文天祥虽然反对但是无效;此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元营谈判。他在元营与伯颜争辩不屈,又怒斥降将,遂被扣留,押解北上。

到了镇江时,文天祥与随从人员设法逃脱,不久到达通州(今江苏南通),再从海路南下到了福州。此时的宋端宗赵昰任命他为枢密使、同督诸路军马。他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组织军队继续抗元。

2、在江西积极组织抗元斗争,声势大振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样从福建路转移到广南东路,越过大庾岭,进入江西南路,六月在雩都(今江西于都县)大败元兵,收复了兴国(今江西兴国县),又分兵收复吉州(今江西吉安)、赣州的属县,包围了赣州。一时间气势很盛,南宋不愿降元的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等自东西起兵来会,声势大振。

元朝立即于八月间派江西宣慰使李恒率军反攻,同时出兵袭击文天祥在兴国的大营。

文天祥没料到元兵反应如此迅速,仓卒间应战,结果失败了,不得不撤退。

3、忠义感人,转战途中多人为文天祥牺牲

文天祥率领残兵打算北上,与吉州邹渢部会合。但是行至半路,听说邹渢部也被元兵击溃。文天祥于是与邹渢合兵去往庐陵方向,但一路上遭到元兵的追击。

在方石岭的山口,眼看无法全身而退,文天祥部下老将巩信率领兵士数十人断后,掩护文天祥撤退。巩信身负数箭,牺牲后仍坐在大石上巍然不动。文天祥得以趁机率部撤走。

整个过程中,元兵追击的很紧。第二天,又是危急时刻,文天祥部将赵时赏自称是文天祥,骗过了元军;结果赵时赏被害。

文天祥退到汀州(今福建长汀),整顿残部继续转战到循州(今广东东北部,包括今天的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只能屯兵在南岭的山中。

这次元军袭击文天祥大本营的战役,导致文天祥主力溃散,同时其妻欧阳夫人等家属都被元军俘获了。但是,这些没有动摇文天样抗元的决心。他从南岭转进海丰,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等地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4、最后的斗争,威武不屈

1278年,驻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的幼帝赵昺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朝派张弘范率领水军和骑兵,海陆并下,进攻闽、广。在元兵的大举进攻之下,文天祥退出潮阳,转移至海丰,准备入山结营固守。到了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元兵追及,文天祥被俘,部下多殉难。

1279年正月,元朝水军大举进攻崖山。张弘范把文天祥也押在船上。元军的船舰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文天祥奋笔疾书,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军水军主力到了崖山,张弘范命人劝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劝降,文天祥就录此诗作为答复。

后续的战斗情况我们都知道了,崖山海战南宋军民战败,陆秀夫背着九岁的赵昺投海。宋朝军民官兵或战死或投海殉难。南宋军民的抗元力量,至此完全覆没了。

5、拒绝投降,英勇就义

文天祥被元军押往大都,1279年十月初一到达。

降元的丞相留梦炎和宋恭帝先后奉命劝降,都被文天祥拒绝。元朝权臣阿合马亲到住地问话,元丞相孛罗等在枢密院堂上审问,文天祥拒不下跪,正义凛然,慷慨陈辞。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使他投降,把他关禁在兵马司狱中,阴暗潮湿,冬日严寒,夏日酷热,但文天祥志坚不移。

欧阳夫人与两个女儿也在大都过着俘虏囚徒的生活。文天祥明知只要一降,便可与家人团聚,但是他仍不改初衷,给家人传话嘱咐"归之天命"。

他被囚禁狱中三年多,而诗句墨迹传遍京城大都。其中一首《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1283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表示要拜他为丞相。文天祥回答道:"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次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

为什么少有影视作品表现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的事迹感人至深,他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精神,都在激励着中华后人。这样一位与岳飞齐名的英雄,我们今天却很难见到反映他事迹的影视作品,这是为什么呢?

