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编 花姑子

《花姑子》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主要讲述,喜做善事好放生的安幼舆,偶遇花姑子,对花姑子一见钟情,向花姑子表白,欲娶她为妻。花姑子不同意,安幼舆患相思病。花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22:05:47

《花姑子》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主要讲述,喜做善事好放生的安幼舆,偶遇花姑子,对花姑子一见钟情,向花姑子表白,欲娶她为妻。花姑子不同意,安幼舆患相思病。花姑子感其深情,来救他,两人欢好过夜,安幼舆再次想娶花姑子为妻,花姑子让他来家中相会,诉说父母要搬家,向他道别。安幼舆思念花姑子,半夜去寻她,被蛇妖害死。花姑子救他还阳,并道:“安幼舆曾经救过一只獐子,那是花姑子父亲,是我父亲提出情愿毁了自己多年修炼的道业替你去死。”花姑子坦言,为救安幼舆折损七成道行,现腹中有他骨肉,异日将孩子送还他。后来,花姑子母亲将孩子送还他,安幼與终身不娶。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醉心仕途,屡次不中,转攻文学,以谈狐说鬼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科举与礼教对人民的伤害。

《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主要表现在:

花姑子为人善良,痴情。高幼舆对花姑子一见钟情,欲娶花姑子为妻。花姑子不同意,高幼舆患相思病。病危时,花姑子为高幼舆的深情所感动,救下高幼舆。两人欢好过夜。封建社会礼教森严,女人三从四德,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男女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决定,像花姑子,为救爱人,半夜私会,自动欢好过夜,己经赤裸裸打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约束,符合作者写作主旨。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最好的幻想。

花姑子知恩图报。花姑子知道高幼舆为寻她,被蛇妖害死。花姑子的父亲为报高幼舆的救命之恩,舍弃自身道行,去阴司救高幼舆,花姑子为救高幼舆折损七成道行,并为他生下一个孩子。花姑子知恩图报,因为与高幼舆没有夫妻缘份,救下他后,只能为他生下孩子。花姑子这种知恩图报高贵的品性符合作者对新时代女性的最好幻想。

花姑子为人善良,痴情,知恩图报的品性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女性最好的幻想。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花姑子》这一篇,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第十卷。

我们都知道,聊斋是一本写鬼魅妖狐之类的小说,《花姑子》也不例外,是一篇写一个书生与獐子精以及蛇精的故事。

一个叫安幼舆书生,因为五年前救了一只獐子,这只獐子最后成了精,恰巧又在华山附近遇到了这个书生,因此演绎出一场爱情故事。书生看上了貌美贤惠的花姑子(也就是被救的獐子的女儿),但是人妖殊途,这场爱情经历了很多磨难,最终书生靠着自己的痴情,获得了花姑子的青睐。中间又有蛇精作乱,差点害了书生安幼舆的姓名,花姑子又舍己救人,不惜自己的道行甚至生命,去救书生。最后还怀了书生的孩子,最终花姑子将孩子生了下来,并托母亲将孩子交给书生。

详细的故事,回答里面都有,就不再重复了。这里要说的是,这种知恩图报,幻想得美女孩子的想法,真的是典型的书生之臆想。

蒲松龄这个失意的书生,现实中过的很凄惨,于是就想象中把书生的命运写的无限好,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希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