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纹身就是一种污名化的存在。
“有纹身=黑社会”,
“有纹身足以羞耻”,
“有纹身的都是下等人”,
“有纹身的人都很脏”,
“在欧洲,纹身都是工人阶级的东西”,
……
类似这样
在日本,纹身就是一种污名化的存在。
“有纹身=黑社会”,
“有纹身足以羞耻”,
“有纹身的都是下等人”,
“有纹身的人都很脏”,
“在欧洲,纹身都是工人阶级的东西”,
……
类似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
而在类似公共游泳池、体育馆、度假村这样的公众场所,更是随处可见“禁止纹身”的招牌。日本的温泉很有名,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算做是国际化的场所了,也会立着“有纹身者严禁入浴”的牌子。
温泉从业者说:“这是为了把罪犯和黑社会挡在门外,免得吓坏了其他客人。”
日本的温泉协会对这种纹身歧视也是见怪不怪,发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宣告:“实在没有立场强求温泉设施允许纹身客入浴,只能交由经营者自行判断。”
可见日本的纹身歧视是广泛存在的,这就导致了日本人基本不敢纹身。
别说日本女排这样的群体,哪怕是龙精虎猛的日本拳击运动员都不纹身,和其他国家的拳击手同台站在一起,就像一只白条鸡一样,看着清秀又温和。
那么,日本这种广泛的纹身歧视又是怎么来的呢?故事很长,从日本的江户时代讲起,那时候的纹身叫做“刺青”或者“入墨”,是一种对于罪犯的惩罚。
罪犯的头上会被刺上“犬”“恶”等字眼,作为惩罚或警示,让人们知道他是罪犯,从而不敢再犯罪,甚至是无法再融入社会。
慢慢的,刺青从一种惩罚变成了一种文化,尤其是在《水浒传》在日本火了之后。因为《水浒传》讲的是底层百姓为了生存,奋勇反抗的故事,所以在日本的底层劳动阶级有极大的影响力。
而在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和歌川国芳通过《水浒传》为灵感,创作了很多浮世绘画作,而画作里面的水浒英雄身上都有着大片的纹身,于是纹身就在底层劳动者那火了。
除了底层劳动者,妓女群体也流行起了刺青,通过刺青来表示对客人的忠诚。
底层劳动者——组成黑社会的中坚力量,妓女——黑老大的女人。
自此,纹身和黑社会基本完成了文化绑定——有纹身的人,大概率和黑帮有关系。这样的纹身文化自然是执政者的眼中钉,德川幕府分别在1811年和1842颁布了“刺青禁止令”,来遏止刺青文化。
1872年,东京政府也颁布了刺青禁止条例,禁止刺青行为,直到1948年才解禁。
不过黑社会是什么?不就是钻政府空子,和政府作对的么?
所以刺青文化在黑帮之中隐秘地流传了下去。刺青师和黑帮的关系就显得十分暧昧,日本的刺青师不一定是黑社会,但一定会认识几个老大。
换个视角,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刺青文化。刺青本来是给罪犯的惩罚手段,慢慢发展成底层流行的杀马特文化,后来更成了黑帮文化的标志。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刺青的态度,可不就是讨厌鄙视加害怕么?
所以,日本再发达再开放,讨厌纹身这回事,短时间内是扭转不了咯。
我是谷平,写写画画看世界。
去日本,可千万挡住自己的纹身哦。
日本这个国家虽然相对比较开放,但是对于纹身这个事儿来说确实十分谨慎的。在她们的认知里面,只有是不良少年才会去纹身,尤其很多场所对于入场的顾客是有要求的,有纹身的人不得入内。所以说,纹身与不纹身跟社会的开放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相比之下,也就是说她们这个国家,在表面上总是做的彬彬有礼的样子,在私底下,在夜生活里面,确实丰富多彩,如果说她们的意识形态有点儿扭曲的话,可能也不为过。相比花里胡哨的纹身来说,她们也有很多美美的一面,比如说浴衣,她们的语言叫Yukata,这种服装就是她们的一种特色,无论男女,穿着浴衣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气质能够体现出来。所以说,美是多方面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也是一样,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审美,以及不一样的流行趋势。这个还真不能一概而论。推荐给你这一组浴衣的写真,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