商业化的影视作品,其成功离不开三要素。

影视作品在今天已经非常商业化了,一部影视作品商业化是否成功(票房)很可能决定投资人和相关人的生意成败。因此在选材和选题上,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方必定很慎重。

今天我们知道,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这其中有其成功的秘诀。

好莱坞一部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其中必定包含“爱、望、信”三个元素。

爱就是对人和事的爱;望就是希望;信就是信念。虽然这是好莱坞从基督教信仰中提炼出的核心价值观,但是抛开宗教因素,其实这三元素也是人类跨越族群的共同信条。人因为有爱,才能成就自我和他人;有了希望,人就能迸发出非凡的能量和创造力;有了信念,人能克服一切困难去追求信念、实现信念。

离开这三个元素的充分表达,一部电影很难成功,或者说很难跨越文化而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如果是一部喜剧电影缺乏这三要素的话,那这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喜剧。如果一个悲剧电影里头没有这三要素,那它也仅仅就是展示悲惨而已。如果一部动作电影没有这三元素的话,那它仅仅是展现暴力的视觉快餐而已。

读者可以结合全球高票房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影片自己感受一下,这里面都包含了爱望信,并进行了充分的影视表达。

那么,文天祥的事迹中具有这三元素吗?

既然充分展现爱望信三元素的影视作品才能成功,那么,文天祥的事迹在这三方面怎么样?

文天祥的事迹中,有“爱”。有他对大宋的爱,有他对民族的爱。

有“信”吗?有。文天祥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抗元,不愿投降,一心想要重新扶立大宋。

但唯独这个“望”,在文天祥事迹中是个重大缺项。南宋已经亡了,元朝的进攻势不可挡,文天祥虽然坚持作战,但却是率部一直败退,直至最后被俘。整个过程给人绝望的感觉,没有一丝希望。

从影视作品讲故事的角度看,文天祥的事迹与岳飞、戚继光等不同之处就在于此,绝望贯穿了文天祥整个故事。

比如岳飞。岳飞的命运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传奇张力,爱望信一直伴随岳飞的奋斗,但是最终这一切随着岳飞被冤杀戛然而止。这是最令人扼腕的,也是最具有戏剧性的,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文天祥的事迹,因为是重要历史人物,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也多是史实,编剧无法进行太多演绎,因此在“希望”这个点上始终无法突破。

同时,在“爱”的一面,文天祥作为整个历史中寥寥无几的人物,他贯彻了自己对大宋的爱和信念,但却无法把自己的爱顾及妻子家人身上。这更加令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太生硬,普通人多难以理解。当然,英雄就是寂寞的。

没有希望,爱也显得不近人情,这些将导致影视作品无法吸引太多观众。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原因导致文天祥事迹不便于转化为影视作品:

今天中国各民族已经和合为中华大家庭,不便过度表现反元的一面;也不便表现元的残暴。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了,在内部过分渲染一个民族,压制贬低另一个同为中华一分子的民族,似乎不合适。文天祥作为状元、文臣,其早期经历过于顺利,在传奇性和跌宕起伏程度上,不如岳飞戚继光等人的故事更能吸引观众。在影视中需要过度使用对白,这将加大了观众欣赏的负担,降低了欣赏的愉悦性,因此也加大了其事迹转化为影视的难度。历史正剧,如果不配合勾心斗角和男女感情的戏码,难有观众。文天祥的事迹主要发生在南宋国破家亡的时代,是一部真正的历史正剧,主线就是与元朝斗争,最后不屈就义。这其中少有主角与身边人的勾心斗角、没有男女爱情,也没有“奇迹”。这样的故事拍成影视,难有几个人会买单。

结束语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是为了挽救宋室,他表现出来的气节和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为后人所敬仰。

但是作为今天商业运作的影视产业来说,吸引观众最核心的还是内容。文天祥的事迹作为影视内容而言,过于“硬”,缺乏更多吸引观众的元素,同时作为无法演绎的正史也限制了编剧的发挥空间。

因此,市面上少见反应文天祥事迹的影视作品。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今天的原创首发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