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出自南宋词人的《警世贤文》。意思是平时要努力学习,别到要用时却没了知识。未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成了千古警言。
圣人陆游在远古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出自南宋词人的《警世贤文》。意思是平时要努力学习,别到要用时却没了知识。未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成了千古警言。
圣人陆游在远古的年代就告戒我们在年少的时候必须努力要学习,掌握知识是将来生存的必然资本,别到用的时候却没了这方面的知识!
对于本人来说,年少时也拚命追求知识,可在那个年代环境和时局都不允许年轻人追求知识,唯恐天下因知识而造成大乱。因此,知识也便成了“封、资、修”。但,学校虽已经整迁下乡,我们的图书馆藏书也下放了。于是劳作之余便去找书,书是知识的海洋,她能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里。博学哲理,通古达今。可是,时局的因素,当你还没能掌握多少知识的时候,图书室没有人管理,于是谁都可以去拿走一册,至此,方恨所学甚少?加上辛勤的劳作,生活也就筒单了起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贫单调的节奏时刻在消磨着人的意志!
人到这种境地,意志力几乎完全消失,不消失又去哪儿求学?时代因此也沉沦了一代有志向的学子。
按司马小绢的题,我们这一代确实没有学到些什么,也正如“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上世纪70年代未,我们得以返城,也恢复了高考,昔日的有志学子才重新获得了求学的机会。可是这一代人也正是成家立业的时期,生活的压力同时让他们又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于此,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只能抽空去求的一些掌握。
小绢问: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才知道书到用时方知少?而我的兴趣是文学创作,这就必须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可能吗?因此往往在创作的过程中因所学知识的欠少,这支笔重啊!竟然提不起来!真乃:书到用时方知少,事因经过始知难!深切地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什么情况下,才知道书到用的方恨少。特别是在拿起笔写字时,有很多好的词语写不出来,有好多字写不到。
特别是在外办事时,叫你填写表格时,自己有好多字写不到,还得厚着脸皮问别人。
特别是在微信上,当看到别人写出来的都是诗一般语言时,自己也想写几句文一点语言卖弄一下自己的水平时,写不出来时。
特别在头条上,当看到别人的文章和诗文写出来得到很多人的赞美和评论时,
这个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羡慕这些有才华的人。我是多么的恨自己当初念书时不好好读书,不用心学习。
这个时候的自己,才真正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