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惰性,虽然如此却也不能放任惰性滋生蔓延,否则就会白白浪费生命,最后一事无成、悔之晚矣。所以我想对此刻正不想努力的自己说“你忘了当初被人看不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惰性,虽然如此却也不能放任惰性滋生蔓延,否则就会白白浪费生命,最后一事无成、悔之晚矣。所以我想对此刻正不想努力的自己说“你忘了当初被人看不起的痛苦了吗?你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了吗?赶紧振作起来吧!”
之所以会这样说,最主要的是,这的确会对自己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让自己,马上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奋斗。就像此刻正懒得不想回答问题,但是一想到被人说,我在头条不会有任何收获,因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再想想自己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连个问答都做不好,是在羞愧难当。
再想想只要继续努力,就能进一步取得头条加v认证。然后再继续努力,就可以开通问答收益,再继续努力就会在头条上取得收益。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可以凭借头条获取更大的成功。想到这些就又有了信心,振作起来继续写作。一般来说,我们的动力基本上就来自这几个方面。具体来看也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动力是逃离痛苦。当我们正处于痛苦之中时,就会想方设法的尽快逃离,从而产生动力,例如一个贫困中的孩子,为了脱离贫困,就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找个好的工作留在城市。因此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动力就是追求幸福。当我们知道前面就是幸福,那么就会不顾劳累继续前行。当我们知道得到那个以后,就可以得到幸福那么就会努力得到。所以为了买房子,不惜背上房贷成为房奴,然而依旧孜孜不倦的继续努力。为了娶到一个好媳妇,努力拼搏辛苦赚钱,想到他的笑容就浑身有劲。这些都是动力的源泉。尤其很多励志的书籍,甚至把这个当做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个动力就是这二者的合力,在脱离痛苦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如果在这个合力的驱使下就更加会动力十足,从而客克服懒惰拖延的毛病。因此通常那些励志的成功学导师,都十分推崇这三种方法。例如最经典的成功学书记《羊皮卷》就是以这个最根本的脉络开始阐述的。事实上这也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个是运用这个方法的注意事项,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找到痛点并且放大。极端的比喻就是在伤口上撒盐的方式刺激痛苦。痛上加痛,不能忍受,不能忍受了怎么办?于是急于拜托,急于改变,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方面对于幸福的追求,也是放大幸福,比如有钱了以后会怎么样的描述。买别墅住洋房,娶美妻开豪车等等。不断地引诱从而产生取之不竭的动力。不过也要特别注意目标的制定,既不能毫无底线,也不能好高骛远,如果太低,没有吸引力动力就不足。如果太高,明显达不到,就会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恰如其分不多不少。
以上的方法主要是现代成功学主推的方法,其实在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的方法,随便列举几个,可能对于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吧,如果有像我一样懒散的毛病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选择参考适合自己的办法。
一、故事激励法,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典故来激励后人。例如就像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那样磨砺自己,就会一点都不敢懒散。尤其是读到这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时总令人荡气回肠,激情四射,一时间精力充满,满血复活。
二、摆事实讲道理法,例如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增文公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等等都是满满的大道理,却也实事求是,无可辩驳。再如佛家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等的教诲,就会让人觉得,我们能来到这个世上实在是难能可贵。正如人们常说的“生命可贵,人生难再”、“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等。真的这场生命太过珍贵,浪费不起啊。
说道“寿命无常”就会觉得人人终究都会死去,不可能等你什么都做完了才死。相反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所谓“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真的没有人能拿出一定能的证据。也就是死期不定。可能刚制定目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甚至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毕竟生命太过脆弱,经不起任何灾难。且不说汶川大震,那么多生命说没就没了,就看今年的新冠肺炎又夺走了多少蓬勃的生命。想到这些顿时觉得一分一秒都不敢耽误。
总之,这些方法自己还是多多了解,把一些名言警句写在自己的床头桌前,随时提醒袭击不要放松,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目标终会实现。
美好的生活是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为了你自己,更是为了你的家人,还是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