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产生了许多有名的艺术观点,如,“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这是本时期国内艺术家主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一种指导理念。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国画的艺
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产生了许多有名的艺术观点,如,“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这是本时期国内艺术家主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一种指导理念。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国画的艺术生命力,以及提升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国画走出国门,变成世界艺术的一部分。
1900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林风眠,是众多探索型画家中比较成功的一位。广东受海派文化影响较大,人们接收新事物的观念都比较超前,因此,在艺术创作上,这一区域的画家历来是以包容而积极的心态吸收外来画风,为我所用。
20岁之前的林风眠,以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素养为主,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习诗词书画上,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童子功。当他看到国画自从明清以来,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发展,就跟同时期的徐悲鸿、刘海粟一样,产生了改造国画的伟大抱负。可见,他是一位非常有担当的艺术家。
徐悲鸿把素描引入国画创作中,加强了国画的造型能力和写实效果,而林风眠的做法是,把国画的写意性,笔墨线条的丰富性,跟油画的色彩效果和造型手段合二为一,同时又把同时期野兽派的夸张构图手法,以及立体派的几何形体分割法糅合起来,最终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新画法。
实际上,虽然林风眠的绘画采用的是国画的材料和创作思维,以国画的线描为核心,但在画面形式感,以及整体韵味上,则展现出比较浓烈的西画风格,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用国画的材料意境来画西画”,这是林风眠绘画的最鲜明特征。
林风眠的绘画就像效力于清朝康乾时期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的作品一样,是一种把国画和油画的基因融合后,重新打造出来的“混血儿”,把两方面的风格都占有了。所以,很难把林风眠的绘画称作国画或者油画,不论叫国画还是西画,都会降低作品的内涵和特色,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绘画”或者“林风眠体”。
林先生是超前的大师,有世界观,他是站在国际艺术发展的角度来创作的,同时也具有浓浓的本土文化精神,他的画在国内几十年前来排斥的多,现在已有所改变,未来会有更多人接受!因为他是世界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