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感觉对小儿发热灌肠争议很多,连中西医都一起加入进来。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①小儿感冒发烧灌肠疗法有无科学依据?②为什么不见大医院使用?
小儿高热灌肠的适应症、
看到这个题目,感觉对小儿发热灌肠争议很多,连中西医都一起加入进来。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①小儿感冒发烧灌肠疗法有无科学依据?②为什么不见大医院使用?
小儿高热灌肠的适应症、年龄特点及应用小儿高热灌肠的适应症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小儿发热都需要灌肠的,仅针对儿科常见急症之一高热惊厥的预防及急救。其次,出现了高热惊厥,首选的应该是静脉给镇静、解痉药,这样的治疗才是迅速、精确的。药物灌肠只是其中一种缓解高热惊厥症状方法,其他还需要结合物理降温手段甚至打退烧针处理。多见于6个月~6岁患儿,尤以2~3岁内常见。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甚至更高。因为是急症就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处理,否则,在持续高热状态之下其他的退烧效果又不佳,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因发育不全,脑电活动异常出现泛化,部分患儿会突然发生局部或全身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牙关紧闭、双眼凝视等一系列危症,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智力。以上情况下选择直肠给药,避免了患儿牙关紧闭喂药致误吸;因为高热、躁动导致静脉穿刺不易成功,为达到迅速解痉的目的做出的选择。
小儿高热灌肠疗法药物选择,其药理作用依据,以及灌肠疗法的机理、优缺点小儿高热灌肠的药物及灌肠特点药物选择:小儿高热灌肠的药物多选择10%水合氯醛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混合物。从护理学上讲,属于小量保留灌肠。
药物作用开始与维时:约在用药3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起效,可维持6~8个小时。
药物剂量:严格按体重计算遵医嘱执行。一般情况下按照40㎎/㎏/次计算,总量不超过1g。
水合氯醛属于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对于小儿来讲主要用于高热抗惊厥及某些特检前的镇静。在治疗剂量之下,该药直肠给药方便、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给了患儿近似生理性的睡眠,不抑制呼吸,无明显副作用。
小儿高热灌肠(直肠给药)的机理及优缺点直肠静脉丰富,有①直肠上静脉丛收集的血液经门静脉注入肝脏;②直肠下静脉丛经直肠下静脉和髂内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
小儿肠壁薄通透性强,灌入药物后被直接吸收入血液,不需要通过胃吸收再通过肝脏首过效应,不会出现对胃的刺激;没有对注射药物的恐惧,因此只要操作得法一次成功,患儿痛苦小,疗效确切。
缺点:如果有该药物过敏,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有心、肺、肝功能不好者禁用。属于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
小儿高热灌肠疗法为何不做为临床的常规使用?首先,一般的小儿普通感冒发热,会很快被家长或老师发现及时送医院处理,很少到高热惊厥才治疗现在的人健康和卫生意识很强,尤其是冬、春二季注意洗手和戴口罩,或者注射各种疫苗,使病毒入侵机会减少;夏季饮食上注意搭配和保持新鲜,使得许多可致发热的肠道疾病减少。即使有苗头出现也被立即发现、及时处理、隔离和治疗,已经很少发生到高热惊厥这一步。当然特殊情况特殊感染例外。
其次,发热后可供使用的药物有许多备选,物理降温知识普及面广,发热所致后果减轻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的患儿多喝水,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这个体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退热栓、各种退烧药甚至注射退烧针剂。多数患儿可得到缓解。
再次,医疗水平的发达使得众多早期因持续发热,掩盖各种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但是这需要时间。而通过灌肠来实现抗痉厥仅仅是其中之一的手段。除了普通感冒发热,医生可以通过化验、拍片、做脑电图、cT等更多手段来诊断和鉴别相关的疾病,这是需要时间的。
既要争取早日确诊对症下药,又要尽量减少因高热可能导致的重要脏器的损伤,需要想办法使体温尽可能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为确诊争取时间,药物灌肠配合物理降温就是一个选择。
最后,药物灌肠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需要熟练的操作、配合,无法精准计算进入人体剂量等,这也是现在较少使用的原因之一。使用激素为患儿灌肠而退烧不是大医院的做法激素退烧的机理:不能直接退烧,而是通过抑制致热原的产生,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这样做的结果是降温迅速但容易反弹,不能从根本上降温。
小儿用激素灌肠后,可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虚脱的表现;还可能因为对激素敏感导致内分泌紊乱。再者临床上除了个别引起发热的急重症,不轻易使用激素,也是为了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主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能一棒子打死,灌肠疗法不好,国家为什么不禁止呢?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为什么还有人吸呢?原因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