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它走出了唐朝街坊制相对封闭的历史缺点,再加上大力鼓励商品流通,社会经济异常繁荣,这在古代可谓是空前绝后。由于两宋前后延续三百年,考虑到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它走出了唐朝街坊制相对封闭的历史缺点,再加上大力鼓励商品流通,社会经济异常繁荣,这在古代可谓是空前绝后。由于两宋前后延续三百年,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其物价水平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我们这里只能从宋人笔记中摘取不同时期的物价水平来简要概括一下。
宋朝流行使用铜钱作为通用货币,理论上,一贯钱等于一千枚铜钱,等于一两足色纹银。按照《宋史》的记载,宋时是流行“省陌”,以七十七文钱为一百,所以一贯钱就是七百七十文,再考虑到由于北宋南宋物价及通货膨胀的原因,整个宋朝白银和铜钱的兑换率从北宋初期的一两纹银兑一贯钱,到兑两贯,甚至到了南宋宋高宗时期兑换三贯铜钱。
再看看一贯铜钱的购买力问题。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这里的一贯铜钱仍以一千枚铜钱为计算单位。根据史料记载,在北宋初期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公元1008年,十文钱可以买一斗(十升)粗粮,一贯钱可以买1000升粗粮。公元1072年,在汴梁的勾肆,一文钱可以买一杯茶或一块糖;同年,在陕西,一百文钱可以买一斗米。到了北宋末年,十贯钱可以买一亩田。在南宋绍兴年间,一百贯钱可以买到当时名家杨元咎的“梅花图”。一贯钱可以在乡下买到一口质量不太好的棺材。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前期,170贯钱相当于一个底层百姓五到六年的收入,开封府下辖的中牟县,花100贯钱可以买一套不错的住宅。
宋朝的一贯钱说的也是一两银子。
而一贯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代形容富豪时,常以万贯家财来形容。
而今天形容富豪时,常以亿万富豪来形容。当然这也是以这几年的经济来对比的。
比如若是两千年时,万贯家财也只能相当于百万富豪。
还有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古代的货币,不能通过粮食,来与现代的货币进行换算。
因为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是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粮食是十分贵重的物资。而现代就不同了,现代属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因为农业科技发达,粮食产量很高,重要性便大大降低。
由于古代粮食的是第一重要的物资,而在现代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若是以粮价换算购买力,便不能对当时的百姓生活,有准确的了解。
所以用形容富豪的方式,反而更加贴近现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