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大一点的人们都会有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快乐无比、幸福满满。
那个年代人们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听广播、读报纸、看杂志、读小说、偶尔看看露天电影,
年岁大一点的人们都会有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快乐无比、幸福满满。
那个年代人们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听广播、读报纸、看杂志、读小说、偶尔看看露天电影,虽然单调了一点,但都很快乐,也很享受,更是满足。那时候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多是你帮我、我帮你、互帮互助、家常理短,有时间会谈论电影里人物场景、孩子成长、集体福利、生产队建设、公社大干快上的发展情况、国家新闻与新政策等,每个人都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革命斗志,投入到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之中。那时候的人们不物质、讲奉献,社会公平和谐,不讲房子、车子、票子,没有黄赌毒,有的只是:合作医疗到农村去,农民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待遇;开展青年学生上山下乡运动,接受农村教育;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利益,建水库、修桥梁、开荒山、修梯田,加快三线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学校里,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训练、打球的喝彩声、音乐课甜美的歌声,一幅最美丽、最动听、最活泼、最充满活力、最欢快动人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公平的集体经济生活,人们活得轻松、活得纯真、活得健康、活得幸福感爆棚;那时候的社会风尚良好,电影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整个社会崇尚敬老爱幼、团结互帮、积极向上、大公无私,没有尔虞我诈、坑绷拐骗。
那时候的农村天空是蓝蓝的,田地向图画一样整洁有序,开工的钟声、有线广播的喇叭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子声,涓涓小河的流水声,真是美妙至极,特别是晚上看上一场露天电影,真如同过节和参加盛会一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在上世纪70年代,各市,县。乡都有专职的乡村放映队。每天晚上,去各大队为村民放电影。那个时侯,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农民业余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如果知道放映队去到那个生产队放电影,社员群众都早早地,拿着板凳,带点瓜籽零食,去打谷场占地方,大姑娘,小媳妇,小孩们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梳洗打扮一番,有对象的都相约而来。外村子的闻讯而来,把小小的谷场,围的人山人海。甚至银幕后边都是人。那个时侯,还有很多村子,还没有通上电,所以放映队电随行带上小型发电机,(村民俗称电锅子)保障电影放映。那个时侯,为了看场电影,可以说是顶风冒雪。广场露天电影,让农民了解了国家大事,银幕上英雄们的战斗事迹,和光辉形象,始终珍藏在农民心中。给农民带来欢乐。